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9,(21):67-67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连年召开,北海市积极实施“以友城搭建桥梁、以友城促进合作、以友城扩大影响”的对外交往策略,不断推动城市外交的发展。到目前,北海在东南亚拥有的友好城市或友好交往城市达到4个,北海市的友城战略布局得到完善,有效促进了北海与东盟城市的常态交往与沟通,为区域性城市友好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钟振 《当代广西》2008,(22):14-16
当世界金融正遭受着滚滚洪流冲击之时,中国与东盟之间同心合力架起了坚固的合作金桥。10月25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共同努力和各方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3,(18):14-15
本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主题为“推进互联互通,深化行业合作”。中国与东盟双方都积极推动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电信、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呼吁构建亚洲互联互通融资平台,抓好信息、通关、质检等制度标准的衔接,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旅游、民间往来提供便利,以求创造更大的“合作红利”。  相似文献   

4.
徐焱 《友声》2006,(4):2-4
5月17日,由对外友协发起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和东盟民间友好组织及有关单位代表共100余人与会。本次会议以“加强合作、共同繁荣”为主题,总结了多年来中国和东盟民间友好组织的实践经验,讨论了如何从民间角度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了“10+1”民间合作机制,使大会成为加强中国-东盟民间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17日晚,中方与东盟10国友好组织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合作宣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多边民间友好合作全面启动。各方高度重视大会的召开多年来,对外友协与东盟…  相似文献   

5.
熊春艳 《当代广西》2008,(22):19-20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行的16场高规格论坛,从多方面传递了中国与东盟加强交流合作的迫切愿望。而信息通信合作作为本届博览会的重点主题成了最大亮点。共有东盟10国信息部长和信息通信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华为、中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内大企业代表参加了此间举办的第三次中国-东盟电信周期间的各论坛、会议,围绕“构筑信息区域交流平台,深化中国-东盟信息通信领域合作”的主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朱金莉 《当代广西》2007,(22):19-23
金秋十月.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盛大开幕,揭开中国与东盟合作新一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及文莱王储比拉、越南总理阮晋勇、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波松等东盟政要联手推动加速器,共同推动中国与东盟合作这艘巨轮加速行驶,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许瑾 《桂海论丛》2010,26(6):71-74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功连办六届,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加强产业合作,必须创建更好的推动机制和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应加强相应的展品类别设置、展商邀请、专业观众组织等改革,搭建更好的产业合作论坛,建立日常贸易数据库等,达到产业合作与博览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今日广西》2010,(3):18-18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在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方面对外建设的第一个自贸区,走出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近十年来,伴随着自贸区建设,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促进了双方之间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庾新顺 《传承》2013,(10):8-9
中国—东盟关系是东亚以及东南亚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柱。山水相连的地理纽带,源远流长的历史交往,使东盟与中国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过去十年被称为中国与东盟关系"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签定,该协议的签订,加快了这个未来世界最大自贸区又一个新领域的开放步伐,并将在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产生更多的“贸易创造”。2007年,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新15年的开端,我们有必要回顾曾经走过的15年历程,所谓知历史方能更好谋划将来:为此,本刊特邀知名东南亚专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先生就中国与东盟十五年的经贸合作做一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1.
徐强  王追林 《政策》2005,(12):32-33
200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 “东盟”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泰国、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联 盟。“中国-东盟自贸区”则指依据我国政府与东盟各 国所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协定、宣言、备忘录以及WTO 规则等国际法原则建立的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第 六次“10 1”领导人会议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卢松见  钟振 《当代广西》2010,(22):M0002-M0002
站上自贸区时代的新起点,共享自贸区建成的丰硕成果。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把自贸区一系列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传导给中国与东盟的企业,促进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东南亚传统的以经济关系为主的政策日益受到挑战,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有所下降。因此日本基于冷战后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重新调整了对以东盟为主的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试图在政治与安全等方面加强与东盟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在推动东亚合作一体化进程、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深化与经济盟友关系、加强与中韩等东亚大国的合作、提高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今日广西》2010,(3):16-17
从近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实践和对今后的发展预期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在各领域全面发展合作,双方关系将更加富有活力,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谭娟 《当代广西》2004,(22):28-29
自2002年11月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决定在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有关如何开拓中国-东盟市场的问题一直深受世人瞩目。广西与东南亚山水相连,开拓东盟市场较之其它省市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贸易的比较优势。依托广西独特的优势,广西开拓东盟大市场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依托海陆空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作为中国和东盟双向进入的桥头堡和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门户,广西确有成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和物流中心的潜力和基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交通网络的完善和对接,经由广西的商品和人员运输量  相似文献   

16.
东盟地区各国增进彼此交往对话,凝聚信息合作共识;完善国家内部机制,协调信息合作机制;增强信息公共传播,参与国际信息合作。这为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存在外源性风险与内生性挑战。面对中国和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机遇,应深化信息合作关系,扩展信息合作监测系统,完善信息合作话语体系,提升信息合作战略高度,健全信息合作体制机制,以机制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生物安全国际合作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17.
苏星 《当代广西》2012,(20):8-13
年年聚首共襄盛举。合作共赢大展宏图。从“合作之水”到“合作印鉴”,从“珠联璧合”到“同舟共进”……已经连续9年成功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奏响了友好合作的最强音,绘出了互利共赢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8.
陈菁  莫丽君 《当代广西》2008,(15):36-37
在第十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五年内邀请1000名东盟青少年访华,在第十一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又倡议“继续邀请东盟青少年访华,主办青年营、夏令营、青年企业家论坛等交流对话项目”。中国随后积极邀请东盟青年代表来华访问交流,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青年、尤其是广西与东盟青年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为打造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携手十五年     
刘宇 《当代广西》2006,(22):F0002-F0002
温家宝总理来了,东盟十国领导人来了,为15年的友好合作而来,为未来的共赢发展而来。15年和衷共济、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从“对话伙伴’走到了“战略伙伴”。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动……双方合作不断深入,硕果累累,中国-东盟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典范。10月30日在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为契机,以与东亚合作的积极进展为背景,回顾总结中国与乐盟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展望并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9,(21):63-63
《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南宁倡议》、《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拭同宣言》……在第六屑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