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发生次数之多、损失之重、影响之广均居各类自然灾害的前列。为做好年度自然灾害的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按照《民政部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我们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对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范围与损失开展评估。我们依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汛期降水量距平百分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是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核定灾害损失,确定灾害范围,可以为抢险救援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支撑。目前,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已取得一定成效,正式组建了包括地震、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交通运输、保险等11个涉灾领域的灾害损失评估专家库,实现了评估专家队伍实体化。本文对开展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现状、工作实践及相关案例进行介绍,并对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业务的发展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3.
汪明 《中国减灾》2022,(5):24-27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摸清灾害损失情况,全面准确评估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做好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评估工作对支撑灾区开展恢复重建,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灾害损失的影响因素多,形成机理和过程也相对复杂.本文介绍了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的新要求,指出了重大自然灾害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提高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质量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吴欢  吴玮 《中国减灾》2023,(17):27-30
<正>在洪涝灾害全过程中,对灾害损失进行持续、实时、快速、有效的评估是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极端洪涝灾害事件多发频发,我国防洪形势日益严峻,洪涝灾害损失评估面临诸多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基于中山大学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洪涝模型和全球至局地洪涝监测和预报系统,以6月28日—7月5日重庆市万州区洪涝灾害为例,介绍了洪涝灾害全过程的评估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灾害发生后,为及时支撑应急力量调度、救灾物资调拨等应急响应决策需要,需要采用一系列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快速评判。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工作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一项基础工作。本文从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和应用两方面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相关研究动态和具体实践,并为未来灾害损失评估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损失综合评估的功能定位全面掌握一次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是应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对支撑灾区开展恢复重建、不断完善优化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3,(12):38-39
海南省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自然灾害多发,灾害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严重。2005年以来,文昌市先后发生4次重大自然灾害,因灾倒塌民房1350间,直接经济损失40多亿元。尤其是2005年的超强台风“达维”和2010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害发生范围之广、受灾人口之多、因灾造成损失之重,历史罕见。为推动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文昌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理环境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频发,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对此,四川省减灾中心积极探索学习,结合省情,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制度体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省级开展评估工作的能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四川省将加强地方政府与行业部门责任意识,客观、高效、科学开展新时期灾损评估工作,积极探索自然灾害综合...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自然灾害历来多发频发,自然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四川省始终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和真实客观的原则,在实践中充分发挥省级专业优势,打造多方工作合力,加强基层灾情管理干部业务能力,借助信息化提升灾损评估质效,不断创新推进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0年至今,甘肃省组织了多次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自然灾害损失评估体系在实践探索中得以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摸清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的底数,为灾民生活安置、应急救助期和过渡期救助资金发放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也为政府部门争取及筹措重建资金、统筹安排重建项目、科学编制重建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及时、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害损失,为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救灾决策依据,实现灾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大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大连市民政局日前下发文件,就有关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上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蒋时晖 《中国减灾》1992,2(3):40-42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8°—123°、北纬27°31’—31°31’之间,自然灾害严重,洪涝灾害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已成为本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在对浙江省洪涝灾害现状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就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庆丰 《中国减灾》2023,(15):32-35
<正>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多发的地区,有“十灾九雨”之称。2020年8月,甘肃省陇东南部连续出现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严重暴洪、泥石流灾害,使农业、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住房等损毁严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期调查评估栏目邀请专家介绍此次暴洪灾害损失严重的原因以及应对处置情况,总结了灾害应对过程中的工作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并由此提出做好突发自然灾害应对工作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独家策划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进行解读,以加深工作人员对其的理解,促进后续工作的全面铺开落地。为及时、全面、客观反映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科学开展灾害综合评估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等,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制度》(以下简称《统计制度》),6月17日正式印发执行。制度目的意义《统计制度》明确规定了报表构成、填报指标、报送程序和组织方式等,规范了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的内容、相关标准、上报工作机制和具体工作程序,标志着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上报工作体系的形成。从汶川地震等四次大灾的损失填报实际情况看,由于报表内容的临时性和上报时间  相似文献   

15.
袁艺 《中国减灾》2014,(1):34-37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了要求,促使我们拉开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帷幕。五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再次发生7.0级强烈地震。这五年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评估工作的挑战和磨练,使我们的损失综合评估业务日渐成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技术也得到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出了要求,促使我们拉开了系统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帷幕。五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再次发生7.0级强烈地震。这五年中,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评估工作的挑战和磨练,使我们的损失综合评估业务日渐成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技术也得到不断完善。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突发自然灾害给山东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今年山东济南的"7.18"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造成37人死亡,170多人受伤;新泰"8.17"暴雨洪涝灾害引发华源  相似文献   

18.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34-37
近年来,我国灾害损失增加趋势明显、风险形势严峻。同时,突发事件应对、自然灾害救助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救助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救助项目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对灾害救助工作的决策水平、措施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救助工作的开展对加强灾害评估工作提出了迫切需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灾害评估工作,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初步发挥了为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三分之二以上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洪涝灾害风险,每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一半以上。开展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洪涝灾害调查评估,对于提升洪涝灾害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地方风采     
大连市:严格规范灾情统计工作为及时、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害损失,为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救灾决策依据,实现灾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大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大连市民政局日前下发文件,就有关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上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增强灾害统计上报的时效性。各区市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3小时内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