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长眠之地。春秋时期之前,人死后挖坑葬之,称之为“墓”。墓的周围既不封土,也不栽树,即“不封不树”。春秋时期,淮阳人为了更好地祭祀祖先,在伏羲氏埋葬的地方,封土以祭,谓之“坟”,合称“坟墓”,自此有了“坟墓”一词。中国的坟头即源于淮阳伏羲的坟墓。后来,因为死者的地位不同,帝王的称陵,诸侯的称冢,圣人的称林,百姓的称坟。从此,太昊陵成为人们对太昊伏羲氏坟墓的称谓。汉代以前,人们为了祭祀祖先、神灵和先贤,  相似文献   

2.
按说,孝敬祖宗是人之常情,孝敬的方法也很多,比如为祖辈造坟便是其一。不过,近闻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委副书记黄某的祖父坟墓之豪华、之气派,却让人有些惊诧:此坟占地近千平方米,从墓基到墓顶约25米,相当于8层楼房之高,全由精美黄岗巨石和钢筋、水泥筑成。黄某为祖父造此坟墓,真不知是作何想法,是想显示“财大气粗”呢,还是想张扬其家族“香火兴旺”? 据说此墓建于1995年,耗时4个月,群众反映其造价80万元,黄某说是18万元。到底花费多少,怕不难算清。只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紫金县作为贫困县,去年人均年收入…  相似文献   

3.
继“遵义会议”会址之后,杨粲墓是贵州境内又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位于遵义城南10公里的皇坟嘴,规模宏大。石刻丰富,为西南巳知宋墓之冠。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一、墓葬情况皇坟嘴原叫“官坟嘴”,地势高峻,四周是重山复岭,下为宽广数丈、萦绕环流的湘江。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宋代白锦堡治,其后成为杨氏家族墓地。陈怀仁《心斋随笔》云:“遵义冉家林侧,有地曰官坟嘴。……乃宣慰杨氏祖茔。其间石墓十余,皆雕镂精工,惜碑记荒没,惟近水竹林有方石,系宣慰杨爱妻田氏墓表”。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说,明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塔林:风穴寺塔林风穴寺塔林位于汝洲市东北九公里的风穴寺附近,是历代风穴寺僧的坟莹群体。“塔”是印度古语“塔婆”(音译)的简称,意为“坟墓”。寺院德高望重的和尚圆寂后,把骨灰葬入地宫,上面建塔,以示纪念。风穴寺原有和尚墓塔15座,按时代划分计唐...  相似文献   

5.
《广东民政》2009,(10):51-52
为落实市政府关于全市专项整治“三道两区”占地毁林建坟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在全市开展占地毁林建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丰顺县在出台一系列专项整治文件的同时,还制订了奖励办法:对在“三道两区”范围内建的坟墓,在2009年11月30日前坟主自行清理的,根据坟墓的年限,每穴坟墓分别给予600元或800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6.
每天清晨,37岁的土家族汉子覃国安都会来到距家200米远的祖坟前,进行打扫。而傍晚。干完农活的覃国安又来到坟前,看看坟墓是否完好如昔。 他说:“这是一项神圣而自豪的使命,我们覃家后裔们责任重大,仅这个月,就有人两次试图在夜里来盗墓,但都没得逞。”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达、人均占有耕地不足一亩的启东市,最近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市范围内平坟扩耕,全面推行建立园林化公墓和存放骨灰的“安息堂”,在短短49天时间里,全市百万人民象水利会战一样,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壮举,共平毁农田中的坟墓20.2万个,搬迁存放骨灰的骨瓶1679万个;全市建起村级集体公墓1047个;建起存放骨灰的安息堂78个;全市平坟扩耕4000多亩。启东市通过平坟扩耕,今昔对比出现了三个不一样:以前农田中荒坟乱家,随处可见,长亭短碑遍布,可谓“田生疖子地生疮”,现在则是田也平地也方,为农业生产实现规模经营和机械…  相似文献   

8.
禹州周定王墓张中欣,王晓峰周定王墓,俗称“朱王坟”,位于禹州市城北五十华里的老官山东麓无梁镇境内。墓区跨由家、王家两个村,郑州l)、平(顶山)公路经墓区东侧纵贯南北,从祁王车站下车西行十华里即至墓区。墓区西部是峰峦起伏的嵩岳余脉,东面濒临广表无垠的豫...  相似文献   

9.
在十三陵长陵后,层峦叠嶂的天寿山山坡上,新添了一座坟墓——抗日爱国将领吴克仁将军墓。墓基座用石头砌成,大理石铺就;洁白的汉白玉墓碑上,精心镌刻着张学良将军亲笔书写的苍劲的碑文:“抗日殉国将领吴克仁将军之墓”;墓的周围被苍翠的松树环抱,庄严肃穆。站在这里,一种对将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敬意油然而生。吴克仁将军生于1894年,原是张学良将军的部下,国民党67军军长。1937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轰动全国、震惊中纪委的重庆副厅级干部冯文超因修建豪坟豪宅、涉嫌经济犯罪被逮捕。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干部,冯文超大兴土木,历时3年,为自己修建一座占地1亩,仅工钱就近10万元的“极品”活人墓。随后,冯文超花费200万元修建的一座5层豪宅也被曝光。" 无独有偶,陕西省延川县一名镇党委书记,不久前竟在他人承包的果园里,强行为其岳父修建豪华坟墓,共砍伐果树23棵。" 农村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是对农民权益最直接、最具体、最实在的保护。而身为当…  相似文献   

11.
刘一曙 《世纪行》2008,(5):42-43
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东部北麓,有一座为唐才常等烈士修建的烈士陵园.即庚子革命先烈墓。此墓座南朝北,依山而筑,由牌坊、墓道、纪念亭和坟墓几部分组成。其牌坊位于武昌区八一路北面40米处;纪念亭和坟墓座落在洪山的东部北面山坡;牌坊为四柱三门。四柱边围各为0.8米,上有莲花浮雕.整个牌高约10米,宽约11米.面北背南:正面上额刻有“庚子革命先烈墓道”八个大字。钢筋水泥结构.建筑古朴庄严。  相似文献   

12.
胡曾点滴     
胡曾墓地。据《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本一三四卷)“陵墓”条载:“唐胡曾墓,在府城西三十里。《名胜志》:‘汉南从事胡曾墓,在县西狄田村。’”“狄”字显然为“秋”字之误。经过实地考查,得知“秋田村”即今邵阳县梽木山区的梽木山村。该地至今还残存着胡曾的坟墓与墓碑,只是将被水淹了。由此可证胡曾是邵阳人,而非长沙人。  相似文献   

13.
从辽宁省抚顺市情况看,殡葬改革出现了三个回潮:一是乱埋乱葬回潮。该市人民政府1993年入市《关于全市开展平坟植树的布告》后,一年间,全市环城林带和城乡结合部的山林所有坟头骤然消失、可不到二年间,乱理乱葬又严重回潮。群众个人购墓碑,任意遗址随地埋葬,甚至风景区里也有立碑坟墓;个别园林管理部门、林业部门的护林人员、管理人员、个体山林承包者,以廉价收费的方式,开辟坟场,30元至50元即可埋葬一具骨灰。致使环城林带成为乱埋乱葬的“合理”坟场。全市有乱理乱葬坟穴3000多座。二是非法生产经营格木回潮。6月9日抚顺市殡葬…  相似文献   

14.
牺牲——历史上,伟岸的牺牲已经固定;现实中,无谓的牺牲必须减少。 “9·18”的笛声长鸣。时光立刻被拉到历史之中。抗战,全民族的抗战。重庆空军坟,是中国最大的空军实葬墓地;一份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的学生名单(包括分校)上说,1931年春到1937年抗战前,航校共培训学员500多人,浙江籍学生占到1/5强约有百人。同在这份名单上,平均三四人中就有一人在抗战中阵亡。  相似文献   

15.
魏顺光 《求索》2014,(4):159-163
考察巴县档案发现,清代中期发生了大量“藉坟滋讼”案件。该现象表明,懦家提倡的“无讼”主张可能同现实生活之问存在一定距离,至少到了清代中期社会,“无讼”或许更多表现为观念层面上的一种理想追求。此种追求会被官府贯彻到司法实践之中,官府在处理案件的策略上仍然是以“息讼”为主要目的。然而,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和诉讼文化的影响,普通民众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对于诉讼并非畏惧。尽管从“藉坟滋讼”现象很难得出清代社会的诉讼风气就是“健讼”的结论,然而,之前学界一直认为清代民众受“氏讼”和“畏讼”观念的影响而惧怕打官司的论点应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人没死就造坟,俗称“活墓”或“活人墓”。在国家级贫困县区重庆黔江,一位副厅级干部耗资几十万元大兴土木为自己修筑起一座豪华气派的“活墓”,并树碑立传,刻写“富爵至五品”等碑文,震惊中纪委,轰动全国。 官员修建“活基”事件,传递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其中泛起的迷信沉渣和腐败流毒,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与忧思  相似文献   

17.
你代表谁     
这件事现在已被说得很多了:有几个“国人”骑上华尔街著名的公牛拍照,被北京某电视台女主持人发现,将照片发到博客,并配以担忧国人素质的言论,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国人陋习的反思;随后有评论转引“其他国家游客也骑牛”的新发现,便又觉得“骑牛事件并没那么严重”,还有评论认为:“别人做得,我们为何做不得?”  相似文献   

18.
高耀 《协商论坛》2008,(11):62-62
渥道夫在一家超级市场担任收款员,有一天,他与一位中年妇女发生了争执。 “小伙子,我已经将50美金交给你了。”中年妇女说。 “尊敬的女士,”渥道夫说,“我并没收到您给我的50美金呀,超市有自动监视设备,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谁是谁非就很清楚了。”中年妇女跟着他去了。录像表明:当中年妇女把钱放到桌子上时,前面的一位顾客顺手牵羊给拿走了。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0,(2):9-9
“曹操都出来了,刘备还在彭山躺着好寂寞。”有媒体报道,自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发现曹操墓后,沉寂已久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牧马乡莲花村占地100多亩的“皇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彭山人心中,这里就是刘备墓所在地。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特别是落后、边远、贫困地区,人死后几乎都采用土葬;在乡村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去世后也大多土葬于家乡的土地上;城市居民死后火葬者居多,但有的尸体虽火化了,骨灰却被亲人带回老家安葬在祖茔里,同样垒起一冢坟来。过去是一族人一祖茔,现在另立“门户”各自在承包地里选择“风水宝地”者大有人在,并有抬头趋势;山坡上、耕地里、树林中随处可见三冢两冢的坟堆。  火葬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可以节约经费开支,为什么不被普遍采用呢?一是千百年的传统一代代相传,老人死后埋冢坟立块碑,逢年过节后人依坟祭祀祖人,以表孝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