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法的根据是什么,这是一个为法学家们所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刑事法学领域,无论是法益侵害说,还是规范违反说,若是论及违法的根据,似乎都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相比较之下,法益侵害说由于采客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适合诠释一般违法性之本质;而规范违反说由于采主观违法论为其视角,更易于对刑事违法性进行解读。因此,就刑事违法性来说,...  相似文献   

2.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与英国刑法比较,中国刑事违法性在刑事立法上存在附条件刑事违法性问题、不完整刑事违法性问题、不存在刑事违法性问题.中国应重新研究刑事违法性,不断完善刑法制度,以避免与签署的国际公约或其他多边协议发生冲突,更好地履行相关义务.  相似文献   

3.
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必须为古今中外所有种类的犯罪所共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都不具有犯罪本质特征的属性。应受刑罚惩罚首先是某类行为被作为犯罪纳入刑法的原因.而后才是某个行为违反刑法所应得到的结果,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确定罪与非罪的标准,只有应受刑罚惩罚性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恐怖犯罪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犯罪学界、法学界及实践部门之间及各自内部对恐怖犯罪的认识并不一致。恐怖犯罪是一种复杂的刑事犯罪 ,其特征主要包括 :犯罪的目的性和预谋性 ,犯罪的有组织性 ,受害人的不确定性和破坏目标的定向性 ,作案的连续性和残忍性 ,犯罪手段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在犯罪构成的诸多要素中,心理事实最难确定。然而,违法性认识要素的精准界定是一项迫不及待的工程。其基本理念为罪刑法定,并以刑法的谦抑性为指导方针。对其内容的界定不但要考虑行为人的罪责,还要从刑事政策角度考虑处罚的必要性。着眼于我国刑法规范体系,汲取域外可行性理论,采取违法性认识必要说的观点,可以体现刑法谦抑原则的出罪效能。  相似文献   

6.
马炫 《传承》2015,(1):126-127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包括在犯罪概念的界定中,这一观点近年来受到刑法界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其理由主要是因为社会危害性的三个特点:模糊性、分歧性和易变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出现矛盾时,无法制定出相应的犯罪原则。虽然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但仍然没有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正确解读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法律的威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敏 《前沿》2013,(10):65-66
马克思从剩余价值观和唯物史观的角度,关注正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马克思的公平正义,对于探究社会主义的实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永无止境是解放思想的本质特征。只要实践在运动和发展,就一定会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江泽民“七一”讲话,再一次把思想解放的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面前。世界在变化,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在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再一次的思想大解放。而思想的大解放离不开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的特性,网络犯罪明显区别于传统犯罪,使得传统刑事管辖原则在网络犯罪适用上矛盾凸现。从尊重各领域刑事管辖平等地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出发,应该以属地管辖原则为主,以犯罪行为对本国或本国公民的侵害或影响关联性和便利审判原则为补充来解决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刑事犯罪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斌华 《公安研究》2005,(10):59-63
及时、准确地研究和预测经济发展过程中刑事犯罪的走势和变化及其特征、规律,是准确把握治安脉搏、针对性开展各项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的先决条件。文章结合近年来苏州经济发展情况及刑事犯罪的走势变化,对今后一个时期刑事犯罪进行预测,提出了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着力打击刑事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作案时多属一时冲动。如果采取与成年犯罪嫌疑人相同的刑事司法方法,显然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也难以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刑事立法犯罪化的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锋 《前沿》2008,6(4):133-137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刑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应在多大范围内介入社会生活的合理化问题凸现出来,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成了刑法演进中的一个主题。一种观点从个人权利奉位、刑法应当谦抑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非犯罪化;另一种观点从保护社会秩序、刑法应当法网严密出发,主张我国刑事立法应该犯罪化;还有观点认为要建立、健全刑法出入罪机制,刑事立法应该循着非犯罪化和犯罪化双向思路进行。本文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刑事立法应当“犯罪化”,一方面刑事立法犯罪化并不意味着重刑和对个人权益的必然侵犯,也不意味着将刑法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建立刑事一体化原则,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刑法制度的严而不厉。  相似文献   

13.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使现代社会成为风险社会。风险社会里刑法成为国家管理、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风险社会中的危害交通安全犯罪立法更加关注犯罪化的趋势。我国刑法中的危害交通安全犯罪仍然是基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的立法,不适应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现实需要,应该通过修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紧密相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矛盾的化解和人权保障。这一倾向应当主要体现在轻微犯罪的刑事政策中。对轻微犯罪实行轻缓的刑事政策,既有理论、法律依据,又是实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对轻微犯罪的处理存在着打击面过宽、适用逮捕措施过多、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力等不良倾向,对此需要从推广刑事和解、减少逮捕适用、缩短办案时间、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完善办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及《刑法修正案 (三 )》规定了有关的恐怖活动犯罪 ,但对恐怖犯罪的刑法调控过于简略 ;在追诉恐怖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上也无相应对策。建议立法机关采取实体和程序合而为一的混合式结构 ,制定反恐怖犯罪的特别刑事法律 ;在实体上增设相关罪名 ,明确规定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 ,完善刑罚种类 ,规定特殊从重、减轻或免刑事由 ;在程序上完善管辖制度 ,赋予新的证据调查手段 ,采取特殊的刑事强制措施 ,强化对证人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历史真实是历史剧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历史剧的创作比较活跃,单就电视剧来说,上了屏幕的就不少。在众多的节目中,大致有两类情况:许多反映各个不同时期历史内容的历史剧,在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认识作用,即帮助大家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其中有缺乏艺术加工、因而感染力不强的,也有人发表批评意见。另外,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繁荣,制作各式各样娱乐片的积极性颇高,其中也有不少把目光投向历史。这些带有某种艺术趣味而笑谈历史的所谓“历史剧”,确也有一定的收视率,但也经常有人提出质疑:不是觉得娱乐…  相似文献   

17.
何恒攀 《人民论坛》2015,(8):113-115
我国税收犯罪的刑事立法政策受到经济犯罪的整体刑事政策、税收犯罪形势、税收政策、经济利益平衡需求、重大个案等因素影响,在定罪政策上总体表现为犯罪化,在执行政策上表现为趋重化。应坚持以犯罪化作为税收犯罪定罪政策的重点,改变趋重化的制刑政策,扩大税收犯罪的轻罪范围。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分析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松平 《理论月刊》2008,(2):115-117
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过重,虽然跟独立的未成年人刑法的缺失有关,更与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尚未认识到位有关."以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既具有充足的公正性,也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9.
李雅琴 《前沿》2010,(9):71-73
我国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践中许多地方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进行了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恢复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浙江省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代表团一行6人赴德国德累斯顿参加了第17届联邦德国社会工作、刑事法学与刑事政策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听取了德国司法部副部长皮克教授、基尔大学奥斯顿·多尔夫教授的专题报告;与国际犯罪学协会名誉主席卡尔纳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了“刑事犯罪现状”的专题讨论;同时实地考察了德国社会治安状况,了解了德国及欧洲刑事犯罪现状和对策措施。代表团一行感到,这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前后共10天)但收获不小,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