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和谐社会之历史源流与宪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古典和谐社会思想有较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和谐”为根本价值基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等等;西方古代的合谐思想包含公平与正义、城邦公民的公共利益、限制君主权力滥用等系列内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性与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宪政的根本价值内核也在于将人置于崇高的地位,二者相通之处都在于凸显人、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也是宪政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实现条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的和谐关键是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善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具有绝对的价值。教育善就是教育的发展目标,包括教育理念的善、教育制度的善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善,其指向是人性的完善。教育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一个整体,共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统一过程。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维护人的权利为准则,以人性的要求为尺度,以服务于人为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性结构的优化、人性培育的全面为目的,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从本质上讲,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民为本位、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态,从本质上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尺度.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内在活力与发展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正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兵 《工会论坛》2007,13(4):147-14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艰苦的历史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起来,统筹发展。通过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我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致力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问题的产生,迫使人类反思过去,探讨新的发展战略。新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要求自然、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实现人类社会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但其实施面临许多重大障碍,需要人类密切合作,共同进行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它要求公安机关在实践中必须革新执法理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必须公正执法,合理运用行政和刑罚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既依法打击犯罪,又确保不侵犯人权。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发展观是对现代主义、现代化所蕴含的理性精神的批判和解构。它的合理性表现在拒绝分离秩序论,倡导有机整体论;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绝对化的否定观,缺乏斗争的统一性是其发展观的失误。当前我们所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批判吸收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积极成分,克服其片面性因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大势所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而“绿色GDP”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健康经济增长方式,则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生产力概念作为工业社会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真实反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里,生产力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概念的丰富与发展,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地位、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其重大地位、作用和意义在于抓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发展理念,是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要求相一致的。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去,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我国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构建起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发展到"四个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包容。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既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礼”、“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