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郭帮 《福建党史月刊》2013,(22):30-32,3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是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区域。文化建设作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延安时期,根据地掀起了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进一步结合,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各项建设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平北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四个阶段及其创建特色。  相似文献   

5.
皖江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它凭借着其独特的区域优势、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强大的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起来。皖江人民在中共中央和根据地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其他包括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南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互为犄角,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通过武装斗争创建的。闽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是按照方志敏建设铁的红军的思想,经过黄道、黄立贵等革命前辈创造性的实践,使闽北红军和根据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东南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各根据地的建立,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成为各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以民主和抗日为主题,适应了全国占主导地位的抗战文化。抗战时期的各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华民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对日伪的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的过程中,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了把根据地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挫败日伪的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0.
<正>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根据地建设时解放思想、勇创新路,使各项建设事业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这样写道:“解决其他许多重要问题,都不是照抄前例的,  相似文献   

11.
习仲勋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在总结渭北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创建陕甘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决策;根据陕甘边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根据地的政策,使得陕甘边区得以繁荣和巩固,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方志敏等根据地领导人从闽浙赣苏区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中央苏区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开展了以扫盲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教育建设,教育和团结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有利于根据地巩固和发展。通过研究闽浙赣苏区的社会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苏区教育史的研究内容,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山西省交城山区走出来的李立功,是在党的长期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领导干部,是在战火硝烟中久经考验的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抗战期间,李立功长期工作、战斗、生活在交城山抗日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交城县三区区委书记、三区抗联主任、交城县对敌斗争委员会副主任。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艰难条件下,他带领根据地军民从事党的工作,坚持对敌斗争,进行减租减息,开展根据地建设,为建立、巩固和建设交城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16):31-32
东固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创办贫民学校,开办识字班、夜校、半日学校,举办干部训练班,建立教导队、红军学校、无线电训班等多种形式,在苏区军民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文化教育活动,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得到有效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活动,是江西苏区文化建设的早期实践,在中央苏区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赵庚 《党史文汇》2008,(5):46-51
1941年,陈毅出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后,为了加强新四军和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请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动员一批资望较深的科技、文化界进步人士来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若他们愿意留在根据地工作,在安排上一律给予优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家、新闻出版家邹韬奋,也是这次自愿到江北抗日根据地考察的名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根据太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抗日根据地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地制定了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不仅对当时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理解邓小平在新时期领导中国经济改革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建设民主、廉洁的政权,是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坚持抗战与政权建设的统一,采取民主监督政府、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化分子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把华北抗日根据地建成了政治民主、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府廉洁的全国最大的模范根据地。一、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公布与实施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狠抓新文化建设,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从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当年晋绥边区是如何用先进文化建设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20.
苏峰 《前线》2012,(6):62-62
我们党历来重视并坚持党的纯洁性建设,不光和平年代如此,战争时期也是一样。近日翻阅有关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一些材料,发现当年平西抗日根据地就狠抓纯洁性建设,在思想教育、组织整顿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