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印第安文化与印第安政治运动的新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问题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历史同样古老。印第安人的抵抗运动一直没有止息。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进,印第安人的利益尤其是土地权益受到更大的侵犯。近20多年来,印第安民众逐渐成为民众运动的主体,其斗争规模和组织程度有很大提高。与以往的左翼运动不尽相同,印第安人的政治运动带有印第安文化的底蕴。印第安政治运动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反对殖民主义掠夺行为的正义要求,也代表着“现代化”讨论中的进步方向。印第安人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深刻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其本质不是种族问题,而是政治和社会问题,其核心指向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里,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经济和社会交往的增加,印第安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走上前台,影响力逐步扩大。同时,拉美大陆正在经历着西方学界提出的现代化与印第安传统文化间的博弈。当工业化社会面临诸如环境、资源等瓶颈时,印第安文化中蕴涵着解决现代发展中各类问题的切实办法。今天,印第安学者与其他拉美学者以文化多元性为基础,从法学、社会环境学、发展学等现代学科出发,客观认识印第安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他们正确看待印第安历史文化中的宇宙母亲与古柯文化,并对基于印第安文化提出的新十诫观念、社群社会主义思想、负责任旅游观念等印第安文化中的新内涵给予足够认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虽然和我国国情不同,但并不令人感到特别生疏。无论是旧金山,还是纽约,都有相当多的中国人、中国店、中国餐馆和大量的中文报纸,所有这些,对于初到美国的中国人来说,都格外亲切、格外需要。我在美国时间虽短,但美国社会和美国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像。  相似文献   

4.
法兰西文化历史悠久, 灿烂辉煌。其所表现出的高雅的审美聚合和不凡的文化积淀折射在英语语 言中。英语受法语语言和文化影响的痕迹比比皆是。从学术用语到日常生活用语, 都可以发现带有“法语味”的英 语。很多英语单词和法语单词长得差不多。英语中约有30%的词汇来源于法语。法语文化在英语中渗透之广超 出了我们的想象。对初学法语的人来说, 从英语入手亲近法语文化不失为一个良机。  相似文献   

5.
6.
青少年的赚钱之道15岁至18岁的美国青少年,如果出身于低收入家庭,或是无家可归的孤儿,可以通过YEOP(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来帮助他们找一份工作,以养活自己或完成中学学业。这个中心不但帮助找工作赚钱,还免费提供短期职业培训,以确保能通过雇主面试。在美国,无论到哪儿打工都得经过专门培训,无论多简单的操作,都必须持有上岗证书。中学生打工也是如此,当然也要报税。青少年职业培训中心会提供很多不同的打工赚钱机会,但比较热门的活儿是洗汽车。在停车场,孩子们大都戴着紫色的帽子,手里拿着紫色的抹布,身着蓝裤子、蓝T恤衫,几个人同时动…  相似文献   

7.
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行动。它以美国社会日趋多样化为基础,以“宪法民主”、“政治承认”和解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思想为武器,要求主流社会给予亚文化群体平等地位并承认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使美国成为一个文化价值观多元、各社会群体相互平等的社会。本文以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教育界的情况为例,通过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理论和主要论点的考察和分析,来揭示它争夺文化价值观话语权力、重新确立美国国民性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全球化致使世界范围内更多英语变体的出现,并蕴含各自的文化,东盟国家英语变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顺应英语全球化和中国-东盟合作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大批熟悉东盟国家英语变体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是当前我国英语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英语全球化的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其对东盟国家英语变体及文化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与美国文化外交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外交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对美国实现其外交目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美国政府在官方层面上利用文化作为外交的一个武器却比较晚,正式开始于二战期间,而且首先是在拉丁美洲实施的。因此,美国文化外交的起源与拉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外交在拉美地区的“试验”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美国政府在战时和战后把文化外交扩大到其他地区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外交中的文化价值观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文化价值观角度分析美国外交战略,以图达成对美国外交思想的清醒认识。作者认为,战略利益与文化价值观的结合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特征。作者深入剖析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渊源、主要内容及其在美国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并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角度展望21世纪的国际格局,强调指出21世纪的世界将更加多元化,21世纪不是美国的世纪,而是各国的竞相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剖析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英语交际能力中的社会文化特征, 论证文化因素对英语交 际能力的影响;根据Schumann 的文化适应模式理论, 提出外语教学应关注学习者对外国文化的心理适应过程, 缩短学习者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心理距离, 以帮助他们克服文化震惊和文化紧张, 减少母语文化对交际的干扰,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国重启文化外交这一"思想武器",以遏制国际恐怖主义和"反美主义"的蔓延.从机制、战略与项目三个视角观察,美国文化外交呈现出的新变化,表明其已走出后冷战时期的低谷而全面复兴.美国文化外交复兴的动因有二:减轻国内压力与应对国际危机.作为美国文化外交复兴战略推出的"全球文化计划",不仅攸关美国家利益,更可能导致一场世界文化力量的博弈,同时,国际社会还须警惕其中暗含的新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是美国对苏联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形式温和、手段细腻、影响广泛、过程持久、途径便捷、外呼内应。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南亚宗教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时期。 2 0世纪初到 2 0世纪 70年代 ,南亚主要的宗教 ,比如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拜火教开始移植到美国并在美国社会中扎根。这些宗教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寺庙或者清真寺。而且为了适应美国社会 ,移植到美国社会的南亚宗教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南亚各宗教信徒来源和南亚各宗教在美国传播具有国际性和复杂性。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信徒组成新的宗教共同体。一起参加礼拜的有从南亚、非洲、中东、中亚等地来的穆斯林 ;参加佛教…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冷战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一直奉行文化渗透战略,积极构建对外文化渗透的制度框架,同时不断强化对外文化渗透的手段和渠道。当前,美国对华文化渗透不但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华构成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6.
《 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第一个契约殖民地的自治原则,是美国精神的起点,它所涵盖 的契约精神、法制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宗教精神以及清教主义中的个人主义和自我奋斗的 精神是美国精神的重要内涵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来到美国,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块美洲大陆在经历了200多年的开发建设后,仍保持着良好的原始生态。所到之处,蓝天碧水、苍翠满目。在纽约,登上帝国大厦,目下是令人目眩的曼哈顿楼宇森林。抬头远望,广袤的植被,郁郁葱葱簇拥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现代与原始,如此分明和  相似文献   

18.
欧洲媒体常常有关于丑陋的美国人的题目,连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也出现过这样的报道。1999年雷德杯高尔夫球对抗赛上,欧洲人一路领先,而美国队员一个45英尺推杆进洞拿下关键一分,使形势逆转,美国观众顿时兴奋异常。当时球赛仍在进行,欧洲队员还未来得及推最后一杆,美国球员的妻子、内弟和现场观众蜂拥冲向这位队员,在场内高呼庆贺。欧洲队员在旁边看得傻眼,等美国人庆贺完毕,才继续推杆。由于情绪大受影响,欧洲队员至关重要的球未进,结果输掉了对抗赛。第二天,英国专栏作家发表文章,批评美国人的极端爱国主义和缺乏运动员精神。指出美国观众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文化规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文化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文化的规范功能的角度出发 ,分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道义与利益及其关系。作者认为 ,文化的规范功能在对外政策中表现为文化限定了国家对外政策可选择的范围 ,只有符合或至少不悖于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对外政策才会被社会民众所接受。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既有浓厚的宗教信仰传统 ,又具有讲求实效的务实精神的国家 ,文化的规范功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理想主义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赋予道义上的目标和意义 ,现实主义使道义目标在实施中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 ,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对外政策就是道义与利益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1953 年艾森豪威尔上台执政后初期,美国对前苏联在斯大林逝世后出现的对西方政策的解冻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回应。在国内外压力下,美国政府在对苏文化政策上经历了艰难的抉择过程,最终在艾森豪威尔第一任期内完成了从心理战到文化交流和渗透政策的转变。文化交流和渗透自此成为之后美国政府对苏文化政策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