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将“推进民主”、“价值观输出”作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战略的本质是以美国式的民主为标准,赤裸裸地推行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实现后冷战时代“美国治下的和平”,表现出美国的反民主、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相似文献   

2.
赵海建 《党建文汇》2011,(10):15-15
在债务危机之下,美国的“穷政府”现象已经为市场熟知.人们往往会以“穷政府”的现象推断出美国经济地位衰落、美元地位下降乃至崩溃的结论。但实际上,在美国“穷政府”背后,却伫立着“富企业”。在危机时有助于支撑美国经济地位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侯金亮 《廉政瞭望》2011,(21):56-57
时下.美国的“一个人”和“一个运动”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去世,令人叹息,他极具天才式的创新,正为无数人所谈论,他被尊称为“美国的骄傲”,其成功与美国社会的整体环境息息相关。而一场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有发展成“占领美国”之势,蔓延到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丹佛等50多个大城市。示威者称他们将很快占领近150座美国城市,并准备在室外过冬,打一场持久战。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为了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以“民主和人权”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秩序,实现美国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全球战略,巩固冷战成果、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保护美国安全、维护美国单极世界,适应“美国制下的民主”的国际战略需要,美国积极扶持南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这成为冷战后美国在南亚意识形态战略利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有句俗话:“世上有两件事你逃不过:一件是死亡,另一件就是缴税。” 在美国,税法规定了“宽免额”,该概念类似于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起征点”或“免征额”。但个人所得税“宽免额”不固定。一般来说,美国个税法规定的“宽免额”约为7500美元,这个数额是按年收入计算的。由于美国最低法定年薪都有上万美元,因此几乎每个有收入的人都必须缴税。  相似文献   

6.
“花园城市”、“瑞得本体系”和“邻里单元”是设计规划和新城镇的建设理念。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共设施的建设,这为城市建设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恰当的契机。其中,“河谷项目”和“绿带城镇”的规划与实施。是迈向美国新城镇建设的肇始,特别是“绿带城镇”建设在选址、总体规划、移民选择、商业与城市管理的布局和教育等诸多城镇要素为迈向美国新城镇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据《环球时报》报道,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弹达到惊人程度。在不少美国人看来,这是奥巴马为美国抱回来的巨型糖衣炮弹,欧洲正悄悄地给奥巴马戴上“紧箍咒”,借此操纵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盟国,都有人呼吁奥巴马“如果是男人,就退掉诺贝尔和平奖”,或者要求他在领奖时,向世界说明他作为美国总统,“保留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经纬 《党课》2014,(19):85-89
日前,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军开始对宗教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英文缩写为“ISIS”)发动定点空袭,冀望以直接的武力介入来帮助伊拉克新政府遏制“ISIS”的地区扩张步伐。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向宣称反对在伊拉克开战,如今授权美军在伊拉克动武,令人颇感意外,也引发诸多疑问:美国为何选在此时对“ISIS”实施空袭?这是否意味着已经从伊拉克撤军的美国将再陷战争泥潭呢?  相似文献   

9.
布什主义的诱惑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讲话,后来,这一思想被冠名为“门罗主义”。此后,几乎每一个美国总统都会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义”作为其政治标签或施政理念,小布什也不例外。“9·11”事件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催生了“布什主义”。它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何谓布什主义在美国决策者看来,“9·11”事件之后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时的情形十分相似,他们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大战略,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在“9·11”事件发生后…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不少地方存在的“革命书店”,其开设者并非美国共产党(下称“美共”),而是美国革命共产党(下称“美革共”)及其支持者。“美革共”被称作美国国内目前最大的“毛主义”组织。它是受我国“文革”影响成立的,党刊名为《革命》。该党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主张在美国发动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23):120-120
“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美,“阶级斗争”突然成为美国人经常使用的“热词”。什么是“阶级斗争”?对眼下的美国来说,就是“99%”对“1%”的较量,是少数社会精英与广大民众间的“一场战争”。贫富差距已成为美国的社会癌症,而造成这一危局的罪魁祸首显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2.
安然公司破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最大的能源企业———安然公司宣布破产,是继9.11事件后的又一震惊世界的事件,美国政坛为之恐慌,美国人民为之愤怒,美国司法机关介入调查,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安然神话”为什么最终破灭?其中教训令人深思,对我国企业发展也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其一,这是“结果经济”的破产。安然公司的一项年度报告中有句名言———“我们只重结果”。只要略懂经济的人都明白,任何经济活动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结果是相对的,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经济活动过程向往的目标。安然公司“只重结果”,并且采取“赢者获得一切”的“压力锅…  相似文献   

13.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学习月刊》2014,(15):36-36
2009年以来,美国多次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弱化、淡化、遏制人民币在东盟成为区域性货币,进而上升为国际性货币,主要采取了六种手段。手段一:“人民币升值”+“购买东盟”论。美国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人民币升值”+“购买东盟”论.“妖魔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扩张效应”主导者。  相似文献   

15.
根据“ 大中东”计划,美国将与欧洲国家一起,“ 帮助”北非和中东地区的 !! 个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进行“ 改革”。美国的“ 好心”不禁令世人诧异:美国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美国又要对中东耍什么花招?首当其冲的阿拉伯国家更是被美国的这一计划所困扰,它们都在为如何应对美国的新挑战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7,(12):51-51
徐启生在11月17日的《光明日报》上报道: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世界巡讲活动15日晚在美国费城举行,中外百余企业家、学者就“中国制造”这一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针对最近美国一些媒体对“中国制造”接连不断地发表失实报道,与会专家强调,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事实上也是与“中国制造”息息相关的。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美国在中国有5万多家企业,直接投资额超过540亿美元。而中国在美国只有1100余家公司,投资总额30亿美元。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产品出口市场,每年以24%的速度增长,换言之,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为美国提供了400多万个就业机会。同时,86%的在中国的美国公司郝有赢利。显然“中国制造”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馨然 《党员文摘》2006,(12):27-28
自“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反恐事业”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然而,就付出与回报来看,这些投入的“性价比”似乎显得比较低,美国政府也因此受到广泛质疑:到底什么是反恐的最有效方法?针对这一疑问,美国反恐专员用最新的反恐科研项目作了回答——毕竟高新科技才是美国真正的“王牌”,依靠蕴含着尖端科技的新设备,美国似乎在尴尬的处境中为自己增加了一点底气。  相似文献   

18.
尚潭 《党建文汇》2005,(4):48-48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美国产煤近10亿吨,但煤矿安全事故中总共只死亡27人,实际上连续3年来,美国煤矿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都低于30人,每百万吨煤死亡人敷在003以下,为什么美国煤矿能实现“高产量低伤亡”?美国矿业安奎与卫生局特其经验总结为“成功三角”,构成这“三角”的三边分别是执法、培训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军果 《唯实》2009,(4):60-65
伴随着美国金融海啸的爆发和蔓延,以“购美国货”、“雇美国人”等提案为代表的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开始出现复兴迹象。如何看待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根源及其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国际经贸关系中的这一新问题,是值得认真研究、深入剖析的。  相似文献   

20.
汪幸福 《党建文汇》2007,(12):44-44
朝鲜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切断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数次轰炸中朝边境上的鸭绿江大桥。不过,当年为炸这座大桥,美国杜鲁门政府与“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