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瞭望》2000,(48)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5国在曼谷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目前共有10个成员: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它的组织机构是:(1)首脑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正式首脑会议,两次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会议;(2)外长会议;(3)东盟与对话国外长会议:每年东盟外长会议后,由东盟国家外长与其对话伙…  相似文献   

2.
周前 《瞭望》1987,(32)
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共同发表了著名的《曼谷宣言》,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成立,至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东盟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不仅成为维护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而且使东南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富有生气的地区之一。东盟是第三世界相当成功的区域性组织。它不仅因其所处的战略地位,而且也因它取得的成绩和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首脑会议于12月14日和1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6个成员国首脑经过讨论,一致通过了《马尼拉宣言》和4个经济文件。这是东盟成立20年来的第三次首脑会议,是加强团结与合作的一次成功的会议。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之间在如何加强和活跃经济合作方面进展比较缓慢。据统计,东盟6国每年外贸  相似文献   

4.
张继明 《求知》2008,(4):38-39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10个国家。东盟10国的总面积为45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5亿多人。东盟的宗旨是在平等和协作基础上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东盟正在成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7,(32)
全球要闻(7月28日—8月3日)东盟与对话国会议闭幕为期两天的东盟与对话国会议7月29日在马来西亚的必打灵查亚闭幕。与会部长们就东盟地区合作、国际政治和经济以及其它全球性问题进行了磋商。会议结束后,东盟9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6.
中国同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有较大发展。这种关系正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和共同努力的加强,在向前发展。东盟成立于一九六七年,现由文莱达鲁萨兰(简称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六个国家组成。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远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东南亚之前,中国人民就同东盟国家人民开始了友好交往,开展了频繁的贸易通商和文化交流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破坏和阻挠,除印尼于一九五○年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其他东盟国家一度曾中断同中国的往来。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东盟外长会议通过《东  相似文献   

7.
东盟四国     
曼谷专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从十月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先后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是继赵紫阳总理一九八一年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李先念主席一九八五年访问泰国之后,中国领导人又一次对东盟国家的重要访问,表明中国政府对于同东盟国家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执政刚刚一个月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8月21日至28日风尘仆仆对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9国进行了旋风式访问。这是梅加瓦蒂上台后的首次出访,是印尼新领导人向外界展示治国信心以及决心巩固和加强东盟团结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按照惯例,每当东盟成员国新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新总统瓦希德11月6日至9日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和菲律宾等东盟8个成员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工作访问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此次访问增进了印尼同东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为双边和多边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舆论认为,印尼新政府的建立及其积极的睦邻友好政策有利于东盟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0月20日当选印尼第四任总统的瓦希德就任伊始就首先出访东盟成员国,一方面是与各国领导人相识,另一方面就地区局势及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进行探讨。东盟各国对瓦希德的访问十分重视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旨在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探讨加强合作和共同开发的第二次南海问题研讨会——“处理南海地区潜在冲突研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东盟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中国、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台湾的官员和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印尼发起并主持召开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都以个人身份参加。  相似文献   

11.
沈殿成 《侨园》2004,(4):4-5
2003年7月,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世界华商大会”系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泰国中华总商会于1991年联合发起,每两年召开一次,此前已先后在新加坡、香港、泰国曼谷、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和中国南京举行,该会议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华商规模最大的聚会。  相似文献   

12.
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第26届年会日前在汉城召开。包括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界著名人士70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是该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与会者以“开放的地区主义是全球主义新的基础”为主题,举行了全体会议和俄罗斯、中国、美洲、东盟四个特别委员会会议,讨论了克服地区主义和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等问题。这次会议成为探索和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使亚太地区纳入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3.
亚洲区域合作为兴示艾本刊特约记者熊昌义马尼拉专电位于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的达沃市是菲律宾第三大城市。自1994年3月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4国政府决定在菲南部、印尼东北部、马来西亚西部和文莱筹建东盟东部成长三角区以来,达沃市作为菲律宾的南大...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首脑11月28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第三次非正式会议,认真讨论了东盟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和地区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这次会议虽然简短,但议题十分重要,因此对东盟在21世纪的崛起和应付新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政治和经济影响不断增强,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特别是今年4月柬埔寨加入东盟后,10国大东盟的最终实现将使东盟今后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1997年7月爆发的…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7,(52)
全球要闻(12月15日-21日)第二次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举行为期一天的第二次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12月1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盟首脑们在会议结束后就亚洲金融危机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呼吁作出全球性努力以恢复货币市场的稳定。会议期间,东盟外长和经济部...  相似文献   

16.
雅加达专电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第29届外长会议、第三次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和东盟与对话国会议7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闭幕。此间舆论认为,这次会议有三个明显特点:东盟影响不断扩大;东盟更加团结、坚持原则,用一个声音讲话;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和扩大。 东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东盟的组织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这次东盟三会上,中国、俄罗斯与印度这三个对本地区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大国,被接纳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使对话伙伴国由7个(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韩国)发展到10个。它们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后,无疑将  相似文献   

17.
陆燕 《瞭望》1998,(28)
进口锐减出口低迷———金融危机后的亚洲贸易形势陆燕亚洲地区自去年夏天以来经历了一场金融危机,受危机冲击最严理的东盟四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和韩国的货币纷纷被迫贬值,幅度高达30—70%。这些国家不得不削减财政预算并提高利率。据亚洲开发银行...  相似文献   

18.
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于香港会展中心降下帷幕。与会者相约:两年之后在泰国曼谷再会。本届盛会共有来自中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共84个城市的华人企业家近千人参加,会议用两天时间进行讲演交流,又专门抽出一天,兵分三路,到珠江三角洲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9.
唐昊 《瞭望》1997,(50)
世纪之交的聚会●唐昊东亚国家领导人12月14日将开始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聚集一堂,举行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应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出席上述会晤。这是东亚国家领导人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20.
曼谷专电 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岁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1987年世界和平的障碍继续存在,但形势没有恶化;南北关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本地区和平和安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柬埔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