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理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将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统筹协调,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融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任务。多校区工作体系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其面临校区间距离、学生分布、校区环境差异、资源配置等新问题,学校管理层应在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基本构架下,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伤事故的易发期,工伤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目击者及其受害者家属心理造成巨大创伤。工会在参与事故处理时、常去慰问职工,这是一种心理帮助。如果能通过培训,提高安慰技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也可以弥补目前我国专业心理学工作人员有限的问题。更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高校连续出现的大学生自杀身亡事件,不仅有学生个体的表层原因,更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应从倡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更新教育内容;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等方面防范、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危机。针对这一现象,从"问题视角"出发的干预策略偏重于成瘾个体的生理、心理或病理方面的治疗,未能超越传统的临床治疗模式。在空间发展的维度上,网瘾成因是多面向的,受到个体、家校、社会等多层次发展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影响;在时间发展的维度上,网络成瘾是一个从微小危机情境发展到危机类活动,是具有不同水平的阶段性连续体。未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策略应防治结合,强化发展保护因素与弱化危机情境因素相结合,参照传统临床、社区互动、学校变迁和学校社区等4个层面的实务工作模式,对不同网瘾危机水平的青少年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危机具有互动性、易感性、区域性和群体性等特殊性。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各高校由于危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心理辅导工作机制不健全和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完善的校园危机防范机制。书院制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建立新的、更加完善的高校校园危机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去产能导致企业关转并停,职工的生产生活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必然会对职工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表现出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认知观念上的矛盾性,情绪情感上的消极性,意志行为上的依赖性;以及不同分流渠道职工的个性心理需求。针对这些职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加大去产能必要性宣传,增强职工认同心理;加大去产能安置保障宣传,消除职工焦虑心理;加大职工安置力度,消除职工恐惧心理;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增强职工自信心;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预防个体心理危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缓解去产能分流职工的心理压力,实现心理和谐,促进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由于要素价格扭曲、转移支付体系不健全,市场机会不均等因素所引起的社会财富逆转移现象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的贫富差距水平,这种社会财富逆转移会导致弱势群体更弱,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弱势群体的不满意和仇恨感失控,加之突发事件的影响,可能引发城市公共危机爆发。对于危机的潜在因素政府应尽量做到超前疏导、预防社会矛盾激化。在财富逆转移发生之前,政府可从影响财富逆转移的各影响因素入手,控制其规模,当财富逆转移已经发生时,政府可找到关键点及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由财富逆转移所引发的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对7422名独生和非独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危机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独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程度比非独生大学生相对要轻;2.不同性别、不同生源的独生和非独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差异性;3.独生和非独生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非独生大学生状况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影响下职工心理关怀及工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金融危机更具冲击力的是由此衍生的心理危机。当企业因合并、经营困难等因素需要大规模裁减员工时,必然在职工中引发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因此,工会不仅要主动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而且还要主动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尤其要关注和解决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心理关怀,促进职工心理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发现,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年级规律、因子分表现分布规律和性别规律等。对于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应对干预,必须以客观规律为支撑,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教育、校园文化活动、集体归属感培育和异常心理干预,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工心理和谐是劳动关系和谐的重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应关注因各种社会问题引发的职工心理失衡,理顺他们的负面情绪,促进职工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3.
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情感、愿望和追求,青年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和心理危机是青年价值选择冲突的结果。价值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关系与青年价值选择的矛盾与冲突,在客观上要求重建青年价值观,明确青年心理素质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运》2009,(5):58-58
杨伟国在《求是》2009年第7期撰文认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跨国公司大幅裁员,中小企业更是步履维艰,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加入失业大军,失业率快速攀升,就业质量大幅下降。为了应对就业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启动应急机制,稳定就业局势。(一)政府干预,提振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的定性及其对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是一种在“契约自由”原则基础上渗透了国家公权力必要干预的、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合同。“社会性”是劳动合同的本质属性。为了充分体现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在劳动合同立法中应当把握和处理好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家干预的关系,劳动合同约定与法定、规定、“有利原则”的关系,借鉴、吸收民事合同理论与体现劳动合同制度自身特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防监管违法行为和避免损害职工利益,工会组织有必要加强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合作。工会与政府监管机构的合作可以在预防职能上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以监管信息交流为核心的相互配合,其既是工会"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体现,也是完善政府监管公众参与机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转变思想认识观念,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加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教育 和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生心理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社会危机是常态社会进程中一个“扰乱”因子,基于个体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其对青年的健康成长 影响很大。引导青年正视危机或潜在的危机,在危机中学会生存、适应危机,不断调整认识世界的角度,建立完备 的社会防御支持系统,是克服危机,促进成长的基本途经。  相似文献   

19.
潘荷花 《工友》2008,(2):42-43
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是单位用工自主权的体现,除了要遵守现有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其实若能兼顾到劳动者的能力、才干、心理适应性等因素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更深远的意义是可以避免劳资纠纷的出现或恶化。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认为:体质与心理具有对立统一的规律,二者缺一不可;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对心理有调节作用;建立生理和心理负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