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龚建英今年45岁,全家五口人,1998年从重庆来到一师十团十连,种植40亩棉花地,她丈夫唐良健在外打工,3个小孩都在上学,地里的活全靠龚建英一个人干。由于她种的棉花地,处在沙漠边缘,风沙严重,加上棉花行情不好,每年兑现下来的钱仅够一家人维持生计。2004年,龚建英在团工会及十连党支部的帮助下,建起了自己的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2.
阳春三月,积雪还未消融,却已到了大棚蔬菜育苗春栽的时候,这几天是七师一二九团二连大棚种植户、兵团"三八"红旗手张仁花最繁忙的时候,她一边要忙着为刚栽好的西红柿幼苗浇水,一边还要为果园队大棚种植户们指导栽苗技术,脸上挂着汗珠,心里却在盘算着新一年的丰收前景。  相似文献   

3.
7月25日,笔者慕名来到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张新超的枣树大棚,只见大棚外,挤满了前来购买红枣的车辆,大棚内,一串串果实累累的红枣挂满枝头,张新超一边忙碌地采摘着红枣,一边开心地说:"大棚种枣树,4月开花,7月收获,红枣可提前上市近一个多月,满足了消费者提前吃枣的愿望。按一亩地结2吨来说,1公斤批发50元,我可以挣10万元,可比大棚蔬菜强多了。"张新超算起了种植账,脸上挂满了笑容。  相似文献   

4.
"大家请看,这就是六连李琼种的黄瓜,她是去年12月初自己育的苗,今年2月2日定植在这个大棚里的,从3月20日开始出菜,目前已经卖了不少钱了。"说话的是二师二十五团设施办主任丁国影。5月28日上午,由团工会、设施办、生产科组织的该团大棚蔬菜观摩培训会在李琼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召开,全团50多名大棚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参观了李琼的"样板棚",李琼  相似文献   

5.
农二师二十九团四连女职工张新荣依托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养猪,成了连队的"暴发户"。2011年她获纯利11万余元。在他人眼里,张新荣确实找到了一个生财有道的"肥活儿"。但她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致富足迹,更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6.
现年37岁的李海青,是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的一名普通女工,只要提起李海青,人们都知道她是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女能人",她还是远近闻名的"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自营经济致富能手"、"庭院经济致富能手"和"兵团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  相似文献   

7.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8.
"听完团举办的有机蔬菜种植讲课,我对今后有机大棚蔬菜前景充满了信心!"最近,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大棚职工杨道中兴奋地说。据了解,该团依托城郊经济的地缘优势,自2005年建棚以来,已建日光温室大棚720座,占地面积1800余亩,平均每年销售蔬菜在2100余吨左右。为推进团场有机蔬菜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受益者变成了传播者2003年7月,在外闯荡6年的李海青回到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依托城郊地缘优势,建起了第一座日光温室大棚。聪颖的她先后6次购买科技书籍17册;还5次向中央台7套"农业致富经"栏目发函邮购大棚种植技术的光碟。次年2月,团工会和计生协会帮她贷款3万元,再建3座大棚,买回家10头猪,建1座沼气池。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就挣了近3万元,她被师工会评为"自营经济贴息贷款诚信户"和"自营经  相似文献   

10.
<正>9月5日,走进农七师一二九团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女职工唐联淑夫妇俩正在给大棚内种植的辣椒除草。她一边忙着一边高兴地说:"现在尽快把里面的杂草除掉,防止养分浪费,达到早座果、多座果,早上市的目的。"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又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眼下,室外还是滴水成冰,但在七师一二九团三连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张娟娟一家人却满头大汗地在近30摄氏度的棚里忙着摘菜、过秤、装箱,一旁翠绿的西芹长势茂盛,这是她收获今年的第3茬蔬菜。张娟娟从2008年开始种植大棚,在团场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从当初3座大棚到现在已成为拥有12座大棚的种植大户。去年春季,育了9座大棚的番茄苗,仅在两个月培育的番茄苗收入就达9万  相似文献   

12.
在二师二十五团六连营区的西边,有一片日光温室大棚,每天早上太阳升起之时或者落山之前,你总会看到一个个头瘦高、忙忙碌碌的身影,她就是六连普通的酒花职工彭淑芳。提起她,连队的人都会这样说:"彭淑芳有胆识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敢想敢干,她是一个勤劳踏实的人,种植大棚,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为连队其他的困难职工走出困境带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3.
7月2日,六师共青团农场兵团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里,大棚承包户张太和在忙着为客商采摘西红柿。今年上半年,张太和繁育菜苗、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已超过5万元。"发展设施农业让我走上了致富道路,日子越来越红火……"几年前,30出头的张太和与妻子还是从甘肃陇西县农村来到共青团农场的打工族,曾经做过建筑工地小工、泥瓦工、卖过菜,夫妻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偶然一次到该场设施农业基地,看到几个同乡靠蔬菜大棚过上了富裕的日子,让他萌生了种植大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正眼下,张娟娟一家人每天在忙着摘菜、过秤、装箱,西红柿、黄瓜、茄子等时令青菜已摆放整齐准备销售,一旁翠绿的芹菜苗也长势茂盛,这是他收获春前蔬菜、繁育二茬菜苗的场景。张娟娟原来是一位个体户,没有从事过温室蔬菜生产,看见邻居家的好姐妹从2002年种植大棚效益还可以,她就动了心,2004年她在一二九团十一连承包了三座大棚,刚开始,不懂种植技术,种植的菜苗经常遇到死秧的情况,一年到头收入甚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12,(3):39-39
眼前这位妇女40多岁,利落的短发,一副精明干练的样子。当她走进蔬菜大棚,熟练地将一株株碧绿青翠的秧苗插入培养土时,整个人又透露出农家人的勤劳与淳朴——那是一种精致与朴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15S,冬阳温煦。记者走进德江县稳坪镇,无论是星罗棋布的种植大棚,还是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随处可见农业产业发展的滚滚热潮。铁坑村生态蔬菜大棚、何家寨千亩油菜基地、金庄村3000亩生态花椒基地、长兴村生态大蒜基地、盖坪村天麻栽培基地、木叶村有机稻谷种植基地里,绿意盎然,处处流动着工人紧张忙碌的身影,劳动的歌声和笑声洒满了田野和山岗。  相似文献   

17.
这几天,岷县秦许乡扎那村的杨牛忠又忙碌了起来.除准备育苗、授粉、施肥、喷药外,每天还要抽时间翻翻他的"科技日记",以便在今年种大棚时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杨牛忠采用科学的种植、养护方法,他家温室里的黄瓜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去年,仅卖黄瓜,杨牛忠就收入2万多元,成了当地有名的"能人"。最初,杨牛忠在温室里种蔬菜,和村里许多人一样,并不懂得种植技术。2005年秋天,杨牛忠幸运  相似文献   

18.
"团场给我的每座大棚补贴2000元优惠政策,鼓励我们利用冬闲搞大棚种植实现多元增收,6月份我4座大棚种的草莓和油桃就卖了9万多元。"8月14日,四师六十八团四连女种植户李艳霞一边在为油桃树修枝施肥,一边聊起大棚的收入,她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今年31岁的李艳霞10年前从河南远嫁到四师六十八团四连与丈夫李刚承包65亩地种植水稻,刚开始,由于水稻是人工插秧、牛耖  相似文献   

19.
正"王燕吗?我的蔬菜大棚里要收菜了,明天请你给我派4个人来干活吧!"这是近日农二师二十九团一个自发组织的"巾帼打工队"的队长王燕接到的一个电话。居住在该团梨华社区的居民王燕2006年牵头组织在社区居住的下岗女职工、家属等组成了"巾帼打工队"。如今,已由当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每年从年头到年尾都有活干,棉花地打顶、定苗;果园施肥、除草;温室大棚收菜、打药……只要一个电话,王燕马上就派出打工队成员去。由于巾帼打工者们活干得好、手脚快,又守信用,找她们干活的雇主从未间断过,而且常  相似文献   

20.
<正>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四连职工姚新林夫妇依靠科学,不仅种植大田,还承包蔬菜大棚,成为团场田园并举增收的佼佼者。2006年,踌躇满志的姚新林种植了35亩打瓜,刚上岗的妻子马玉霞承包了一座暖棚,夫妻二人准备并肩作战,早日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