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是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核心理念、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培育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邢凯 《传承》2014,(6):80-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凝炼出来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引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引导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三个倡导"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从中美两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当前在我国广大民众中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人民,共同建设精神家园的灵魂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探索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长效教育机制,塑造大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精神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成为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要求,也必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凝练出“三个倡导”是为了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借鉴国外和地区城市精神培育的经验,系统地推进.这其中科学阐释“三个倡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大力宣传“三个倡导”是基础,广泛践行“三个倡导”是关键,完善制度法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内容也借鉴了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既源于我国的优良传统又反映我国现实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个体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国家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主导,社会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中介,个体层次的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在当代中国,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的历史过程.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完善和深化比其提出所要经历的时间要长得多,它不仅要反复接受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凝练,而且要落实和融会于百姓的日用生活之中,使之日益社会化和大众化.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实践检验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理论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的反复,提炼出更为简明、更为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市场自由经济本质对警察的定位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忠诚、公正、服务、奉献。警察核心价值观须通过思想沟通与教育、典型示范、立足窗口服务、打造警察文化、加强载体建设等工作来宣传和培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重意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前者是“合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后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价值观,后者以前者为指导,前者通过后者的培育和践行得到阶段性实现.着力把握两重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和区别,对于科学认识、培育和践行“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其重要的实践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