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和谐社会最初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美好的理想社会的一种构想。空想社会主义家指出,现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将被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所代替;和谐社会是一种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是人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崭新的命题,是一种对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是适应我国的社会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既是当代社会谋求科学发展的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又是社会谋求科学发展的一种理性思维,也是社会谋求科学发展的逻辑归位。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更加安全与稳定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区是一种以和谐为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当代人为实现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理想而实施的一种具体实践模式。和谐社区建设适应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当前我国和谐社区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于政府、社区居委会、非营利组织这三个社区建设主体,积极探索适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国家发展不仅需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正确理解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观,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根据这样的标准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征.目前我国尚存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因此,必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对我国当前公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状态描述,公民社会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公民意识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培养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公民意识并未得以充分的发展,所以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其思想和理论源远流长、内容深遂而广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支撑来源于社会发展形态论、社会主义矛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包括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确立公正伦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最高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们长期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而和谐社会不会自发地产生,它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在制度安排下得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妥善解决社会严重两极分化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因此,我们的制度安排及实施,必须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其顺民心合民意,促进社会各成员能够公平地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各项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义是人类的本性和美德,是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与理想,据称人与人之间一种合理、平衡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基于社会正义,通过制度化途径化解冲突以达到平衡的社会发展状态,社会正义与和谐社会相倚相依、互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和谐,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人们进行自我调适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是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目标追求,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支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既是政治关系和谐的保障,也是经济关系和谐的基础,更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环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化解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状态相对应的一种文干匕状态。路径依赖理论对视阈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以此来讨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文化建设自身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基础是制度伦理,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互构互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首先创建法冶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途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代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价值取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怎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将对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提出重大考验。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中,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建设实际上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共管理能力的要求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指出了“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十…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政治承诺危机及其防范——非政府组织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在社会分化的现实状况下提出的,它是社会分化过程的有机延续,是对社会分化过程不合理现象的修正,而决不是对于社会分化的否定.因此,和谐社会作为一项政治承诺,很可能由于被曲解而产生诸如平均主义、政府依赖等危机现象.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机制",非政府组织发展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部分,其本身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路径.非政府组织发展可以防范可能产生的危机现象,并以切实扩大"政治参与"、构建利益组织化的社会结构、以群体间谈判减少治理冲突的成本等方式,实现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王琦 《海南人大》2006,(10):47-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纠纷与和谐社会并不具有天然的排斥性。社会纠纷的妥善解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保障。一、和谐社会和社会纠纷的涵义“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和谐社会中,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能高效运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形态。傅立叶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毁坏和压制着人们的情欲,使人们的情欲服从于人们想象出来的准则,他提出人的情欲的全面发展能够最终导向社会和谐,这都是对社会理想形态的探索。傅立叶和谐社会制度中的某些观点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一个方面,它的提出,为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境界。只有把握好生态文明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践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才能理解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才能更加自觉地解决和谐社会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