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折误诊漏诊的临床法医学特点,提高正确诊断,鉴定骨折的能力。方法:收集56例骨折误诊漏诊的案例,对骨折误诊断诊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骨折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1)对骨骼的正常解剖、变异不够熟悉;(2)对骨的某些病理生理变化不认识;(3)拍片技术及检查方法不当;(4)与诊断者业务素质有关;(5)主观因素。结论:熟悉骨折误诊漏诊的临床法医学特点,对于减少骨折鉴定中的误诊漏诊,提高骨折鉴定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鼻区骨折是最常见的鼻区外伤性疾病,它包括鼻骨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鼻中隔骨折、眶内侧壁骨折等。X线平片检查方便易行,但误诊、漏诊率高,随着CT检查的引进,其诊断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于鼻部的发育变异、骨缝、血管沟等有时难与骨折鉴别,易造成误诊。近年来高分辨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对鼻区诸骨的结构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三维立体观察,为临床治疗或司法鉴定提供了较为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研究(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学特点。方法 从 3 653例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中筛选出涉及眼眶骨折的案例 ,分成 3组 :Ⅰ组 :爆裂性骨折 ,眼眶骨折而眶缘无骨折 ;Ⅱ组 :直接骨折 ,合并眶缘骨折 ;Ⅲ组 :复合骨折 ,上述两种骨折兼而有之。结果 涉及眶骨骨折 50例。Ⅰ组 2 6例 ,占 52 % ;Ⅱ组 1 9例 ,占 3 8% ;Ⅲ组 5例 ,占 1 0 %。爆裂性骨折以内、下壁多见 ,占 96% ,致伤物以拳脚多见 ,占 78% ,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轻。直接骨折以外壁多见 ,占 56% ,致伤物以钝性工具多见占 63 % ,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重。复合骨折各壁均可发生。结论 爆裂骨折损伤程度轻于直接骨折和复合骨折 ,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4.
骨折法医鉴定中常规X线与CT漏诊、误诊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常规CT检查技术对骨折漏、误诊的影响。方法对366例已接受普通X线或常规CT检查的骨折法医鉴定者行MSCT扫描并行对照性研究。结果骨折法医鉴定中普通X线、常规CT漏、误诊率分别为40.83%和29.73%,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4.69,P<0.05)。二者漏、误诊病例中与技术因素相关者分别占66.29%和88.63%,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7.58,P<0.01)。结论普通X线与常规CT的设备和技术缺陷与失误是造成漏、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和常规CT检查技术对骨折漏、误诊的影响。方法 对366例已接受普通X线或常规CT检查的骨折法医鉴定者行MSCT扫描并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骨折法医鉴定中普通X线、常规CT漏、误诊率分别为40.83%和29.73%,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4.69,P<0.05)。二者漏、误诊病例中与技术因素相关者分别占66.29%和88.63%,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7.58,P<0.01)。结论 普通X线与常规CT的设备和技术缺陷与失误是造成漏、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1案例赵某,男,51岁,某年10月4日被他人用石块致伤右膝关节.次日就诊于某市人民医院,查体见右膝部肿胀,膝关节外侧青紫瘀斑,髌骨及关节内、外侧压痛,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屈、伸受限.摄CR片见其右膝关节间隙略窄,胫骨髁间隆突结构紊乱.临床诊断为右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经关节腔穿刺抽出约2 mL红色血性液体,表面可见少量油滴.同年10月10日转至某市立医院,查体:右膝关节过伸、过届时疼痛,麦氏征阳性,抽屉试验及侧方应力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8.
眶壁爆裂性骨折法医学鉴定相关问题探讨(附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眶壁爆裂性骨折在眼损伤鉴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关其法医学鉴定相关的问题,在法医临床学方面少见分析报告。本文对21例眶部爆裂性骨折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其致伤方式,眼部X光片与头颅CT及眶部CT片比较,眶壁骨折伴有眼球结构的损伤情况,眶壁骨折部位及复视情况,鼻眼相关损伤等问题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眶壁爆裂性骨折是一种人体保护机制的理由;提出了眶部爆裂性骨折早期易于漏诊、眶部X光片显示率低易造成眼损伤鉴定失误的临床特征,以及鼻眼相关损伤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作者就此类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一些建议,以资法医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额骨异常误诊为骨折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案 例 某男,17岁,头部被木棒击伤后感头痛、头昏,无呕吐及意识障碍。检查:前额部有5cm×2cm纵向表皮剥脱并皮下出血,触痛明显,神经系统检查阴性。伤后第二天拍头颅X线摄片示:额骨纵向骨折。经治疗临床症状好转出院。基层公安局法医鉴定结论:外伤致额骨骨折属轻伤。该起伤害案于一年后由被告人提出质疑,要求复查。法医检查,头部未见异常;复查伤后第二天所拍的头颅X线片,额骨中央可见一纵行、类似S型之密度减低区。使额骨分成两块,其边缘可见密度增高之硬化缘。重拍颅骨X线片,与原X线片相对照,影像无任何变化,确定为先天性额骨异常(二分额骨)。鉴定结论为轻微伤。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系因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率高,本文43例股骨颈骨折鉴定中,确认POP者23例,占53.4%。目前认为POP伴发骨折为病理性骨折,其与外力有一定关系。参照动量守恒定律,若将外力以冲量(S)表示,则S=mv。因骨强度的80%是由骨密度(BMD)决定的,有的学者提出POP股骨颈骨折与外力关系,可以BMD/S比值表示,该比值的骨折危险值为0.251±0.043。鉴于BMD测量设备限制,笔者推荐了POP综合量分法,并对股骨颈骨折和外力关系的量分值以百分值表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法医临床学相关文献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和动态发展,梳理鉴定难点脉络。方法汇总CNKI收录《中国法医学杂志》《刑事技术》《法医学杂志》《中国司法鉴定》刊登的法医临床学相关论文,利用Citespace分析其关键词、研究热点、基金资助、作者、发文机构及所在地等。结果法医临床学作为法医学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呈现的科研成果部分获基金资助,多由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完成;随着科研理论、技术方法推陈出新,法医临床学鉴定标准、版本也得以构建、更迭、完善,鉴定体量位居法医"四大类"之首。结论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法医学分支学科,法医临床学研究着重服务司法实践、以期用成果技术反哺鉴定,实现学术、实践的交流、转化。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学科发展历程,有助于回溯此间规律,提示未来研究方向,提升鉴定业务水平,为持续增强法医临床学学科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骨折法医学鉴定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9例股骨颈骨折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9例股骨颈骨折的伤者,伤后4年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21例,其中1~3年内发生缺血坏死者18例。根据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型,Ⅲ型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者9例,Ⅳ型11例,Ⅱ型1例。根据复位后的Garden指数分组,B组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者11例,A、C组各5例。结论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的原始移位程度和骨折的复位质量(对位、对线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鼻部复合性骨折的认定、分型和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对86例鼻部复合性骨折鼻骨CT片(轴扫 冠扫)和有关病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将86例伤者按骨折种类分成鼻骨并发鼻部非鼻骨骨折(81例)和鼻部非鼻骨复合性骨折(5例)两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结论86例伤者中轻伤80例(93%),轻微伤6例(7%)。鼻部复合性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关键在于应按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146-1996)和《人体轻伤的鉴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或标准认定和分型,这样鉴定结论才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法医学鉴定意见的案情趋向性;法医学鉴定中的案情资料价值;法医学鉴定的科学局限性。从而说明法医学鉴定在很多情况下依赖案情,对法医学鉴定意见进行审查判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10例青光眼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形成机制、鉴别诊断、鉴定方法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0例青光眼的临床法医学鉴定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青光眼中,5例为外伤性青光眼,1例可能为混合型,4例属病理性青光眼;鉴定时间在伤后3-12个月,其中轻微伤2例,轻伤6例,重伤2例。结论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的认定首先需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其次是有能导致青光眼的损伤,而后监测眼压确诊青光眼;与病理性青光眼主要鉴别点为前房深浅、前房角、杯/盘比(C/D)、眼底血管改变等;损伤程度应在明确诊断及进行相关治疗后,主要依据视力及视野损害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11例15耳迷路震荡的法医临床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1例迷路震荡伤者,均有头部受伤史,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其中4例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异常;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选择ABR和/或40Hz AERP检测客观听阂,11例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其中双耳4例,单耳7例;鉴定时间在伤后2-8个月;鉴定为轻伤6例,重伤5例。结论 头部外伤后短时间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可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颞骨CT扫描无异常,以及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可诊断迷路震荡,损伤程度鉴定至少在伤后2-3个月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