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以来,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批政要提出的“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究竟应当如何认识“第三条道路”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说明。一、历史上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不是90年代才提出的思想主张或...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创新是通过以下四条路径来实现的:从“阶级政治”过渡到“后阶级政治”,从全面规制走向注重实效,从注重结果平等到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并重,从传统政治运作方式到关注新政治问题。作为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第三条道路”虽然提出了解决新时代复杂政治问题的新思路,却消解了西欧社会党传统的社会主义身份特征,使之在政治上完全溶合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二战以后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在改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做的是“正题”、新自由主义重振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反题”的话,那么,当代西欧社会党以“第三条道路”为破题方式、按超越左右政治框架的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表现为一个“合题”。在做这个“合题”时,西欧社会党的改良重心是为了解决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之间的新矛盾,其基本改良方法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公正之间的新平衡,而这次改良运动的依据,仍然是它们所推崇的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布莱尔第三条道路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剖析了流行于当今英国的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思想渊源及其与历史上一度出现过的其他第三条道路的本质区别。章指出,布莱尔等人所竭力鼓吹的“新”第三条道路的“新颖之处”就是一条把自己定位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道路,即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之间的中问道路。和其他的道路相比,“新”第三条道路既持有相似的言辞,又有内容上的实质差别。第三条道路所宣称的四大支柱(社区、责任、义务和机会)在历史上已出现过多次,它实际上是自由论、保守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成分等思想的混合物。工党从提出自我更新,实现现代化到最终第三条道路的出笼,其实质是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条道路理论的许多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概念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因而也难以实施清晰的政策措施。新工党还将继续进一步作出选择,进行未来的思想构造。  相似文献   

5.
施杨 《瞭望》2000,(25)
克林顿5月底至6月初出访西 欧(和俄罗斯),很可能是 他总统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正式出国访问。然而,这次出访,象征性的活动比较多,实质性的内容比较少。尽管克林顿得到了一枚查理大帝勋章,欧洲十几国首脑还同他一起讨论了“第三条道路”,然而只是互相表示了团结和支持,没有解决美欧之间在贸易、安全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比较稳定的关系 当今世界在大国和大国家集团之间的各种关系中,美欧(指西欧)关系应该算是比较稳定的。在最近50年内,无论是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双边关系、与欧洲联盟的关系,还是北约内与各成员国的关系,都是比…  相似文献   

6.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和运动,它极力主张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改良主义道路。研究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的演化过程,对我们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过去,把握它的现在,预测它的未来都不无裨益。第一阶段(上世纪末—二战结束):社民党确立“和平长入”...  相似文献   

7.
历史比较中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经历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前时期的萌芽、十月革命至二战结束时期的形成、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冷战时期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重新兴起四个阶段。“第三条道路”不是一个新名词,概念内涵也不十分明确,其存在有客观必然性,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从报纸上看到一则颇令人感触的报道,说的是南方某城市的领导,为了绿化美化城市,搞了个“榕树一条街”,竞从外地花高价买来300棵大榕树,一夜之间,这条街道两旁就栽满了榕树。但是,好景不长,第一年“绿树一条街”,第二年“黄树一条街”,第三年“枯树一条街”,第四年“死树一条街”。还有一则报道,说的是某地领导为了掩饰道路两旁的衰败景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模式,其能否取得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由于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固有的基本矛盾,“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已经走到历史尽头的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社会主义全球化代替资本主义全球化,才能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导致的人类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一从“一边倒”“一条线”到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都是为了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3页)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的外交将实行“一边倒”政策。关于“一边倒”政策,后来曾引发过许多争议,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除“一边倒”外,是很难有别的选择的。中国共产党曾多次暗示,只要美国不扶蒋反共,…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关注俄罗斯问题的学者几乎都不否认,俄罗斯社会政治转轨的激进方案及因其引发的剧烈动荡,随着普京当选总统而宣告结束。相应地,“第三条道路”、“中间道路”等提法似乎已成为口头禅。不过,“第三条道路”让人们更多的联想起西方社会民主党,而它们在俄罗斯的“同族”似乎还远未为众人所知,这便成了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7)
民主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打下过深刻的印记,在20世纪后期出现社会危机,西方社会党就思考如何能脱离困境,英国的工党最后主张发展第三条道路,称之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方略,并得到西欧主要国家社会党的认同。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具有其时代特征,经济、政治各方面都有比较务实的社会治理方略,其针对社会基层和广大公民的改革治理方略,对中国当下治理思路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世纪性的课题,中国人民进行了三种选择和实践,即半殖民地半封建——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条邪路,脱离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是缺乏活力的歧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的活路。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对这三条道路的实践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4.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15.
工党进入后第三条道路时代指的是布莱尔下台后,工党继续在"第三条道路"的框架下探索前进的道路,只是这种探索不再涉及理论层面,而是进入到具体策略层面。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二:一是"第三条道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没有改变,英国工党不可能重回激进左翼的老路,继续在"第三条道路"框架下探索改革的途径是唯一选择;二是"第三条道路"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目前进入到具体策略层次。后第三条道路时代的工党危机重重,并且失去了执政的地位,但是工党正好借此机会反省自己、重新调整,可以说选举的失利给了工党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徐祖澜 《学理论》2010,(5):77-78
作为良法的官吏法和作为围墙的监督机制是明代吏治在文本上的最显著特征,但在实践层面,明初吏治清廉的效果却没有一以贯之。究其原因,明代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兼顾法律和道德的“第三条道路”。以史为鉴,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督,更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使官员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远离腐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庄严地告诫全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一“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20年的历史巨变和举世瞩目的成就,归结到一点,就在于走出了一条切合中国实际、顺乎举国民心、合于时代潮流的“自己的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成功之路在精神层面上,是个哲学问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走一条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列茨教授把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欧美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当前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它经济上主张重新界定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以积极的福利取代注重再分配的传统福利 ,达到社会的进一步公平 ;政治上主张革新 ,下放权利 ,还政于民 ,恢复人民对政治的信念 ;对外战略上 ,谋求和维护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推行霸权主义。它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第三条道路”思潮及其发展变化 ,对于制定我们自己的内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冲 《学理论》2012,(21):13-14
苏东剧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就是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这一新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提出,其试图走一条超越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道路。拟运用文献研究与比较分析研究的方法,以"第三条道路"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与传统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分析和比较,折射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变化,进而深入剖析其理论的实质,得出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仍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结论,坚定我们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