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人事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实行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对于防止用人腐败、促进廉政建设,有重要意义。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比以往任何选仕制度更为公正与公平,促进了古代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法家关于官员问责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在此理论指导下,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官员问责制度。秦律中关于官吏责任的认定,官吏问责的处理都有具体、详密的规定。秦代官员问责的理论和制度具有颇多合理因素,在中国古代具有较高的地位,对于建构和完善我国当代官员问责制度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但是,秦代官员问责只是对君主和朝廷负责,没有向民众负责的理念和制度,因此,秦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政府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3.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致仕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吐故纳新的重要出口渠道,是官吏任用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法制建设是中华法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惩贪立法、考课、监察以及俸禄制度等诸多方面。廉政建设首重制度保障,其次还要重视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这既是中国历朝统治者的普遍共识,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吏治清明盛世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给我们的启示是,君主专制制度既是腐败最主要的制度根源,也是廉政建设最大的制度障碍。在君主专制的时代,惩治腐败立法的完善并不能持续有效地遏制官吏贪赃枉法的行为,吏治的清明只是一种短暂、偶然的现象,而吏治的腐败则是长期、必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典型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借鉴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有益经验,对健全与完善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典型特征,探讨了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秦石 《中国律师》2011,(4):21-2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官员财产报告制度由去年的“坚决执行”定为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再次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他们认为,将官员财产报告制度明确为“定期报告制度”.是我国加快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标志.同时更有部分法律界的代表、委员表示,制定一部专门法律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有非常完备的行政监察体系,虽然没有群众监督行政及其官员的专门法律和制度,但统治者通过民间采风、鼓励百姓上书告诉、设置非常诉讼制度与民申冤、以及遣派官员出巡考察等方式,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保证政令畅通的同时,也间接地收到了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的效果。但是,在君主专制体制隙缝中生成的民监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监督,它缺乏民主的根基,法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实现廉政最重要的在于制度保障。如惩贪的立法、慎选贤才的遴选制度以及考课、监察等各项制度相互为用.共同以廉政为目标。在历史上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各朝都把完善各项制度作为廉政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以唐律中的惩贪立法为例.其中关于官吏犯赃罪认定及处理合理、严谨与详密。反映了立法的完善与法律从重惩治官吏犯赃罪的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特点上。  相似文献   

9.
唐朝统治者在吏治方面实施安人宁国的吏治方针,并承袭了法家以律治吏的思想,运用唐律作为整饬吏治的有力工具,通过强化对有职权者的法律监督,建立对官吏罪责追究的严密网络,并通过倡导吏治廉洁,严防司法腐败等方面来对官吏进行全面的管理。立法者根据宽猛相济、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立法思想,制定的一系列从严治吏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对我国在职官管理和廉政建设方面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朝统治者在吏治方面实施“安人宁国”的吏治方针,并承袭了法家以律治吏的思想,运用唐律作为整饬吏治的有力工具,通过强化对有职权者的法律监督:建立对官吏靠责追究的严密网络,并通过倡导吏治廉洁,严防司法腐败等方面来对官吏进行全面的管理。立法者根据宽猛相济、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立法思想,制定的一系列从严治吏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制度。对我国在职官管理和廉政建设方面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一帆 《中国监察》2008,(14):64-64
2007年,我们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对两国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制机制制度及措施办法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印象较深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加社会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制度比较健全,官员有贪腐之心,也不容易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预防行政官吏腐败的基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保持国家官吏的廉洁,增强人民对政府工作廉洁性的信心,是各国近年来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如何预防官吏腐败方面,美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一、预防官吏腐败的主要机构及其工作程序经验证明,只要政府官员在其公务活动或其所在政府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具有个人利益,那么这种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就存在着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存在着腐败和动摇公众对政府廉洁的信心的可能性。预防官吏腐败,关键就在于发现并妥善解决这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在美国,下列机构依据法律和法院,负责审查政府官员是否廉洁:1.政府道德办公室(Office of Government Ethics)它是根据1978年政府道德法成立的,总的负责指导各行政部门有关利益冲突的政策问题并解释道德法。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审判是实施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慎刑是中国古代德政思想的体现。为确保慎刑思想的贯彻实施,西周在审理狱讼案件时实行三刺制度,战国、秦汉时期实行杂治和廷议两种形式的集体审判制度。杂治是由不同职能部门的官员或同一部门不同级别的官员组成审判集体进行审案的制度。廷议是由朝中大臣们在朝廷上集体讨论有关皇亲、国戚和具有一定职位或爵位的官吏犯罪案件的定性、量刑问题,以及普通百姓犯罪案件中涉及有关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岳海鹰  杨瑞梅 《行政与法》2005,(10):126-129
官吏考核,是对官吏职位升降、奖优罚劣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纵向比较自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前期各朝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力图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当今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职官选任是指官吏的选拔和任用。职官选任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统治阶级在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为了强化和巩固统治权力,保障国家机器的运转职能,都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任用,并将其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一些公共事故的出现,官员问责制日益走进公众的视野。官员问责对于整肃吏治、加快实现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的分析了这一制度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宋代初年,在五代时期贪污成风贿赂公行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宋朝政府官吏“承五季(代)之习”,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地方官吏借职务之便大多“黩货厉民”,中央的重要官员,甚至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官员,也有不少人“罔顾宪章”进行贪污受贿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和其后的宋太宗赵光义,鉴于“五代贪吏恣横,民不聊生”,深怕重蹈五代各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造成国运短夭的复辙,因此,曾相继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政府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用重法治之”。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吕新建 《河北法学》2005,23(3):153-156
人类历史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为中国,而尤为封建官吏制度备受世人推崇。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吏制度是中国 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封建制国家的产生、发达产生过重要影响。试图从中国古代封建官 吏的选任、考核、奖惩、监察等方面揭示一些带有共性的,已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可供我们现在参考、倦鉴的一些 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若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的治国安邦方略中,重视吏治、提倡廉政和整肃腐败的思想与实践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古代一些比较清醒的统治者和官员,身体力行与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重视研究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仍有积极意义。本刊分期刊发褚家永同志的文章《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若干经验》,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周少元,程雁雷国家机器的运转离不开人的操作,官吏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行政机制的运行及效能。只有不断地输入高质量的官员,才能促进国家的兴盛。相反,官员素质低劣必将造成政权的低能甚至引起政乱国衰。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言:“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