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月14日至20日,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率领的山东省经济文化交流团在台湾进行了一系列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广泛接触了台湾各界人士,宣传推介了山东,成功举办了"鲁台经贸文化交流圳",深化了鲁台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情的沟通和友谊的纽带,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文化交流无疑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互利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经形象地将外交、经济和文化比喻为一架飞机,外交如同机身,经济和文化如同飞机的两翼。这充分说明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国家总体外交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文化关系。文化交流与合作在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和在建立21世纪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与中非政治、经贸关系并重,为不断加深中国与广大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合作作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3.
对各民族经济文化与交流的记载是《汉书》民族史撰述的重要内容。《汉书》将西汉时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大致分为农耕与游牧两大类,从经济文化的角度突出各民族的特点。《汉书》重视记载民族地区的物产和工商业情况,强调"通关市"的重要作用。《汉书》提倡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倡扬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和包容,肯定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取得的成就。经济文化的交流对西汉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统一论坛》2008,(2):62-62
2008年3月8日,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交流展”在北京开展。中国统促会副会长张克辉、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郭俊次表示,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寿山石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特殊载体,将搭建起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国与周边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有力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开放,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世界跨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文化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全球化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挑战,这包括借助网络文化、消费文化、文化交流等手段传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所以,应该确立意识形态的新战略,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正确把握文化交流中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加快交流和合作,在冲突与融合中,坚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的特质,科学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这才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之举。  相似文献   

8.
林萍 《两岸关系》2006,(9):34-36
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拓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是构建和平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内容。入夏以来,大陆各地、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增进两岸同胞情感,深受台湾同胞喜爱的交流活动,包括文化之旅、夏令营、交流周等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本期特选发一组反映各地交流动态的文章、图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3月24日至3月31日,应台湾联合报系邀请,河北省政协主席刘德旺率河北经济文化交流团赴台参访,广泛与台湾政商文化各界人士和团体进行交流,深化共识、促进合作,建立了新的交流合作管道,提升了冀台经济文化交流层次,增强了河北在台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参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14,(6):1-1
<正>"山海相连·携手同心"经贸文化之旅4月28日至5月2日,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率团赴台开展经贸文化之旅。此次台湾之行以"山海相连·携手同心"为主题,是一次经贸合作之旅、文化交流之旅,旨在经济合作手拉手、文化交流心贴心,推动黔台两地交流合作深入发展。2014台湾·湖北(武汉)周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炎  侯丽萍 《思想战线》2003,29(5):32-36
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生产—技术的行为和观念文化作为文化构成要素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民族文化的转型打破了传统上文化交流变迁中的渐变性、稳定性、民族性等规律,呈现出突变性、趋同性和多元交叉的局面。就文化交流中的情况而言,大致可将文化系统中的11大类文化要素区分为三种:非人力和文化的内在力量可以改变的文化要素;被主动或被动地抛弃、开始迅速转型的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排他性,不自觉地、或快或慢地发生转移、变化、融合的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文化交流是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途径,在国际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以文化自信的姿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全面呈现中华民族特质与文化的时代价值,也要注意全面提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开创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徐洁 《新东方》2004,(10):58-61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而且是经济交流活动。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出现的当代,教育既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产业活动,既是文化活动,又包含经济投资行为。教育投资对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华文化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为文化复兴提供了基础.国家层面的大力推进,为文化复兴提供了保障.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两岸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制度性协商。截至2014年2月,两岸两会已经成功举行了十次会谈,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21项协议。两岸大交流的格局已然形成,交流层次、领域有空前的发展,文化交流更加丰富多彩。两岸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交流深度、广度不断扩展加深,交流人数和频度大幅上升,交流区域不断扩大、互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华传统文化要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文化魅力,就需要不断加快现代化步伐,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努力吸收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加大文化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一、着眼大局,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工作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协调。建议成立专门的闽台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中央积极争取给予福建在闽台文化交流工作中更多的开放政策,负责统筹全省的闽台文化交流工作,负责拟定我省闽台文化交流的工作规划,搭建闽台文化交流研究的框架,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文化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综合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11,(11):1-1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8.
李晓滢  谢晓莺 《人民论坛》2010,(11):204-205
在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下,文化交流受到文化话语权力关系、文化帝国主义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关注文化交流中的媒介本质及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权力差异和文化权力斗争。同时在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因素,将其转化为我国民族文学的有机成分,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的文化发展应当把握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强调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开发,促进经济、政治各领域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荣。  相似文献   

20.
娄杰 《统一论坛》2004,(6):24-26
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两岸就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儒学是两岸共同文化根基之一,两岸同胞具有共同民族文化传统,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亲情交往证明两岸血缘关系是民族认同的凝结点。“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