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巨大。应该说,城市发展没有特定模式和完全一致的轨迹,而且城市发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其未解的问题和新产生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然而,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地摸索、探讨、求知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这应是我们的共识。本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京沪两地的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各抒己见,意在与广大的读者共同探讨之。——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巨大。应该说,城市发展没有特定模式和完全一致的轨迹,而且城市发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其未解的问题和新产生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然而,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地摸索、探讨、求知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这应是我们的共识。本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京沪两地的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各抒己见,意在与广大的读者共同探讨之。——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巨大。应该说,城市发展没有特定模式和完全一致的轨迹,而且城市发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其未解的问题和新产生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然而,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地摸索、探讨、求知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这应是我们的共识。本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京沪两地的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各抒己见,意在与广大的读者共同探讨之。——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巨大。应该说,城市发展没有特定模式和完全一致的轨迹,而且城市发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其未解的问题和新产生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然而,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地摸索、探讨、求知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这应是我们的共识。本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京沪两地的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各抒己见,意在与广大的读者共同探讨之。——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更是巨大。应该说,城市发展没有特定模式和完全一致的轨迹,而且城市发展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点,其未解的问题和新产生的矛盾也不尽相同。然而,总结成功经验、大胆地摸索、探讨、求知是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的,这应是我们的共识。本期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京沪两地的知名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各抒己见,意在与广大的读者共同探讨之。——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6.
魏铎 《前沿》2001,(10):24-27
首府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如何才能摆脱困境 ,走出一条新路 ,对此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一、什么是现代化城市1999年初 ,江泽民同志来内蒙古视察 ,为呼和浩特题词“团结拼搏 ,求实创新 ,把呼和浩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城市。”这为首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什么是现代化城市 ,我们有必要认真探讨和理解。城市 ,严格地说 ,包含两层不同含义。城 ,指的是人口集中居住的一个区域 ;市 ,指的是集中交易和作生意的场所。城和市连起来 ,意思就是人口集中居住和从事商业贸易的区域和场所。这是城市最基本的概念和性质。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增…  相似文献   

7.
正一、城市消长及运作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产业效率提升,进而快速地提高人均所得。就城市发展而言,城市经济随而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也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有关我国城市成长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为检视城市间的消长,其二为了解城市如何运作。首先,我们从城市间的消长方面来看,也就是探讨城市系统的变化。本文引  相似文献   

8.
城市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民族的省区更显得重要,城市不论大小,都是在不同区域内的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信息活动的中心,是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心脏,是各族人民交流、活动的场所。它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又促进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发挥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中的作用,在全国上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今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民族工作来说,如何利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心这一载体去促进周围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是我们民族工作中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赵昂 《人民公安》2008,(14):50-51
老房子,是上个世纪城市建设的产物,是城市蜕变的直接见证和参照系。如此赤裸裸的真实近似不合时宜地再次展示,触发诸多关切和追问:老房子早已迈不动的脚步将走向何处?我们这急邃变化日新月异的城市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寰秋 《协商论坛》2010,(12):23-25
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会减轻农村的生态压力,还是会导致农村发展的停滞?半个多世纪里,这个问题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探索。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创造的一项"人类历史之最",就是有两三亿这样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有专家估计,未来还将有三四亿人口从农村走进城市。这是比美国人口总和还大的惊人数字,将给中国城市和农村都带来魔术般的变化。如何让这些变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避免负效应,其他国家走过的路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抓好现有城市的发展和改造怎样加快城化进程?从四川的省情来说,就是要加快发展现有城市,着重发展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要依托现有城市包括县城的扩张、改造,这是我省城市化最经济、最显效的捷径之一。我们不可能脱离现有的基础另外再搞别的什么途径。我们要积极地、大力地、放手地发展大中小城市,重点抓好县城等一批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城市行政管理的层次形成于五十年代,城市行政管理实际上应分为市、区、街三个层次型和市、街两个层次型。市是我国城市地区行政建制的基本单位。我国目前的市几乎都是以某一城市为核心,带有大片农业地区的行政区域。我国市建制的这一变化展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分治向新的城乡合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城市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市可分为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是设区的市下面一级的行政管理层次。我国在城市地区设区一级地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3月1日,还有7个月又11天,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就要在重庆召开了。为什么要积极承办这次峰会呢?主要理山有三:第一,学习的机会。重庆直辖八年来,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但是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毕竟还存在很多目前虽然不断在解决,但是仍然困扰着我们的一些问题。比如,就业、交通、教育、财政、生态环保、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亚洲、太平洋地区城市虽然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的程度不同,但这些问题是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对的。这些问题与我们本届峰会的主题"城市·人·自然"密切相关。围绕这些问题,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体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妇女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芳 《中国妇运》2000,(11):30-3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给妇女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城市妇女工作,成为我们所直面的最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崭新的实践任务。 一、社会转型期城市妇女的变化 党的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不断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经济成分、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宁波得天独厚。宁波城市的建设规划应该围绕未来功能定位、港口发展、产业选择、文化特色及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五方面来进行。”这是宁波市人大代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郑声轩在宁波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上,有声有色地畅想新世纪宁波城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式不同,城市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30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个地区的差异性也很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是城市化水平提高最为迅速的一个区域。当前,沿海许多大城市开始进入中心区与外围区同步发展的旺盛建设时期,城市新建城区成为多数大中城市的主要增长地域,这已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选择上海浦东新区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在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城区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存在问题及治理策略,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城市是人口、文化、商业、交通、科技的集中和集散地,是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载体。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维持它的正常发展,必然有它的内在规律性,这就是环境、经济、社会各因子相互平衡、相互协调地发展。我们评价城市状况的原则就是从这一内  相似文献   

18.
和平与发展,是飞速发展变化着的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旋律。我们的党一贯遵循和倡导和平发展的逻辑和战略思想。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思想,也是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发展的人们共同的选择。本刊围绕这一主题,邀请了几位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层面展开交流和探讨,以期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和平与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政》2012,(2):52-53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社会结构剧烈变化,劳动者队伍也在发生着划时代的改变。先是两亿多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接着又是人数近亿的80后、90后农民工成为了当代农民工的主体,给劳动者大军增添了巨量的新鲜血液,也给我们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课题。这些具有着青年和农民工双重身份的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怀揣着“城市梦”,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扎根城市开创一片新的发展空间。而如何更好的帮助青年农民工尽快地融入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向阳街道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尝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余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城市,其新颖美观的建筑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但在这些城市的周边和空隙地上,也正悄然出现一种低矮简陋的建筑,这就是——棚屋。棚屋,顾名思义,就是以棚为屋。这种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简陋,多以木板、油毡搭建,原本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上出现为多,属临时性建筑。曾几何时,由于棚屋内住户的变化,棚屋也从临时性建筑变成了半永久性建筑,星星点点,蔓延成片,逐渐成为与城市建设极不协调的一种景观。"棚屋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社会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角度必须去思考和解答的问题。"流民"聚集之地——棚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