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山西这块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培养和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老干部,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授衔的1613名元帅和将军中,就有徐向前元帅、赵尔陆上将、常乾坤中将等43住山西籍人士。不仅七。此,三晋大地还孕育出了为数众多的将军夫人,据粗略了解,至少有以下40位:王新亭上将夫人田维新壶关县人刘金轩中将夫人田坚沁县人张国华中将夫人樊近真平定县人陈康中将夫人郭青沁水县人周玉成中将夫人王克强武乡县人周希汉中将夫人周旋运城市人倪志亮中将夫人石玉英太谷县。王屏少将夫人郭寒冰祁县人王晓少将夫…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2,(1):59-60
邓聿文在第21期的《小康》上撰文指出:据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几年前曾说过一段令中国人很不爽的话,大意是:不用害怕中国,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以古证今,撒切尔夫人的这个话或许有些武断。不过,撒切尔夫人的“轻看”中国也说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上)成子在当今世界上,解决国际间争端最有效、最通常的作法是政治方式。在政治解决国际问题的过程中,各方主要领导人的直接会见,往往会给问题的解决定下基调。1982年9月22日下午1时20分,一架涂有英国皇家空军标志的VC10型飞机在...  相似文献   

4.
长时间以来,"夫人外交"一直在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领导人的夫人们,也展示了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张茜:新中国"夫人外交"第一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活动中,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夫人外交"困局。一些国家领导人访华都带夫人一起来,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夫人参与接待,常常是临时拉人,接待工作效果不佳,甚至被认为是对妇女不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陈毅动员夫人张茜出来,专门做外交工作和夫人工作。张茜作为中国外长夫人的第一次外事活动,是代表陈毅出席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和经济代表团的宴会。  相似文献   

5.
龙明 《党课》2012,(10):26-30
她是德国现任总理,被媒体称为“欧洲的管家”,也常被人拿来与英国前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但她在35岁以前,竟然是一个与政治完全绝缘的物理学家,并把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武侠小说家,他早已为人熟知, 而作为社会评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圈外人士却少有所闻。其实,金庸是行走于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之大侠, 不仅在国内几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单独拜会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获得英国女皇授予的OBE勋衔,并被全球十余所著名学府授予过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7.
候金亮 《廉政瞭望》2011,(13):62-63
拉丁美洲是足球圣地,还有狂欢节的音乐和舞蹈,这都是激情与狂热的象征。动辄上万人参与的狂欢节与足球盛会,锻造了拉美人热情奔放的性格,如此高频度的大型集体活动,也为拉美人热衷政治事务提供了氛围。与近来欧洲一些国家大选中的低投票率形成鲜明对照,拉美各国的投票率多在70%到80%之间。政治竞选本身就是一场狂欢,然而,有道是巾帼不让须眉,拉丁美洲的第一夫人们也跃跃欲试,意图挑战权力的巅峰。  相似文献   

8.
杨飞 《党课》2013,(4):69-71
撒切尔夫人全名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她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曾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纪录。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归根于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的精心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1):119-119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用这段话开启了自己的首相生涯,英国也迎来了第一位女首相。站在唐宁街上,撒切尔夫人对面临的挑战踌躇满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的人性区别于格雷厄姆·沃拉斯在《政治的人性》一书中所关注的人性。在沃拉斯的理论中,人性主要指人的意志、感情、冲动等非理性因素,是认识层面上的人性。而本文探讨的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性,即人的善恶本性。人的本性是善是恶,本不属于政治学研究的领域,但是,人性论却与政治学说息息相关。政治力量的组成,政治机构的形成,政治形态的运行与发展,都和人的本性、社会的本性有关。而且,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行为的好坏也只有放到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大背景上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因此,不从人出发,不从由人构成的社会出发…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官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镰刀锤子的红旗悄然降落,升起了象征俄罗斯的三色旗。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由共产党执政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两年前的同一天,罗马尼亚共产党人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遭处决,在此前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垮台。在世界政治版图上,苏联、东欧这一片红色已成为旧迹。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提起孙中山的伴侣,往往只提早年的元配夫人卢慕贞和晚年的宋庆龄,而不知道这中间还有一位重要的女性——陈粹芬。陪伴孙中山2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至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的1912年,整整20年的时间,是一位名叫陈粹芬的女子,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  相似文献   

14.
沪上英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坚定地执行、捍卫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王大政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她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为世人爱戴和敬仰。宋庆龄的亲属可以说是“满门望族”。她的姐姐宋霭龄是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夫人;她的大弟来于文也担任过行政院院长的高官;她的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庆龄曾告诫她的二弟宋子良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从人情上来说,他们是同胞手足,尤其是宋美龄,宋庆龄和她长期生活…  相似文献   

15.
刘明钢 《湘潮》2012,(7):55-55
南昌起义部队里活跃着一支30余人的女兵队伍。她们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可以说这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批女兵。据资料查证,其中湘籍女兵共有5位,她们是周铁忠、陈兆森、彭援华、文曼魂、陈紫。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4):72-73
2009年10月8日,“天涯社区”出现。篇题为《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莫高窟前丑陋一幕现形记》的帖子,称一位团长夫人不满景区讲解员制止其触摸壁画而动手打人,一时引起众多网友关注。随后,有网友对“打人者”展开人肉搜索,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打人者的姓名、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被公布在网络上。  相似文献   

17.
1983年5月14日,胡乔木在《会见美国记者白修德的谈话》中谈到江青的“残忍”时说:“我可以告诉你这样一件事。江青陪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夫人去天津附近的小靳庄参观(她认为小靳庄是她的一个代表作),他们的汽车在路上撞死了一个人,马科斯夫人要求赶快停车,但江青拒绝停车。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江青的人格,即使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她也是多么残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  相似文献   

18.
秦桧送错鱼     
秦桧当宰相时,宪圣皇后有一天召秦桧夫人人宫赐宴,其中有一道菜是清蒸淮河青鱼。皇后问秦桧夫人:“你吃过这种鱼吗?”秦桧夫人说:“这种鱼我吃很久了,而且比这个更大、更鲜,我明天就送一些进宫来。”  相似文献   

19.
姜丽红 《理论文萃》2006,(2):58-62,64
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作为有限的社会存在无法独自生存而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而必然产生的。“从本质上讲,政治是为人的幸福和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政治的最高理想是人间善的生活。”①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冲突、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某些人性弱点的暴露把“追求人间善”这种政治应有之意掩盖甚至扭曲了。世俗社会的纷繁复杂也使这种追求不可能明朗清晰的呈现,于是,它渐渐地被人们疏忽或者遗忘了。而在另一种被纯净了的社会中,这种政治的追求被完整地凸显出来,这种纯净的社会就是历代思想家们作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所描述的“乌托邦”,透过这种纯净没有杂质的社会,我们更能透析政治生活的意义。而这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尤以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本文就试图以此为例,探析一下在政治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中所体现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敏感而紧张的批陈整风运动中,天安门城楼上出现了美国人身影,打破了"正副统帅"肩并肩的"文革"模式1970年10月1日这一天,北京秋高气爽。参加庆祝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各界群众,一大早就汇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两个熟悉而特殊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就是中国人熟知的老朋友、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和夫人。刚从陕北志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