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战乱与灾荒导致陕甘宁边区出现经济困境,并引发了党政军民等诸多矛盾,称为边区建设的重大障碍。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融合一起,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化解了党军政民之间的矛盾。这不仅走出了经济困境,而且形成了成熟的群众路线理论,达到了团结与统一的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双拥工作,不仅是根据地渡过经济难关之策,也是加强群众路线之方,更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之脉。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搞好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一、加强各级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一度时期以来,由于强调党政分开,部分同志对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带有普遍性的说法是,既然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党委就不应干预经济工作;如果党委还要抓经济工作,实施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那就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从这种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选集》中的《时局的发展和边区的任务》、《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两篇文章,是任弼时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文中对政权的民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作了深刻论述。任弼时同志认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政权的民主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他早在1941年就说:“民主建设与经济建设,是有相互密切关系的,两者缺一不可,忽视了一方面,另一方面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经济建设是巩固政权的基础。无产阶级的解放,首先是要夺取政权。但革命的最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人民一旦有了自己的政权,他们最大的要求就是不断改善和提高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因此,一个新的人民政权建立之后,必须把注意点放在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4.
白鹤 《学理论》2011,(19):32-3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合抗战需要和陕甘宁边区实际,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进行边区的社会教育建设,从而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改善了边区的基本面貌,支援了抗日战争。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展现出社会教育与抗战、生产紧密联系,依靠群众办教育等特点,这些方法和思想对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7)
抗战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出现日益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为了支持抗战与边区建设,稳定边区金融,1941年9月边区政府决定由边区银行发行"有奖储蓄券",鼓励和培养边区人民节约储蓄,从而推动了边区的节约储蓄运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边区的节约储蓄运动并未收到较好成效,但为党在金融事业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目前存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覆盖面不广、盲区多 ,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必须转变思想 ,采取措施 ,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郝丽媛 《学理论》2012,(11):185-186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党中央的首席根据地,对全国的抗日根据地起着领导示范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妇女教育问题在抗战时期被我党明确地提上日程,在我党和边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下,边区妇女教育取得喜人的成绩。受到教育的边区妇女,地位显著提高,思想观念全面解放,政治觉悟也大有提高,为抗战救国和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边区军民战胜困难、建设边区、保卫边区、支援全国革命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由于延安精神的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前一段时间人们对它的精神内容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概括为两条四条八条的,也有  相似文献   

9.
周挺 《行政论坛》2008,(4):83-86
农村经济能人的崛起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农村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信号,给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即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弱化;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对"经济能人村官"的培训教育与管理监督成为新的课题.应对这一挑战的对策:一是改善领导方式,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二是提高村级党组织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协调好村"两委"关系;四是切实抓好对"经济能人村官"的教育培训工作.而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经济能人治理村庄的发展机制,即营造培育村级致富带头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举机制;建立经济能人治村的教育培训机制和约束与激励机制.引导经济能人治村走上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和谐主要体现在:1.“三三制”包容了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是边区各阶级、各阶层权益和谐分配的制度保障。2.“精兵简政”是政权成本与社会负担得以和谐均衡的政策保证。边区民主政权的和谐建设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所启示:1.必须始终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2.必须充分动员和利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阶层群众等方方面面的力量。3.必须极力追求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格局。  相似文献   

11.
王克明 《求知》2024,(2):36-3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立足街域资源禀赋,汇聚区域发展势能,优化属地营商环境,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街道服务民生、推进平安建设和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势的重要抓手。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街道基层党组织必须抓住推动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把党的经济工作目标化为街道经济工作的灵魂,在领导街域经济发展方面展现有力作为。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在实践上把握"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普选制""三三制"、民主监督及法律法规等,都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总结人民群众的创造,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运用于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使边区成为抗日和民主的模范区。中国式的民主路径就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安排与行为模式。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本质上是一种中国共产党"授权给群众"的制度安排,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治治理中贯彻群众路线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的缘起与边区的具体情况、抗战爆发后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密切相关;边区的干部教育具体分为在职干部教育和学校干部教育两部分,对此两部分的教育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直接领导和组织,其方法多样、形式灵活,但都围绕抗战形势而展开和深入;边区干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来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的整体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经过干部教育和培训,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战争,促进了边区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提高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作用显著,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共政权对边区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温涛 《理论探索》2002,(4):31-3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新时期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创造性地开展 ,就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体做到 :1、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去 ;2、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去 ;3、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去。  相似文献   

16.
继承了苏维埃政权原则的边区参议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设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之后,边区参议会成为合法的政权组织形式;实现了普选的边区参议会使陕甘宁边区民主成为最彻底的民主;边区参议会在各种活动中使"三三制"原则由一个普通的政治原则变成了一个在政治生活中切实施行的实实在在的民主原则。对这一历史问题的探讨,也可以为新时期出现的政治问题提供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4)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济建设的政治经验:必须牢牢树立"没有经济就没有一切"的政治资本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观,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公平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动力观,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必须牢牢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党建观,始终坚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刘开寿 《理论探讨》2004,2(2):102-104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实就是"如何"领导和"如何"执政的问题。江泽民认为,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坚持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规范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使政府依法行政;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各类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必须做好"四个多样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切实转变乡镇党委领导方式,对于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党委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统揽全局、驾驭市场、寻求经济发展新突破的领导能力,为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新的领导方式,必须以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衡量标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从直接协调转向间接调控;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依靠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偏重于经济领域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从管理具体事务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20.
党政“一肩挑”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而形成的一种企业领导模式。“一肩挑”的企业主要负责人能否坚持“两手抓”,首先取决于对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生产经营工作是企业的中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企业里同样是不可偏废的,这些工作对于保证企业的发展方向,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培育企业精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取决于能否对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