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味的调查     
某县一职能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说某校乱收费。于是派人下去调查。第一站到乡政府通个气,第二站到学校找有关领导了解情况。结论:举报基本失实,该校收费不乱。 还有个偏僻的穷乡,农民负担一直减不下来。农民虽怨气冲天,但经“调查”,收费项目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2.
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叫惠施,人称惠子,是当时天下有名的雄辩家。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听说这个事,就自己直接来找惠施,说:“南方有一只鸟,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停下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甜美  相似文献   

3.
小小说三则     
逐级传达市长到农村检查工作,县长、镇长、村主任等作陪。看到村民还没有脱贫,市长大怒,训斥县长;市长走后,县长刚想训斥镇长,不想镇长找个借口早躲开了。于是村主任陪着笑脸对县长说:“您就直接批评我吧,反正等您批评了镇长,镇长也要批评我。”县长摆手说,“你还不够级别,上级精神要逐级传达。”  相似文献   

4.
声音     
《廉政瞭望》2013,(24):4-4
过去_些地方有这个倾向,千方百计到北京演出,通过各种关系找领导来看,有时领导看完了没表态,回去没法传达呀,千方百计套出个好话来:“你看怎么样?”最后领导烦了,说“好,好,好……”于是回去传达就说,“震动了领导,连说三个好啊”,不能搞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5.
1947年夏天,离开重庆市一中后,我去找陶敬之,他这是《国民公报》的副经理,一见面,我就开门见山地说,我现在没有工作了,帮我找个饭碗。老陶说: “我这个副经理,只管营业部,管不了编辑部,”我说:帮你拉广告总可以吧,老陶说:“那不是大材小用了吗?”我说,没有关系。当编辑我才不干呢,又费脑筋,责任又重,拉广告又好玩,钱又多。老陶笑着说: “我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说清楚没有工资啊。”我说不要紧,只要找个住的地方就行,老陶叫我明天上午到报社来。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9,(10)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内务部部长。消息传到家乡,在家的廉伯、子谷两个儿子,想到北京去看望分离23年的父亲,也想趁此找个工作,为节约川资,又想叫父亲找一找去京的便车,于是写了封信给谢老。下面是谢老对儿子的亲笔回信: “子谷、廉伯:  相似文献   

7.
1926年春,清明时节雨纷纷。罗明穿着一身朴素的学生装,正要离开厦门琼州会馆,春生堂药局的一个伙计向他奉上一张请柬说:“罗先生,我家老板有请光临。”春生堂药局的老板是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的常委,他请罗明有什么事?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罗明略一考虑,不亢不卑地回答:“请转告你老板,我一定如期赴会。”于是,他找厦门党团特别总支书记阮山商量。阮山说:“春生堂药局老板是中间派人物,虽然不明他邀请的目的,厦门左派力量占上风,应邀  相似文献   

8.
雷锋个子小,当兵不够条件。雷锋能够当上兵,这里有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那是1959年末,我任辽阳市武装部政委、征兵办主任期间的事。弓长岭焦化厂的雷锋来到我的办公室找我,说:“我是弓长岭焦化厂的,是应征公民,我叫雷锋。”我说:“要当兵回厂报名。”雷锋说厂里不要,我一打听,是因为身高不够,就让他回去了。第二天,雷锋又来找我,雷锋说:“兵役法有规定,应征公民保卫祖国人人有责,你说我有责没?”我说:“当然有责。”“那好,你同意了,你是我叔叔。”雷锋一个劲地叫我余  相似文献   

9.
2月10日,邓小平和杨尚昆视察中国与比利时合资的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在净化车间观看引进设备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工作时,邓小平向身边人员发问:“你说这台设备是姓“资”呢,还是姓“社”?”身边人员一时答不上来。于是,邓小平深思熟虑地说,这台设备原来是姓“资”的现在是姓“社”的。“社”可以变成为“资”,“资”可以变成为“社”。现在“资”和“社”的争论还没有完,这是个大的原则问题。我就要点“资”,为什么?因为“资”可以转变为“社”。邓小平关于姓“资”姓“社”谈话详情  相似文献   

10.
红包旅行记     
《党员文摘》2007,(7):48-48
某县领导即将退居二线,于是利用职权给刚会走路的外孙在某小区弄了一套房子。因怕别人知道,便偷偷找了一装修游击队来装修。开工那天,包工头不慎从尚无护栏的楼梯上摔了下来.小腿骨折。住进医院准备动手术。县领导夫人说:“我是不是去看看那个包工头?”领导眉头一拧:“干啥?”夫人连忙解释:“堵他的嘴,别让他将我们装修的事说出去。”  相似文献   

11.
法律有“软”和“硬”之分吗?应该是 没有。但在北京的一家大报上,最近却展 开了一场讨论。讨论的焦点就是:“《工会 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 ‘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 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们都没有一点 办法?”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 法’,它也和其它法律一样,具有严肃的 强制效力。”一方说:“那为什么自《工会 法》实施至今,某市高级人民法院还未受 理过一起工会干部权益受侵害的案件?” 另一方说:“即便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个 别执法者的问题。工会应该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看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解放初期,任弼时同志家住的房子很挤,又靠近大街,不适宜养病。组织上给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任弼时同志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我一个人怎能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一毫也不能搞特殊。”后来,组织上又给他找了一套  相似文献   

13.
李德才担任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六年来,几乎天天要围着军分区的院子转一圈。他以一个当家人的眼光审视着自己这块领地。一天,他突然觉得少了个干部战士们活动的地方——蓝球场。可是在1958年,要建一个蓝球场谈何容易?不说别的,光水泥就无处可寻。他找当地政府帮忙,可当时正赶上大跃进,保定地区要上马的建设项目很多,财政紧张不说,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啊。地方领导说:“水泥是国家的计划物资,现在都下半年了,恐怕省里也没有计划外指标,弄不好得找国务院。”这一席话提醒了李德才。于是,他立即动身去北京找毛泽东要水泥。李德才和军分区党委秘书…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夏天,一位老人推开大兴区兴华园社区居委会的门就说:“我找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正好在,马上站起来说:“大爷,我就是,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我要和你单独谈。”“行,没问题。”支部书记让其他人出去后,老人说起了他的伤心事。  相似文献   

15.
猴子的愚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猴子偷来一个西瓜,可是它们不知道这圆圆的东西到底怎么个吃法。猴王尽管睿智,可也心中无数,它作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说:“这个嘛,当然是吃皮了”。于是,群猴纷纷响应,嚷着说:“是该吃皮的!”可这时,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猴跑出来说:“不对,以前我看见人吃这种瓜,是吃瓤的!”这下,猴王和群猴震怒了,纷纷指责小猴不服管教,自作主张。一只老猴说:“大王,我们大家都来吃皮,罚这个不守规矩的家伙吃瓤!”猴王点点头。其实,人,有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和故事中众多猴子的行为一样,对新事物没有认识,又不愿意去认识它,只想因循守…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19日,榆树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赵日新下乡来到秀水镇双庙村。与村干部谈完工作后,他发现村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的桌椅、卷柜破损严重,就建议修理一下。村党支部书记说:“这好办,哪天找个木匠修修就行,也就是给两个义务工呗!”赵日新同志一听这话,就说:“请木匠得花好几十元,不如咱们自己动手干。”说着就张罗起来。村干部急忙阻止他,不好意思地说:“即使干也不能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9.
陈鲁民 《党员文摘》2009,(10):22-22
今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三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漫画幽默     
说谎总经理酒足饭饱之后,想去KTV歌厅潇洒一番,但又担心回家晚了夫人责问,就打电话请假,说晚上公司要开一个会议,研究人事调动问题。夫人接了电话很疑惑:“公司每次调整干部前,到家送礼的客人特别多,可最近我们家没有这种现象啊?”总经理听夫人这么一说,明白露馅了,挂了电话就给自己一个耳光:“你他妈的,说谎也不知道找个别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