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权 《探索》2001,(3):30-32
构建我国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战略高地,是迎接国际挑战和实现我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我国人才战略高地的重点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党政领导人才和科技帅才、将才;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归国创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结构体系、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是构建我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高地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华亭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协调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促进了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第一资源。首钢矿业公司瞄准"创建一流的矿业、开放的矿山"的发展目标,把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各级组织和领导的第一职责,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努力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层次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高层次紧缺人才问题,要切实提高对做好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着力营造人才创业发展的环境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视角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区域竞争中最具潜力的砝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人才观念、用人方略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以经济学视角审视人才资源,更新用人理念,引入市场观念,指导协调人才资源配置,科学地发挥人才效益。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将开发人才资源提到“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将人才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发人才资源高度重视,这对“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我国面向新世…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竞争,人才工作已成为国家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坚定地走人才强省之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谢勇 《求实》2003,(Z1):156-157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国内外竞争环境变化巨大,要适应如此复杂多变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强者,就必须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养适应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潮流的现代化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才。”“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就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而言,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要引导人们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树立‘有人就好办’的思想。”毋庸置疑,企业人才资源的积极开发与管理是当前经营战略的重中之重,是适应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研究人才资源基本特征,分析企业人才资源存在的问题,探求企业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方略,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资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彭艺 《党史文苑》2004,3(8):61-62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思想体系,揭示了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为中国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邓小平对马克思科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对于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10.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对我们做好新时期人才人事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做好人事工作。一、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时代发展已经使人才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兴衰成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是对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根本。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必须构建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做好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机制,营造人才开发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聚集省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激活省内人才,开展了“院士专家八闽行、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工作”三位一体、互相配套、协同推进的人才资源梯次开发活动,拓宽了海外、省外、台港澳人才入闽服务通道和省内人才互动通道,开发了省外、省内两种人才资源,有效地服务项目带动战略、新农村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聚集省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激活省内人才,开展了“院士专家八闽行、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工作”三位一体、互相配套、协同推进的人才资源梯次开发活动,拓宽了海外、省外、台港澳人才人闽服务通道和省内人才互动通道,开发了省外、省内两种人才资源,有效地服务项目带动战略、新农村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2,(7):18-19
统筹推进"三化",实现"三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是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方略。人才是统筹推进"三化"的重要保障。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人才资源开发,不断提高人才服务发展贡献率,对推进"三化"统筹、促进,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战略性资源,同时又是企业的主体。企业问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激烈竞争的运输市场,要全面增强铁路企业的竞争力,保持经济效益高速增长,除了不断深化改革,进行战略和结构调整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抢占人才制高点,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构筑以规模宏大、层次居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人才先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就显得愈益重要,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来认真思考,尽快制订出相应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从而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德峰 《理论研究》2004,(12):44-45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根本。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必须构建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做好地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机制,营造人才开发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人才战略要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曜  王贵生  居艳 《求实》2003,(7):44-46
适应形势,应对挑战,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人才战略要与时俱进,人才工作要唱主戏.江西人才工作要积极调整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努力把江西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为江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通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用人环境.提高人才素质,全县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209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247人。  相似文献   

20.
4月22-23日,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在肥召开。省委书记王太华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努力使我省由人口大省转化为人才资源强省。会议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省人才工作:一是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