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在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及第三党黄琪翔等反蒋派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2.
马若义 《长白学刊》2009,(4):135-139
“合作反蒋抗日”是中共处理与福建事变关系的主题。事变前,中共开始倡导“合作反蒋抗日”的上层统战新策略,推进福建事变向“联共反蒋抗日”发展;事变后,中共在批判福建人民政府“第三条道路”的同时,以灵活应对策略履行“合作反蒋抗日”诺言,努力形成爱国民主运动新高潮;事变失败后,中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否定自我,实事求是评价福建事变,进一步团结和壮大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力量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1):44-45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联合各方抗日反蒋力量,在福建省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新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农工党参与了策划和领导“福建事变”。为了纪念“福建事变”八十周年,本栏目将连续刊登有关农工党参与“福建事变”的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朱其亮 《前进论坛》2013,(11):39-40
80年前,发源于福建的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重大政治事件。就农工党来说,以黄琪翔为代表的老一辈农工党领导继承邓演达的遗志和事业,努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高举“联共反蒋抗日”旗帜,与陈铭枢、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国国民党党内反蒋左派及十九路军密切合作,动员全党骨干力量汇聚福建,全力参与酝酿、策划和发动“福建事变”(亦称“闽变”)。“福建事变”在农工党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1933年11月20日,第三党(农工党早期的别称)会同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联共反蒋抗日"事变。这一事变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方针的鼓舞感召下,举起反蒋抗日义旗,废除国民党法统,改元易帜,创立  相似文献   

6.
1933年11月20日发生的福建事变,是国民党内的一部分爱国人士联合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今农工民主党前身),以蔡廷锴将军率领的十九路军为主要武装力量,以福建为根据地发动的反蒋抗日的爱国事件。福建事变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应当载入史册,值得人们纪念。福建事变的进步性表现在:一、福建事变是顺应时势要求、合乎民心所向的爱国行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之后,又进攻上海、热河,占领山海关,侵略魔爪逼我腹地。中华民族面临国破种灭的严重危机。而蒋介石统治集团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  相似文献   

7.
光阴荏苒,轰动全国、抗日反蒋的闽变迄今已是七十周年了。1932年初,我十九路军将士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英勇杀敌、前仆后继,迫使日军三易其帅,付出伤亡一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举国欢腾,世界震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却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蒋介石认为十九路军的抗日义举破坏了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必须整肃,乃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参加剿共,阴谋借红军之手消灭十九路军。蒋介石对内镇压人民、排除异己,对日妥协投降的政策,严重激化了十九路军官兵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的矛盾。在此国土沦丧、民…  相似文献   

8.
1933年11月,在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下,福建诞生了一个联合共产党、反对蒋介石、主张全民抗战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简称“闽变”)。蒋光鼐就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领导人之一。激流勇退却欲罢不能蒋光鼐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副军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后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十九路军被调往江西对红军作战。这时,蒋光鼐对无休止的连年内战已感到厌倦,同时,对国民党当局软禁胡汉民、李济深,秘密杀害邓演达等反民主的独裁行为更感到震惊和不满,萌生了隐退的念头。便称病离部到上海治疗,结果一去不返,经蒋介石屡征  相似文献   

9.
樊振 《前进论坛》2013,(2):42-44
正1933年11月20日,被派往福建剿共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简称"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联合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州发动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于22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据南京二十一日中央社电:"此次事变为‘第三党’所怂恿"。电文所指"第三党"正是1930年8月由邓演达在上海创建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福建事变失败后易名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月28日夜,侵华日军突然进攻上海,国民党第19路军在代总指挥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19路军和蔡廷锴将军因此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不久,第19路军被蒋介石凋往福建围剿红军。1933年11月间,蔡廷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了中华  相似文献   

11.
李非 《中国人大》2010,(2):49-49
李济深,从早年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到追随孙中山,到反蒋独裁,支持团结抗日,三次被蒋介石“永远开除国民党党籍”,到拥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当选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国为民奔波60余载,皆因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使然。  相似文献   

12.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13.
庾新顺 《当代广西》2014,(18):49-50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战。八桂奋起"焦土抗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广西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通电全国,抨击蒋  相似文献   

14.
庾新顺 《传承》2014,(9):4-7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桂系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的转变,使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在桂南昆仑关,爱国将士浴血鏖战,气壮山河;在桂柳会战中,桂林守军惨烈阻击,血铸忠魂。中共广西党组织秉持民族大义,高举团结抗日旗帜,机智应对顽固派反共逆流,英勇抗击侵桂日军,彰显八桂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蒙少宁 《前进论坛》2013,(11):41-43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疯狂进犯,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团的坚决抵抗,“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早期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以下称临委会)成员何自坚(之前曾参加龙州起义,任红八军第一纵队上校司令。起义失败后辗转香港。1930年11月,他在港加入临委会。他曾参加邓演达在沪举办训练班、营救邓演达和临委会反蒋宣传等工作)热血沸腾,毅然奔赴上海加入抗战队伍,任国民党十九路军补充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何自坚率队在淞沪战线(主要在太仓前线)激战多月,击溃日军多次进攻,  相似文献   

16.
正黄玉异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1939年,他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身份从事抗日、反蒋、联共的地下工作,同年在福建省永定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新中国成立之初,黄玉昇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是农工党福建地方组织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惟独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党员。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泛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空前胜利。其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实现第三次合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吸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发动福建事变有三个重要会议,第三党领导人都参加了并在会上担任重要角色。第一个会议,是香港会议。10月这是首次筹备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秘密会议,黄琪翔、章伯钧等应李济深、陈铭枢之邀与会。会议讨论决定发动联共反蒋事变,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会后于11月10日,陈铭枢、蒋光鼐、黄琪翔等前往福州。随后章伯  相似文献   

19.
13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抗击日寇侵略的第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参加反共内战。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影响下,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第三党黄琪翔等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了抗  相似文献   

20.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转向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在这场事变发生后不久,就有不少人发出的疑问:身为国民党“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怎么会接受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毅然扣押国民党最高军事领袖蒋介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