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左翼电影运动是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发展壮大,显示了中共夺取新文化阵地的信心和力量,是中共统一战线工作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中共与左翼人士及进步电影工作者密切合作,开展进步电影评论,组织进步电影创作,试图破除"明星制",推动中国电影吹响时代号角,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2.
左翼电影运动是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共文化统一战线在电影领域的延伸。大多电影女演员通过与左翼人士及进步电影工作者的交往而深受影响,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新兴的左翼电影运动,在自身觉醒的同时,也将左翼电影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旭东 《理论学刊》2008,(3):113-117
在美国的汉学界,从夏志清到王德威,都认为张爱玲是比鲁迅更为优秀的、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本文通过对鲁迅与张爱玲小说的比较,尤其通过对夏志清有关鲁迅小说艺术批评的再审视,得出结论:张爱玲与鲁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作家,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将张爱玲与鲁迅相提并论甚至以为前者创作成就超过后者,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4.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4-44
正在抗日战争初期,一些左翼电影精英从国统区大城市奔赴陕甘宁边区,成为最早的延安电影人。以他们为核心,1938年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延安电影团)。延安电影团以简陋的设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生活、战斗场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在二十世纪以来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左翼作家还是革命作家,不论是党员作家还是进步作家,其文艺思想的生长与成熟差不多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与本土化密不可分。除了像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少数文坛巨匠是以英文、日文等译本汲取这一滋养之外,大多数现代经典作家都是借助毛泽东文艺思想间接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实践中反复检验,不断修正,逐渐耸立成为文学之林中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延安电影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何 《党史博览》2010,(11):17-21
在抗日战争初期,一些左翼电影精英从国统区大城市奔赴陕甘宁边区,成为最早的延安电影人,以他们为核心,中共中央于1938年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习称延安电影团)。延安电影团以简陋的设备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生活、战斗场景,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黎锦明和鲁迅黎风现已88岁高龄的黎锦明,是至今健在的现代文学史、上的老一辈作家之一。他30年代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文学创作上,曾得到鲁迅的指导和帮助,被鲁迅称为"湘中作家"。1924年春,黎锦明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住在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大哥...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肆拍摄美化侵华战争、丑化中国的影片,对中国发起了电影战。这对于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动,以及该运动前两波浪潮的抗日影像与此后国防电影的拍摄,均具有重要的激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风,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中国左翼作家的代表。胡风的理论批评文字涉及面广,但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及其发展而展开的。1949年7月2日至7月19日在北平召开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是解放区与闰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的一次大会师。但对这次重要的大会,胡风却不以为然,成为一个“不合作者”。  相似文献   

12.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7,(12):53-54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现代艺术,集视觉、听觉与表演艺术于一体。中国的电影事业拥有不太长的发展史,而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回族儿女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其艺术形象是通过电影造型构成要素表现出来的.现代电影中造型元素(画面、色彩、声音)对电影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部好的影片的诞生,除了有一个好的剧本和构思之外,更加离不开电影造型中各元素对电影主体烘托以及它们在电影中的合理运用、创新及其之间的互补.  相似文献   

15.
<正>任光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乐家。他创作的《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著名歌曲,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一起,开创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革命音乐的先声,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响亮号角。他创作的许多抗日革命歌曲,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开创了海外爱国、爱家歌咏的先声,是我国电影音乐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音乐史和中国电影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30年代轰轰烈烈的左翼文学思潮中,他以其特有的敏锐性,超前性,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在与左、右两种倾向进行论战的过程中,推动着左翼文学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中国电影史上涌现出的大量农村题材电影,其中不少作品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但当下的中国电影中,农村题材电影已经被喧闹的商业电影淹没,不知不觉地淡出观众的视野。农村题材电影的某种衰落,与当下中国渐成规模的商业电影体制的建构具有一定关联性。这得从农村题材电影的历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贬损鲁迅还是神化鲁迅,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为了清除鲁迅身上的“附加值”和“光环”,走近真实的鲁迅,本文从鲁迅的文本和他的亲友的有关回忆文章中探索他的自我定位问题。结论是:鲁迅把自己定位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左翼作家、革命的同路人、普通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夏志清是以其纯文学批评来抗衡左翼教条主义文学和功利文学的,然而,其纯文学批评又有着注重人道关怀、主张写实主义、强调以个体的"人性"与"道德"为视角等复杂内涵.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他对左翼文学的态度,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新时期的"纯文学"论争和当下的"底层写作".  相似文献   

20.
这是70多年前中国现代文坛的一桩“官司”,从中可以引发许多思考。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郭沫若为了加强创造社的实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扩大左翼文艺在青年读者中的影响,便很想和鲁迅联合起来,以利于在同一阵营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并已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