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群众的举报为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提供了大量的案源,有力地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据统计,我们现在查处的案件,80%以上来源于群众的举报。但是现在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情况却令人担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1991年全国就有1万多名举报人遭到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而同时由于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手段日益复杂,也缺乏一些必要的条规予以规定,为认定打击报复增加了难度,使打击报复者不能受到应有的党纪、政纪处分,影响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本文现就打击报复行为的特点及认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所谓打击报复,是指被举报单位或…  相似文献   

2.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材料显示,在那些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举报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3.
程文华 《江淮法治》2010,(17):46-48
当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状况着实不容乐观,有的人竟然明目张胆地以违法手段侮辱、伤害举报人。还有那些手中握有人事权、分配权的领导干部,利用“合法”手段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常常出现举报人举报后被穿“玻璃小鞋”的情况。更有人为了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甚至动用司法公器。保护好举报人,不但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人身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司法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牛犇 《政府法制》2010,(15):8-10
尽管我国一直强调人民群众举报对于我国反腐有着重要作用,为了鼓励群众举报检察机关甚至制定政策,不惜重金对举报人进行奖励,但是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有的举报人甚至因为自己举报他人而失去生命。  相似文献   

5.
当前,职务犯罪举报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实名举报易导致举报人被打击报复、匿名举报又不利于对职务犯罪进行打击,因此设立举报单线联系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方式,既可以有效保护举报人,又可以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打击,从而起到增强举报人信心、促使实名举报增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09,(14):52-53
杨涛 从这些年举报腐败犯罪的历程来看,让举报人最为头痛的不是举报形式单调,也不是奖励多少,而是执法、执纪机关对于举报的推诿、冷漠,以及腐败官员和社会黑恶势力对举报人无情的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7.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10,8(1):40-46
尽管举报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办理腐败案件的主要来源和渠道,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腐败案件举报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主要体现在:打击报复举报人现象屡禁不止;泄密现象严重;举报线索成案率偏低;多头举报现象严重;举报线索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等。走出困境,需要加强检察机关举报中心建设;强化举报线索的保密工作;充分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惩治打击报复行为;提高举报线索的查处效率;大力开展举报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今年 6月 26日开始,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举报宣传活动。这次主题为“立案标准,举报须知,署名举报,件件答复”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举报热情,提高了检察机关的知名度。但笔者认为,宣传举报与接受举报应分开进行,在街头当众接受群众举报,虽有深入群众,方便群众的优点,但不宜提倡。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众接受群众举报不符合举报人的心理。近一段时期以来,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街头当众接受群众举报,与为举报人保密,保护举报人的权益不相符合。而且,举报人容易产生对检察机关严谨工作态…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有关打击报复举报人的新闻报道经常充斥媒体,人们在为举报人命运担忧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国的举报制度给予了关注,完善健全举报制度的呼声日甚一日,同时也在思考着举报制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10.
与电话、写信等传统方法相比,互联网信息传递具有迅速便捷、费用低廉等多项优势。开辟网上举报的新途径,会极大地方便举报和查处行为的实施,降低举报和查处的成本,有利于调动群众举报积极性,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另外,网上举报比较有利于举报人自我保护,也便于纪检监察人员与举报人联系沟通。目前,相当一部分举报人由于顾虑打击报复,举报时不肯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地址。纪检监察人员也很难找到举报人进一步深入了解核实情况。这就给查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而互联网电子信箱的虚拟性特点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纪检监察人员在不知…  相似文献   

11.
莫雪庆 《政府法制》2008,(18):21-21
制度密室举报是第一步“密室举报只是我们院保护职务犯罪案件举报人工作的第一步。”近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控告申诉处处长杨燚称,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此外,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工作规定》中也要求检察机关作好保护举报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显示,目前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七成来自群众举报。做好举报线索保密工作,避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已成为检察机关激发群众举报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举报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是群众向检察机关反映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的主要途径。为举报人保密,确保举报人的安全,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这些年来,老百姓看到了太多的揭而不露的贪官,也看到许多“好打抱不平者”受到残酷的打击报复。于是,敢于当面提意见者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职务犯罪举报中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情形屡见不鲜,使得举报工作难以开展,导致整个社会实名举报行为的总体萎缩.因此,在职务犯罪的举报制度上急需更加完善,并应加强对举报人人身安全的保护,确立权利主义的保护观.本文通过对职务犯罪实名举报的简要概述,引出对职务犯罪实名举报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完善实名举报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3大价值     
人权保障价值从举报人保护制度的性质看,举报人保护制度是一种司法制度,而现代司法制度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保障人权,举报人保护制度既然属于司法制度,保障人权自是其应有之意。从举报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原因来看,我们知道,诉讼中,当事人维护的是各自的利益,司法权维护的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这些利益的维护都与他们自身有着利害关系。而举报人的举报往往没有直接的利益基础,相反却会因为举报而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因举报而成为威胁、恐吓、打击报复的对象,实践中“举报人被害人化”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我国应设计一整套制度来维护…  相似文献   

16.
何先武 《江淮法治》2009,(10):29-29
举报,原本是公民的一项正当权利.然而,这名举报人却要冒35名民警的实名去举报县委书记,而且其中1名民警已经去世,这使得这一做法有了几分恶搞的味道。 与传统的举报方式相比,网络举报有着方便、快捷、保密的特点,其保密性可以让举报者有效避免打击报复,这是许多人选择网络举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网络举报已成为公民举报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现实中也不乏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7.
浅议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特点、手段、成因与对策吕永康,刘东宽在当前反腐倡廉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空前高涨,一封封举报信飞向检察机关,一起起贪污贿赂罪案被及时侦破,一条条“蛀虫”纷纷落网“曝光”,一笔笔经济损失被及时挽回。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举报作为...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主要来自群众举报,但因惧怕打击报复等原因,举报人多不署实名,匿名举报现象相当普遍。大量的匿名举报,给检察机关查案带来极大不便,检察机关无法通过找举报人核实案件细节而使不少案件线索不能成案。   在我院,匿名举报数量偏多也一度是反贪侦查人员头痛的问题。但近年来情况有三大改观,一是受理的举报线索数量增多,二是署名举报所占比例增大,三是根据群众举报查案成功率提高。今年 1- 6月,我院受理群众举报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犯罪线索 195件,其中署名举报 105件,占线索总数的 53. 8%,…  相似文献   

19.
针对群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意识逐步增强,但仍有许多举报人因担心泄露身份遭受打击报复而采取匿名方式举报,致使很多线索因查证困难而无法继续核查的情况,今年以来,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纪委、监察局实行代码举报制度,降低了举报风险,提高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和真实性。截至8月,全区共受理代码举报6起,转立案3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人。区纪委、监察局专门设置了代码举报受理机构,设立专线举报电话,建立纪委书记电子信箱,指定代码举报受理人与举报人实行单线联络。凡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而又不愿署实名的举报人,可先到银行储蓄网点办理一个设定密…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起罕见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典型案件.贵州一女工因举报单位领导的违法违纪问题,而受到了残酷的打击报复,职务被免、工作被停、工资被扣.为了讨回公道,她顶住重重压力,含冤忍辱层层上访,然而,8年过去了,她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她的处境依然凄凉得让人揪心落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