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工厂、到农村、到边疆、到基层,是青年学生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在实践中成长的必由之路。这是毛泽东反修防修百年大计的指导思想,也是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自愿之路。然而,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使工厂停工,学校停课,“老三届”积累在城,无学可上,无业可待。于是乎毛泽东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青年学子纷纷响应: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一场影响了一代人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出现了。从它的开始,到它的落幕,其中的经验教训,其中的酸甜苦辣,可待寻觅,可待追忆……当年学子鬓未霜,岁月人生两茫茫。改革春风吹神州,此辈今日是栋梁。  相似文献   

2.
初到兵团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上山下乡成了安置“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8):100-104
1968年,在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奔赴农村和边疆。知青运动从狂飙突起到最后的偃旗息鼓,延续了整整10年。而张铁生、李庆霖、肖芸等的三封信却真实地影响了千百万中国知青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折服。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到广袤的中原大地,再到改革开放的东南沿海,携着中国智慧从祖国大地,走向世界舞台,一路走来,经济腾飞,世界瞩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能成大事者,  相似文献   

5.
西部计划志愿者参与动机及现状调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如今已经有多批大学生志愿者相继结束服务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嘹亮的青春之歌唱出了志愿者无私奉献和崇高追求。面对多样的人生之路,他们毅然做出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选择。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共同的精神风貌,他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西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青春梦想,抒写了一篇篇美丽可爱的人生画卷。  相似文献   

6.
梅芳 《新湘评论》2012,(1):56-57
作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主阵地主力军,《新湘评论》遵循党刊要靠全党来办的理念,秉着忧心为政、真情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的方针,坚持走开门办刊的道路,与党的成员、党的组织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到农村去、到企业去、到学校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7.
梅芳 《学习导报》2012,(1):56-57
作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主阵地主力军,《新湘评论》遵循党刊要靠全党来办的理念,秉着忧心为政、真情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的方针,坚持走开门办刊的道路,与党的成员、党的组织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到农村去、到企业去、到学校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8.
当过知识青年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金训华这个名字的. 金训华,1949年3月27日出生,1968年毕业于上海市杨浦区吴淞二中高中部.1969年5月29日,金训华响应党中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与妹妹金士英以及23名同学一道,背起行囊、告别家乡,从黄浦江边、苏州河畔来到了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落户.  相似文献   

9.
“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这发自他(她)们内心的话语是多么的朴实,这是他们的亲身感受。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唤醒了祖国西部的人们,同时,也使全国各地的有志者奔向祖国的西部,到新疆去、到兵团去,去显示身手、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一列列火车满载激昂,也满载着希望。他们来了,兵团需要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胡钧溥说,做一名新时期的“知青”,到脱贫攻坚主战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他走进大山时的初衷。2月14日晚上八点,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团结村格外热闹。在村党支部书记胡钧溥的主持下,团结村召开了一次群众会。会上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想去大梁子上养牛,有的说在水井湾里养猪,还有的说到坪子上种大毛竹。胡钧溥把村民的这些产业发展意愿一一记在心里,并与大家立下约定,第二天就去实地考察。2月15日,为了摸清群众热议的产业发展项目情况,胡钧溥与同事一起,随着渐渐散去的大雾,向大梁子山前进。  相似文献   

11.
学生从大学或中学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踏上革命化、劳动化的征途,奔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战线,这本是理所应当又十分可喜的好事情。但是,据说有的家长就在这当儿劝自己的子女读读《陈情表》,用意不言而喻:勿忘父母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12.
黄春平 《新湘评论》2014,(18):60-61
落成于1996年9月的"知青阁",耸立在炎陵县城西湘山之巅,这是全国第一座知青纪念建筑。作为一名在农村插队落户三年并参与知青阁筹建、知青故乡行筹备工作的老知青,刘时雨对这座凝结7000多名来炎知青蹉跎岁月的建筑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七千知青入炎陵"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毛泽东主席1968年底所作的"最高指示"。因此,很多人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于1968年,而"炎陵县在1963年就开始接受城里知青"插队落户",从炎陵知青阁就可以知道这个情况。"刘时雨说。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06,(9)
空军雷达学院在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曾创造过“三到一长期(”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典型教育经验,受到了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党委紧紧抓住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办学育人这个中心任务,形成了“三树立一弘扬  相似文献   

14.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其时,上山下乡“一片红”成了“文革”的一个“战略部署”,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运动推向极端,从而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中远散运公司离休干部党支部有这样一群老党员,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航海事业,为了守住一份对祖国、对亲人、对远洋运输事业的庄严承诺,他们从容面对海上变幻莫测的环境——从此港到彼港,一个个航次任务,一次次生与死的较量,永远都有新的挑战在等待他们去面对、去战胜。  相似文献   

16.
献身国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是》2003,(14)
献身国防教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军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院形成了富有鲜明雷达部队特色的献身国防教育,这就是“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1955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社论,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4月,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北京市第三届团代会上作报告时说,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0亿亩可供发展农业。但是有一半还没有开垦,这些沉睡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边疆。他号召青年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团中央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指向目标就是指望达到的目标。明确这一问题,对于搞好军队院校的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军队院校思想教育的指向目标在于“三到一长期”,即“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国防建设服务”。(以下都简称“三到一长期”)  相似文献   

19.
火柴划燃后,没有烧到纸上却烧痛了我的手指。理智在提醒我,烧了就完事了吗?已经有几十人看到了,有的已经能背下其中的句子了。既然已经写下了,纸包不住火了,只要有人去报告,照样逃不了审查。毁了原件,别人可以信口开河,要多严重有多严重。销毁“罪证”,还要罪加一等。就这样,我被逼上梁山。或许是人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反而会坚强起来。这时候我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又占了上风,一不罢,二不休,干脆寄出去,实际上也只有寄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泥湾精神在塔里木延续,许多年轻姑娘都在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壮丽人生。上世纪60年代,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在神州大地震响: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63年至1966年春,近10万上海支边青年挺进新疆。薛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