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党史工作者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指导下,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进行了广泛而又认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发表了大约600多篇文章,其中有学术价值的约200多篇,并开始出版了一批有关“文革”的专著,如《“文化大革命”论析》(金春明著)、《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谭宗级等著)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高皋、  相似文献   

2.
书讯     
《湘潮》1992,(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中译本即将出版。该书叙述了1966年——1982年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内容包括“文化大革命”、林彪事件、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艺、教育、外交、社会等各个方面。该书是国外有关当代中国历史的最具权威性的著作,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主任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教授主编。该书中译本即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湖南省新华书店发行。  相似文献   

3.
《党史通讯》1987年第10期刊登了唐昌兴同志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与时限之我见》(下称《标志》)一文,读后受益匪浅。《标志》一文不同意传统上以粉碎“四人帮”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和“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的说法,提出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文化大革命”时限为12年的观点。这对于引起史学界、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的关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都有相当的意义。但对《标志》  相似文献   

4.
蒋永清 《湘潮》2014,(3):4-8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以此为标志,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1996年,组织上调我到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撰写当地“文化大革命”史专题。我感到责任重大。“文革”10年,我亲历那个年代,也深受其害。现在要来总结这段历史,还心有余悸。但是,我是一个党史工作者,责无旁贷。写好这段历史,不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吗?在写作过程中,我感到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对“史”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撰写“文革”史,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  相似文献   

6.
王海光 《理论学刊》2004,15(9):106-107
麦克法夸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政府系主任。他是美国最具盛名的中国学家费正清教授的衣钵传人,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与费正清共同主编了《剑桥中国史》第15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麦克法夸尔治学严谨,注重史料,长于理论分析,尤以“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蜚名世界学坛,在哈佛大学首开“文革”史课程,撰写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等多部中共党史专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发表的文章不含在内)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逄先之)人民日报2011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王述静)理论界20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有强大的生命力(石仲泉)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11.1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法制化历程与启示(向长艳)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从入党誓词变化品读中共发展史(孟红)世纪桥2011.3  相似文献   

8.
《历史决议》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作出的重要政治决议,依照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到新时期起点的历史转折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逻辑,这个《历史决议》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它反映了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政治良心和政治勇气。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个地区都出现过大量的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色小报,简称"文革小报"。"文革小报"是研究"文化大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是在研究地方"文革史"上,"文革小报"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通过"文革小报"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触摸到"文革史"中的"地方感觉",既可探究"文革史"中下层历史叙事与上层历史叙事的互动性,也可探究"文革"地方史的分层结构,从而在以地方史的基础上把握"文革"的总体史样态,使人们在认知历史的基础上,达到最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1):F0002-F0002
王海光,1954年生,山东人,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从事中共党史社会主义时期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文化大革命”史,中国现代化问题。著有《旋转的历史》、《折戟沉沙温吐尔汗》、《从革命到改革》等学术专著。合作著述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文革”史的研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真正开始的,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目前尚处于开创阶段。据统计,十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大约690多篇,主要研究专著有金春明著的《“文化大革命”论析》和谭宗级等编著《十年后的评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关于“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北京党史》2006,(1):24-27
一、研究概况 “大跃进”运动研究起步于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公布后。20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海外更是把它和“文化大革命”放到一起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对“大跃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历史决议》对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起草小组由胡乔木负责。胡乔木对正确评价毛泽东、毛泽东思想,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解决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阅读了王大同教授的《现代史海风云录》(以下简称《风云录》),深为书中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悲壮史实和高尚情怀所感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掩卷遐思,感到该书有以下4个特点:一、《风云录》是一本具有开拓创新性的学术著作该著作是大同先生在大学50年中对中国现代史、党史教学和研究的结晶。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进行了科学认识和评价,提出总体上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时期,要肯定"文化大革命"以前十七年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以前历史时期的失误,善于化害为利,把失误变成一种财富,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改革开放以后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开放以前历史时期的积极成果,同时,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前历史时期的教训。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要坚持向前看,分清主流和支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认真研读,热烈讨论,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浙江党史工作的实际,力求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更加深刻地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8.
记者:程所长,最近欣喜地看到您主持的课题“历史转折三部曲”——《前奏》《决战》《新路》的图文版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与当代中国出版社全部出齐。据了解。您很早就开始了对“历史转折”课题的研究,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19.
河北人民出版社与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推出了记述党在建国后的伟大历史性转折的三部曲:《前奏》、《决战》和《新路》,读后很受教育和启发。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中,称得上历史性转折的有两次:一次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  相似文献   

20.
张维青 《湘潮》2008,(12):4-7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抉择。30年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30年改革开放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本刊特发《胡耀邦与中国农村改革》、《陈云在历史转折关键时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