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灵 《人民论坛》2022,(7):111-115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也始终在探索和追求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讲话,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主权平等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国际体系向着有利于维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不仅有利于战后总体和平的维护,更有利于捍卫亚太地区的和平秩序;也为国际秩序的变革、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时阐明了调整国际秩序的法制化途径,提出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理念: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玲 《求索》2007,(9):50-52
自17世纪出现国际秩序以来,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国际秩序,其基本特征是强权政治。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求和平要公正的意愿,对推动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际关系历经威斯特伐利秩序、维也纳秩序、凡尔赛—华盛顿秩序和雅尔塔秩序的变迁。现代国际秩序以西方文明基础,由西方大国主导建立;大国在现代国际秩序扮演着复杂而多重的角色,是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也可能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或破坏者。现代国际秩序把西方的先进文明带到了全世界,但是其中也包含丛林法则理念,不仅给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也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卷入西方缔造的现代国际秩序,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与压迫,但是二战后中国成为雅尔塔国际秩序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为现代国际秩序贡献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智慧,摒弃了现代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际秩序观经历了重大历史变迁。我国始终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丰富和拓展国际秩序观的内涵。在此嬗变过程中,对待国际秩序的态度从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转变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国际秩序的中国外交思维与实践从"争取自身发展"逐步向"肩负国际责任"转变;建立秩序的目标从以尊重差异性为前提、强调国家间合作的国际秩序向追求同一性为标的、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秩序发展。40年的历史变迁,表明中国参与国际秩序不是为了另起炉灶与推倒重来,而是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实现着民族的和平崛起。大国崛起的过程是不断融入国际秩序的过程。回顾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现实的发展状态,能够为我们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进行科学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世界持久和平是中国历届政府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中国维护国际和平的思想也从毛泽东时代"以正义战争谋和平"思想转变为更为积极地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的思想。从到邓小平的"以发展促和平"思想到江泽民的"合作和平、秩序和平与新和平"思想,发展到胡锦涛提出"以和谐世界永葆持久和平"的思想,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和平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表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积极、主动、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承担大国责任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张婧仪 《前沿》2011,(2):25-28
把世界看做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时候是相互竞争的世界,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层面的一些动态。因此,观察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交流模式,需要寻求一个关于世界法律的思维框架。"渗透的文化"这样的思维方式,强调了法律在塑造全球秩序中的作用,解释了各主体间彼此适应中被同化的过程,主张平等主体间和平的民主交互方式,符合建构一个多元文化、相互影响促进的全球秩序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尤其是传统西方大国的质疑之声和忧虑之情与中国力量的提升呈现出一种"正比例"关系。中国"和平发展"话语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重大全球性命题。由于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当今世界话语体系中西方话语权的绝对优势、东西方文化差异、目前西方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理论自身的建构与传播存在的问题,造成中国对和平发展理念的追求并没有在国际社会赢得足够的认同,极大地阻碍了当前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挑战。为了改善我们的国家形象为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千年梦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坚定意志、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论构建与传播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9.
胡莹  刘颖 《社会主义研究》2007,71(5):137-139
和谐世界秩序理念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思想、关于文明兼容并蓄思想、关于全球整体利益思想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均衡、协调、和谐的关注,又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和平、公平与正义等人类普遍价值理念的追求,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气派,是对西方主流国际秩序理论的飞跃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联合国际和平力量,组成反对霸权主义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邓小平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发展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必要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就中国自身来讲,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对外政策,……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①但严峻的现实是:极少数热衷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国别有用心的国家,总是在中国的周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