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至此文发排时(1999年5月27日)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已经持续了65天。在科索沃危机初发之时,我国政府和人民就给予了极大的关切,主张用和平的方式政治解决,反对北约使用武力进行干预。但是北约的导弹毕竟是在南联盟的国土上爆炸,这场战争本来...  相似文献   

2.
人权与主权     
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主权国家南联盟严重侵犯科索沃(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为由,打着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旗帜,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空袭以来,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民用设施被毁和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发展到无视国际法准则,用导弹袭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严重地践踏了国际关系中的国际法规则,是对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巨大威胁,是对人类的良知、理性和文明的肆意亵渎,是对公认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的公然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法律界尤其是国际法界,肩负着以下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国际恐怖主义与国际法上的使用武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回击往往是使用武力。《联合国宪章》第 2条确立了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但按照现行国际法 ,国家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武力 :一是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 ;二是国家行使自卫权。本文以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为例 ,论述了国家使用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基础 ,以及在使用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时在国际法上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力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国际法律秩序的前途与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的命运。通过对美国武力反恐政策与实践在国际法学界引发的争议、国际法上自卫权规则和安理会授权武力强制措施的适用性、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对自卫权理论和规则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以及联合国在武力反恐中的作用等问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虽然现有国际法理论和规则并不完全支持武力反恐 ,但是完全排除受害国使用武力反恐既不合理也不可行。为了既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又不滥用武力 ,现行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都需要改革 ,以建立一个由和平措施和武力措施共同构成的反恐机制。  相似文献   

6.
既不合法 也不人道 北约空袭无视四项国际法 北约袭击塞尔维亚既不合法,也不人道。至少有四项国际法遭到了无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禁止在一个主权国家没有侵略别国的情况下对其动武。北约自己的条约声称它是一个防御性组织,只有在其成员国遭到侵略的情况下才必须动武。还有1980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它禁止动用强迫手段和武力来迫使任何国家签订一项条约或协定。另外,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最后文件保障欧洲各国领土边界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法评北约军事介入南联盟内部冲突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北约军事介入南联盟内部冲突的国际政治背景,深入分析了北约这一违反国际法行为的具体表现,剖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谓“人道主义干涉”的实质和称霸世界的野心,同时,也提出了和平解决国内冲突和国际争端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的国际犯罪行为。外交使节和大使馆的不可侵犯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根本前提。使馆是派遣国主权的象征,具有主权属性。侵犯中国驻南大使馆,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一袭击我大使馆的行为,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违反了国家间有效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公认的一般国际法原则,构成国际不法行为。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授权,向北约成员国之外的主权国家动武,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肆意践踏,是向世界和平的宣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轰炸行动已构成国际犯罪,任何政治和经济局势都不能成为理由。在侵略政策和行为上挂上“北约”的标签,并不能使这种行为具有神圣性。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这一严重事件承担全部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的改革进程涉及诸多国际法问题,它对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提出了挑战。联合国改革与集体安全制度、《联合国宪章》的修改也密切相关。在联合国的改革进程中,现代国际法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联合国改革又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尚锦  余民才 《法学家》2000,(1):103-107
一、国际法学部分 (一)概述 1999年是国际法学的研究形势较好的一年。一方面,今年恰逢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一百周年和日内瓦国际人道法四公约签订五十周年,同时也是联合国国际法十年的最后一年。国际法得到广泛普及,遵守、维护国际法成为共识。另一方面,新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联合国的权威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长达78天的空中打击和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造成我使馆人员伤亡及财...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轰炸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这一行径震惊了世界,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我们特约请了两位国际法专家对此发表看法。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毁坏。这是外交史上罕见的野蛮暴行,它完全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准则。 北约袭击一个代表主权国家的使馆,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规定的“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国际法禁止使用武力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以十万大军向科威特发动突然进攻,并很快占领其全境。一星期后,伊拉克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公然宣布“合并”科威特。海湾危机的爆发,严重威胁到国际和平与安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正式向伊拉克开战,导致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规模的现代战争。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庄严宣布,各国间遇有争端,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可用和平方法解决之。《联合国宪章》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之一是“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北约擅自动武南联盟愤然起诉南联盟于3月29日上诉海牙国际法庭,控告以美为首的北约10国违反了不可出兵他国、干预他国内政及破坏他国主权的国际法原则,并要求海牙国际法庭作出裁决,责令北约立即停止空袭,惩罚所有参与空袭的北约成员国并要求北约赔偿南联盟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联合国宪章》禁止威胁或使用武力,同时规定了安理会执行行动和会员国自卫权两项例外。1990-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安理会678号决议又提出了“授权”使用武力的问题。这是在联合国框架下以武力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范式。本文通过对宪章有关条款及实践的分析认为:授权使用武力是安理会为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议采取的行动,联合国会员国根据安理会的这种建议自愿决定是否动用武力,会员国在安理会授权下动用武力一般属于单独或集体自卫性质;但这种使用武力不仅要受一般国际法有关条件的限制,还要受授权的军事目的的限制,安理会不仅可以授权使用武力,也可以通过决议要求停止一切武力行动包括自卫;安理会在控制一切武力方面享有最终决定权。本文还对“9.11”事件后美国对阿富汗动用武力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柏树义 《法制与社会》2011,(31):157-158,171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是国际法追求的首要价值,也是联合国的首要宗旨。联合国制裁是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安理会对十几个国家采取了制裁行动。联合国制裁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基本上维持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析对区域性国际组织运用武力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问题在科索沃战争后更为引人关注。在联合国宪章体系下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有三种类型。其中 ,集体自卫和授权型运用武力对及时有效地反对地区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国际关系实践来看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尤其是授权型运用武力存在着较多问题 ,只有对其实行有效控制 ,才能发挥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栗晓宏 《行政与法》2004,(10):89-91
本文从国际法基本原则及联合国安全体制着手,分析了国际法在促进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与成就,并探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法存在的问题与危机,同时肯定了国际法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它将继续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雪飞 《河北法学》2004,22(10):30-33
区域组织运用武力在新的世纪中更引人关注。在联合国宪章体系下,区域组织运用武力有三种类型。其中,集体自卫和授权型运用武力对及时有效地反对地区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国际关系实践来看,区域组织运用武力尤其是授权型运用武力存在着较多问题,只有对其实行有效控制,才能发挥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月回眸     
灾难 3月25日,随着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爆炸声响起,世人都不能不严肃地思考:人类是否将以一场战争结束20世纪。或者,战争最终虽被控制,但人类将以新的冷战格局揭开21世纪的帷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本来,在冷战格局消除、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潮流下,干涉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并且悍然实施武力打击,是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的行径,完全是不应该发生的。但事实却发生了,并且打着“人权”和“制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旗号。强权完全压倒了公理。  相似文献   

20.
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泽伟 《法学研究》2000,(4):127-139
北约对南联盟的武力威胁和军事打击使人道主义干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界定人道主义干涉的概念入手 ,分析了传统的人道主义干涉 ,认为其并未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习惯国际法 ;在研究了联合国成立以来的集体人道主义干涉、特别是 90年代的实践之后 ,进一步指出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任何单方面人道主义干涉都是非法的。最后 ,作者论述了对人道主义干涉限制的必要性 ,并从规范化的角度提出了人道主义干涉合法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