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实现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突破法律不被信仰的困境.树立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形成法律信仰必须树立正确的法的理念、法律价值理念,并依靠现实中的法的运作来实现.树立法律信仰的途径主要包括宣传、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和改进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以及强化法律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领导人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在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形成的。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等精神文明成果的  相似文献   

3.
刘东阳 《前线》2015,(2):5-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增进全民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4.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法治必须要被信仰,这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代中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现时代的法治信仰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不仅能使国家治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且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  相似文献   

5.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农村法律信仰危机、农村法治建设条件稚嫩.要实现农村法治建设,必须从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我们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不可或缺,然而农民受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致使法律信仰在农村形成一种缺失的境遇。要培育农民对法律的崇敬和信仰之情,必须探寻农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制约性因素,以期对推进农村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潘永才 《学习论坛》2003,(10):65-66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像任何国家走向法治社会一样 ,我国要步入法治化轨道 ,建成法治国家 ,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蕴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 ,即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忠诚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国家和民族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法治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法治文化疑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法治的理念或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特别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下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文化可以从党的领导、法律至上、汲取借鉴、良法善治、规则之治、公平正义、程序正当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12)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与真诚信仰",十八届四中全会实现了从全民守法到法治信仰的升级。法治作为治国之重器,一旦成为全民信仰,必定彰显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力图从弘扬传统法治文化、强化制度设计、提高法治思维、媒体助力宣传等方面积极探寻实践路径,使法治信仰在全体公民心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鲁春霞 《前线》2014,(2):65-66,12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它的建设与实施离不开相应的法治型的政治文化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说,从政治文化资源中汲取有效因素是提升法治建设实效的重要路径。对当代中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政治文化资源方面可能需要实现传统政治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夯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支点地位、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资源等,以达成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治文化是文化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文化建设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导和灵魂,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分析法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而阐释当前文化强国背景下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为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杨胜  孙颖 《唯实》2005,(4):43-45
社会形态的变迁不以个人、团体意志为转移。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三个主体性结构,法治化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其实质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为实现这个社会形态的转变,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必然涉及到执政理念中的法治价值,法治信仰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精神得以形成和法治社会得以实现的关键.针对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困境,有必要寻求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人治、德治及其辩证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实施当代中国治国方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农村法律信仰危机、农村法治建设条件稚嫩。要实现农村法治建设,必须从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作为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 ,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同时又是人们有意识地选择和培育的结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法治 ,切实培养社会公众的法律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剑秋 《世纪桥》2008,(7):21-21,27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农村法律信仰危机、农村法治建设条件稚嫩。要实现农村法治建设,必须从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几代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60多年的法治实践既有痛苦的教训,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维护宪法地位与权威,加强法律文化建设,坚定法治信仰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