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萌 《党政论坛》2008,(12):59-59
如今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大概都会清楚地记得,在所谓“大跃进”年代。各地很出了些“吹牛”官员,他们像疯了一样胡吹乱侃。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什么“超英赶美”,于是亩产千斤稻日产万吨钢的“喜讯”,就像秋天的风处处劲吹,把人心搅得晕晕乎乎。如果给这种浮夸风来个新解,就是官员嘴上的“形象工程”,跟地上的“形象工程”一样,本质都是异虚作假欺世盗名。  相似文献   

2.
命运不碰壁     
张瑞芝  李田田 《学理论》2009,(15):272-272
世间上,不得志的人多于得志的人,不如意的事也多于如意的事,那么,这些多数不得意的人,必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因此就有“我”与我的“命运”两个对立的观念产生,可以说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就承认有命运这回事了。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经剖析过“猛人”和“包围圈”现象,指出:“无论何等人,一旦成为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着的人,那结果该猛人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邸延生 《党政论坛》2010,(16):10-10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目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凌河 《党政论坛》2009,(6):33-33
中国人的“出去”,总要“回来”的。虽然古诗中有豪壮之言,曰“何必马革裹尸还”,然而“叶落归根”,却也堪称人之常情。有成就的人“回来”,叫做“衣锦还乡”,芸芸众生们,则称为“常回家看看”。难怪这一首歌,可以风靡南北。  相似文献   

6.
“有用”的基本解释是:“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有功用、有用处”等。《庄子·人间世》上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自然科学上,“有用”也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物理上的术语“有用功”和“无用功”。  相似文献   

7.
易中天 《各界》2010,(4):40-43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寂寞的人,但不等于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做“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相似文献   

8.
年农历除夕,正当千家万户喜迎新世纪第一个春节之际,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却在邪教教主李洪志一再散布的“升天圆满”妖言的蒙骗、煽动、唆使下,在天安门广场点燃汽油自焚,导致1人死亡,4人烧伤,2人自焚未遂。这起有预谋、有组织、有目的的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让世人进一步看到了“法轮功”的残忍和邪恶,进一步看清了“法轮功”组织充当外国反华势力走卒的丑恶嘴脸,也进一步坚定了亿万中国人民支持政府打击“法轮功”组织的决心。一个健康的肌体,由于痴迷“法轮功”而丧失健康;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由于痴迷“法轮功”而失去理智;…  相似文献   

9.
沈国凡 《各界》2014,(6):14-19
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胡风分子”不同,既未与胡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胡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胡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对毛主席的“老三篇”的学习。因为在党看来,无论是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赞扬,还是对张思德、白求恩同志的缅怀,其核心都是为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目的,都是为了共产党人能:“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重视并不断倡导全党学习“老三篇”的根本原因。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对“老三篇”中所倡导的精神有了怀疑。因此,在新形势下,倡导重温“老三篇”,应澄…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有个绰号——“拗相公”。“拗”字,在汉语里是倔强、偏执的意思,是说此人性格古怪,品行异于常人。王安石被人称作“拗相公”,还由于他主持的那场变法伤害了很多人,可他就是不听人劝,一意孤行。可见,“拗”字用在他身上,是个贬义词。  相似文献   

12.
“甘于平凡而拒绝肤浅,甘于平淡而追求作为”,应是人生的座右铭。人,淡泊人生才是真。作为从政当官掌权者,淡泊人生才能立德、做事、为官。淡泊是以勤奋的贡献、奉献为因,以不图回报、不斤斤计较地位名利为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官欲”重、“官念”浓,“官德”劣、“官气”横。他们当不上官有气,官当小了也有气,唯有当上大官才神气,于是官越当越大,人越做越小。  相似文献   

13.
20多年前,一场令世人瞩目的“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兴起,大批的知识青年被组织到各处乡村进行锻炼。谁也没想到,ZO多年后的今天,一些昔日“洗脚上田”的人,竟会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脚下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其中,更有不少人重新“脱鞋下田”,从而形成了90年代新一轮的“上山下乡”热。今日的广东,不论在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可能看到这批重新“脱鞋下田”人的身影。与昔日不同之处在于,这批人已经历了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洗礼和考验,有文化,有理想,懂科学,他们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根本性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15.
抬轿者为了个人目的,可以让主人稳稳当当坐在轿子里;但稍不留心,也可以颠翻轿子,使坐轿人重重跌一跤。现实中不乏“抬轿人”使“坐轿人”跌跤的事例。某局一位科长对局长百般“关心”,局长需要什么,科长似乎都能猜透,马上办到,还美其名曰:“关心”领导也是为了工作,不让局长心里有丝毫不安。近三年来,这位科长在“关心”领导的名义下,共为局长侵占侵吞公款5万余元提供了方便和条件。无奈东窗事发,局长与科长双双锒档入狱,这时,局长才明白自已栽在了“抬轿”人手里。总有一些人,时时、处处司门I“关心’领导,无原则吹捧、…  相似文献   

16.
这里讲的“好人”,有特定的含义,即大家都说他“好”的人。有句俗语形容这种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评过的那种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领导看来,缺点不明显;在群众眼里,印象也不坏,所以这些人做起官来,大多春风得意,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7.
没正形     
蒋子龙 《党政论坛》2012,(16):35-35
“没正形”这三个字,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十人九歪”,有话不好好说,以“雷人”为有才;不会规规矩矩做人,以搞笑、搞怪为有趣;视生活为小品,游戏人生。孩子没正形,肯定跟他们的“三个老师”有关:父母、学校、社会,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像媒体报道的:“请客送礼,从娃娃抓起”,小孩子从进幼儿园就得给老师送礼,上学后要当班干部需打点的人就更多了……难怪有家长向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请教到底什么是教育?这位国家特级教师脱口而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这像正经话吗?可你不能说这不是实话。  相似文献   

18.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与业余时间的利用有很大关系。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不但使工作业绩有区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古往今来,大凡事业有成的伟人、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他们的成才无不与业余时间密切相关,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伟人毛泽东,为了多读书,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把点滴时间称为“零头布”,他利用两年多的“零头布”写出了16万字的名著《仿射微分几何》。因此,业余时间可以使一个人成才,也可以使一个人沦丧,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一个人每每成也在业余时间败也在业余时间,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20.
桑柳 《党政论坛》2013,(8):29-29
1.我们鄙视“拼爹”族,却又“恨爹不成刚” 我们身边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人:工作有爹安排,房子老爹给买,车子从爹那儿开,票子说来就来。他们撞人了,对受害者说“我爸是李刚”;他们考挂了,对老师说“我爸是局长”。当身边的这些人在我们面前炫耀着自己爹的威风,自己爹的厉害,有爹万事皆小菜时,我们在心里总会严重地鄙视之:有爹有啥了不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