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当朝追捕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随从中有一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里有篇文章 ,写一个乡官啬夫 ,当晋国的中行文子得意时 ,他极尽拍马溜须之能事 ,谄媚主子。中行文子爱装束 ,啬夫就送给他玉环 ;中行文子爱音乐 ,啬夫赠他以鸣琴。而当中行文子因事逃难时 ,啬夫就扣留住他的马车 ,送给新主以求容于人。千载岁月过去 ,这个故事却一点不陌生。平心而论 ,媒介上曝光的一些贪官也并非开始就为千夫所指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靠着多少年兢兢业业的苦干才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的。手中有了权 ,便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现代的“啬夫”便想方设法凑上前“关心”领导。领导下基层时 ,有“啬夫”前呼后拥 ,献上不菲…  相似文献   

3.
徐悦 《学习导报》2012,(18):60-60
张震将军视察时常喜问保卫干部三个宇:“忙不忙?”著答“忙”,即不悦;若答“不忙”,则喜之。有人不解,问其故,将军曰:“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说明问题少。”某日,张震将军视察某连。将军问该连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对曰:“一两左右。”又问:“一两有多重?”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左右。”问:“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左右。”将军喜曰:“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一朋友家作客,他的客厅里新挂上一条横幅:一日三问创新。读后不禁为其击掌叫好。的确,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们很有必要经常反躬自问。世界知识经济的大潮已汹涌而来,无时不在拍打中国的门窗,一声声似乎都在叩问:“你们这个泱泱大国何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有哪些创新?”“吾日三问创新”,问的是时候,问到了点子上。国人素来客套问语繁多:“吃饭了没有?”“过得还好吗?”问的大都是可答可不答的家常话,极少有人问“今天你创新了没有”、“有什么新成绩”之类的“时新语”。可发达国家这方面不同。据悉,美国人见孩…  相似文献   

5.
安立志 《唯实》2013,(8):95-95
无论是官僚机构还是等级组织,都是权力载体。专门为权势者出谋划策的孔圣人告诉权势者,“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此,权力的运行没必要告诉“下愚”,于是“诏敕颁于大内”,“政令行于禁苑”,“谋略出于甲帐”,这些从古以来的规矩就自然形成了。“禁苑”、“大内”、“甲帐”的功能就是保密。梁启超谓二十四史是“相斫书”(《中国史学萃·中国史界革命案》),其实整部中国史是一部“秘史”。  相似文献   

6.
“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魏献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去世。他在遗诏中嘱托,其葬因山为藏,不复起坟,不破坏山下的川流,不布设轻车、武士及兵器,并希望他的丧事不烦扰天下百姓。文帝在位时就大力提倡节俭,而且身体力行。他在位的23年中,宫室、苑圃、车...  相似文献   

7.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8.
由于偶然的机会,他步入了“安防圈”。创业初期,他从一间15平方米的破旧平房起步,而且只是一个身兼多职的“光杆司令”。十几年后,这个当初从“校办工厂”走出的大学毕业生创建了有着千余名员工、  相似文献   

9.
徐悦 《新湘评论》2012,(18):60-60
张震将军视察时常喜问保卫干部三个宇:“忙不忙?”著答“忙”,即不悦;若答“不忙”,则喜之。有人不解,问其故,将军曰:“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说明问题少。”某日,张震将军视察某连。将军问该连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对曰:“一两左右。”又问:“一两有多重?”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  相似文献   

10.
业余灯下,同一位小学教师聊天,他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三年级某班一次上语文课,以“情”为诃素作组词练习。课堂很活跃,有的答“情况”,有的答“情绪”,有的答“情操”,轮到第四个学生想了一会儿红着脸说:“爱情”。第五个学生却毫不犹豫地答道:“情郎哥”。老师听了一愕,问他从哪里学来的这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03,(1)
周礼龙为什么腐化堕落?他回答办案人员问话的那番话,颇耐人寻味。办案人员问他参加市里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没有,他答:“不曾去参加。”办案人员又问他在单位上党课时是否专门开展过廉政教育,他答:“那是说着玩玩的,哪个能当真?”此番言语活脱脱刻画出了一个信念丧失、无德无才的腐败分子形象。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他既不参加市委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更不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认真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相反他把一切都当成“说着玩玩的”。必须当真的反而不当真,这样的人做出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  相似文献   

12.
省普法办负责人答本刊记者问问: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我省“三五”普法已全面启动,从1997年开始转入全面实施阶段。请问1997年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1997年普法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创建平安大道”一样,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是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的。  相似文献   

14.
政声人走后     
虎城不是城,是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的山区小镇。邓平寿,就是这个小镇的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一身布衣、沾着泥巴的胶鞋、洗得泛白的军用挎包和从不离身的笔记本,是他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标准照”。他的胶鞋,曾丈量过梁平县虎城镇几乎所有的土地;他的挎包里,装满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某单位一名职工好赌成性,而且赌注越下越大,有人问他怕不怕被抓住,答曰:“那怕啥?单位抓住最多是个批评教育。就是公安抓住,单位还会去保。”什么原因使单位对他那么“仁慈”呢?原来,该单位正在创建  相似文献   

16.
古书《说苑》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惠子到梁国去当宰相,途中失足落水,幸为船老大所救。听他说要去当宰相,船老大问:“你落了水,一点办法也没有,怎么能当一国的宰相呢?”惠子答:“说到摇船、凫水,我的本领当然不如你;至于治理国家大事,你怎能和我比呢!”道理很简单。陆行莫如用车,水行莫如用舟;庖丁解牛用尖刀,厨师切菜用菜刀;江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18.
一字之差     
邻居李大姐在单位是会计,在家是儿子小冬的“活字典”。读小学五年级的小冬不喜欢查字典,逢有生字生词就唯妈妈是问,也不管妈妈是否有一通百通的能耐。 某日,小冬指着一个成语问刚下班回来的妈妈:“这是为虎作什么……后面这个字怎么念?”李大姐自诩宝刀未老,毫不含糊地凑过脑袋:“哎呀!这个字不就是帐字吗!对,是为虎作帐。”李大姐毕竟是会计出身,头脑转得特别快。“为虎作帐,为虎作帐……”小冬歪着脑袋,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就把这个成语记住了。  相似文献   

19.
寇研 《廉政瞭望》2014,(4):72-72
明星夫妻若一起上电视节目,最有可能被主持人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家谁说了算?”明星夫妻一般都会回答:“大事他说了算,小事我说了算。”主持人再问:“你们家啥事算大事?”明星夫妻答:“咱家没大事。”  相似文献   

20.
有位干部下乡调研,忽然内急,就问一老农:“洗手间在哪里?”老农说:“哦,要洗手,外间屋有洗脸盆。”同去的一位赶忙解释说“他要去厕所”。老农说:“是茅子呀!在院子的西南角上呢。”弄了这位干部一个大红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