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劳动者》周刊创办于广东早期党组织破土欲出之际,此时正值五四运动后各新思想争鸣时期,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部分观点的认同和传播,广东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开展了密切合作,《劳动者》应运而生。随着中共建党思想的日趋成熟,尤其是陈独秀南下广州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严重分歧,被无政府主义者掌握的《劳动者》已变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乃至广东建党的一大障碍。陈独秀在广东建党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从思想到组织彻底决裂,遂致《劳动者》停刊,退出历史舞台。《劳动者》办刊的前前后后,可窥广东建党前后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合作、分歧与决裂过程,也折射出两者不同的建党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2.
1921年广州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乃至"分裂",实际上是"主义"分歧掩盖下的现实利益冲突。1920年初,柏伟烈、维经斯基等人在华工作的开展虽为"安(那其)-布(尔什维克)联合"创造某种契机,却终因陈独秀赴粤主持广东教育改革而归于泡影。究其原因,同样身处"教育界"谋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对陈独秀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权"之忌惮已远胜于"主义"分歧。在无政府主义者眼中,陈独秀的"权势"不仅对"无政府主义"宣传造成空前压力,更将涉及粤省教育界势力划分,危及众人"饭碗";在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眼中,从借故挑起事端的"晨报社",到风潮迭起、谣言不断的"广东高师改隶",背后皆有无政府主义者的身影。无论两派是否真的存在"理论"争执,现实中早已势成水火。  相似文献   

3.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同共产国际使者、陈独秀来粤有密切的关系。1920年秋,共产国际派米诺尔、别斯林来到广州,在他们的策划并亲自参加之下,广州"组织了共产党",其成员多数是无政府主义者。1920年12月,陈独秀来粤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并指导广州建党工作。由于信仰不同,无政府主义者退出广州共产党组织。陈独秀遂以《广东群报》的编者为骨干,于1921年春改组了广州共产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在陈独秀的指导和组织下建立的,他支持创办《广东群报》,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坚决斗争,组建广东党组织并指派代表出席党的一大,通过一系列建党活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陈独秀在广州时间不长,但由于其独特身份和影响,更由于其积极组织和努力,使广东成为全国建党活动最活跃,马克思主义传播最有组织、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为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中共党史"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说,提出质疑,认为此说的根据是回忆不可靠.文章认为不能完全否认回忆,但在李大钊护送陈独秀赴天津途中,究竟有没有相约建党一事,这是问题的焦点.文章依据对回忆的剖析,提出当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并非明确商讨建立"共产党"的问题,而是酝酿建立新的革命组织--社会主义者同盟的问题,并对当年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合作始末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之前,西方民主主义是陈独秀政治思想的主流。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开始对西方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80年前的9月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刚刚在中国传播。与此同时,无政府主义也被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它反对封建专制,但又与科学社会主义对立。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攻击十月革命及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宣称:“我们不承认资本家的强权,同样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1920年9月,陈独秀、蔡和森等先后在《新青  相似文献   

8.
1920年秋到1921年夏,恽代英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曾信仰无政府主义,不久便对无政府主义产生怀疑,最终否定了无政府主义。恽代英的这种思想变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迷惘与求索,不能因此认为恽代英当时是无政府主义者。1921年下半年,恽代英完成了这一世界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发展有一个历经多种选择而不断扬弃的过程。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是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物,而无政府主义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亲身参与1919年的驱张运动和1920年的湖南自治运动,毛泽东在实践中明白了无政府主义的不切实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1921年元旦,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上,和会员们一起将学会的宗旨定为以布尔什维主义改造世界与中国。至此,毛泽东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20年代,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曾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到法国之前,陈氏兄弟信仰无政府主义,对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有所研究,对吴稚晖、李石曾等国内无政府主义者很是崇拜,并通过他们获得华法教育学会的资助赴法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生的真正根源。陈独秀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认为中国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陈宏谋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的桂林籍官员,其一生仅政绩卓著,堪称一代清官名臣,而且严谨治学,著述颇丰,在民间尤其是对桂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从陈宏谋与桂学文化的关系及其为政治学的风范对桂学文化的影响,研究桂学文化的价值,探究其思想和方法,对丰富桂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陈云始终从战略高度、唯物史观的角度和辩证法角度论述"三农"问题,从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三农"思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振兴"三农"之路.研究陈云"三农"思想,对当前制定正确的"三农"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提出了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六条标准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党的决议;作群众的模范;不断地学习.  相似文献   

15.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对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包括对邓小平理论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贡献和对邓小平理论部分重要内容的重要贡献两个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应该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始终“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陈云对邓小平理论重要贡献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强化统计调查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提高效率、强调中国特色,是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必须遵循的原则。实行中央和地方并行、省以下统计部门派遣制的统计体制,是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中央统计机构与地方统计机构的分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人权观念的演变集中在上世纪前五十年,而仅仅这五十年就走过了西方人权理论三、四百年发展的历程。陈独秀的人权观是这五十年的人权观念变化链条上非常重要的一环。陈独秀前期人权观——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前的人权观是一种自由主义人权观。  相似文献   

18.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合作的建议最早是由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并得到共产国际赞同的;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方式有一个由反对到接受,再到四次提出退出国民党的过程;从马林提出“党内合作”的依据、共产国际采纳“党内合作”的原因、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的目的看,“党内合作”是最好的合作方式的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曾山同志不仅是江西省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而且与南昌有缘。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出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江西省委书记、第一任南昌市委书记,在南昌协助项英、陈毅组建新四军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六次来南昌指导工作,为建设江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确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出发点和归宿.中青年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致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