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最先刊载十月革命消息的报刊,是长沙《大公报》。1917年11月17日《大公报》以《俄京二次政变记》为题,报道了十月革命的消息。湖南最早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的是蔡和森,他在1918年7月24日致毛泽东信中,首先提出应该“仿效列宁”。湖南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1918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的《新湘评论》。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你的未来不是梦熹灵1993年8月19日,一个令3200多万干部振奋的消息从北京传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公布。9月10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会议再次传出令人雀跃的消息:两项制度改革10月1日实施。于是,...  相似文献   

3.
1934年6月20日,天津《大公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重要新闻:《大沽口外惊人劫案——顺天轮被匪骑劫,中外旅客数十人被掳.各方派舰侦匪无端倪》;《益世报》也以《大沽海面一幕惊人恶剧——一处女航中,英“顺天轮”遭骑劫》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京、津、沪备大报纸都纷纷报道了“顺天轮”被劫事件,英国《伦敦日报》也相继转载。之后,《大公报》等备大报纸都在进行跟踪报道。筹谋策划这一震惊中外的“顺天轮”事件的,就是沾化传奇人物傅瑞五。  相似文献   

4.
梁琨 《党的文献》2011,(4):117-118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  相似文献   

5.
(一)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经依法审判后,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该报同时刊登了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烈士经过的背景报道。这张报纸在苏北引起了一个读者的特别注意,并导致参与暗杀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的一名重要凶手最终落入了人民的法网。这个特殊的读者是个小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卖豆饼时看到1月20日《大公报》的。读着读着,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  相似文献   

6.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称:解放前在昆明制造杀害李公朴、闻一多血案的直接策划者,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已于1月10日在成都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这则消息引起了苏北一个读者的注意,最终把参与暗杀李、闻先生的一个重要凶手送上刑场。1这个读者是商贩,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做买卖时看到《大公报》的。当他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时,心中产生了疑问:这个蔡文其会不会就是家乡的蔡云祈?他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这个蔡云祈解放前曾任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司令部中校参…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  相似文献   

8.
徐树芝 《理论学刊》2006,(4):118-119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大公报》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自1902年创刊,1949年随新中国成立而新生,再至1966年9月10日终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文只就旧《大公报》的政治倾向、办报方针、经营管理等诸方面作粗浅的总结,以期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创办人英华,字敛之,满族旗人。《大公报》创立之时,正值庚子以后,民族灾难深重,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腐化误国,维新改良者积极奔走呼吁。英敛之在《大公报》发刊词中,明确了办报的宗旨“介绍西洋学术思想、宣…  相似文献   

9.
吴晓帆 《世纪风采》2006,(11):34-36
王芸生,天津人,系无党派爱国人士,蜚声海内外的报业巨子和中日关系研究专家。1929年,他应主编张季鸾之邀进入《大公报》,成为《大公报》的一支笔,以后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大公报》,在风云变幻的现代中国,奠定了《大公报》不可动摇的文化史地位,也成就了一代优秀报人的人格风范。但他的个人命运,却因此起伏跌宕,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10.
《大公报》创刊于1936年,其总编辑王芸生,是无党派爱国人士、蜚声海内外的报业巨子、中日关系研究专家,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大公报》,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奠定了《大公报》不可动摇的文化史地位,也成就了一代优秀报人的人格风范。但他个人的命运,却起伏跌宕,波折不断。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毛泽东与《大公报》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这年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4)
党建近期大事(1994年2月1日至3月15日)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全党都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2月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殷荫元 《党史文苑》2004,(3):48-49,53
民国版《庐山续志稿》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十日,段祺瑞应委员长之约来庐山避暑”。这条新闻,当时《中央日报》、《大公报》、《申报》、《民国日报》等媒体作过领导。对于民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段祺瑞,人们并不陌生。但段祺瑞游  相似文献   

14.
2002年8月5日,文化部召开了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对文化市场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颁布了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已于当年的10月1日正式施行。新的《细则》取消了营业性演出活动中对主体资格的所有制限制。有关人士指出,这是对计划经济下文化市场的运行机制的彻底改革,标志着中国演出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合理,中国演出行业将更加开放、繁荣。但是,据贵州省文化厅市场处消息透露:“阳光信息”发布了几个月,我省演出市场依然“波澜不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其中原因到底是什么?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木 《党史博览》2008,(8):49-49
曾读《世纪》2003年第5期王鹏的文章《〈大公报〉一则报道决定红军长征终点》,文章的观点与收入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中的文章《到底是哪一张报纸“定乾坤”》相同,即都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因党中央领导人偶阅天津《大公报》有关国民党在陕北“剿匪”的报道,这才决定把长征的“终点”确定在陕北。其实,关于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4,(1)
党建近期大事(1993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11月1日,中宣部召开全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中共中央同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学习《邓小平...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计委对近期物价宣传的意见国务院和国家计委近来采取实际步骤,进一步加强物价调控管理、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推出了三项措施:1、《商品和服务价格明码标价规定》已于3月1日公布。2、《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已于3月4日公布。3、3月7日召...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曾是一个著名报纸系列,新中国成立前在知识分子和上层民主人士中产生过广泛影响。毛泽东很早就和《大公报》有过交往,他早年被湖南《大公报》聘为馆  相似文献   

19.
何以说是笑谈《大公报》的是非?是因为贵刊发表的的署名杜泽的奇文让人渎后不禁捧腹。于是有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民间的观点姑且不论,《大公报》的历史地位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这个结论表现在《大公报》成立95周年的时候,国家政要的题词和在北京举办的《大公报》版面展览上。如果有人对此大为不解,则成笑谈。 二是,今天,《大公报》研  相似文献   

20.
中外博览     
历数传世之吻最匆忙的吻:1990年9月15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庆祝聚会上,1名来自新布赖顿名叫阿伏莱德的男子在8小时内亲吻了8001人,几乎1分钟要亲吻16人。最长的吻:1978年5月1日至5月6日,1名叫舍洛克的男子和1名叫布拉西纳的女子亲吻了130小时。最深情的吻:在17世纪经典故事《睡美人》中,王子用深情的一吻唤醒了沉睡的公主。最经典的吻:1886年,罗丹受但丁的启发,创作了传世雕塑《吻》,成为西方世界最经典的吻。荧幕第一吻:1896年,电影《接吻》记录了一对夫妻的接吻,这是电影史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