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据专家分析,可以把人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有10%的人是懂得自我管理的;第二类:有80%的人是需要被管理的;第三类:剩下10%的人是属于管理无效的。你属于哪类人?如果是第一类,恭喜你,你是了不起的人,公司不但不会管你,还会授权给你。因为你能自律自强,自我管理,肯定很容易成功。如果你属于第三类,对不起,公司也不会管你,你的最佳选择是离开,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既不懂得自我管理又不接受别人管理的人在这里可以取得成功的。如果你是第二类人,请接受我们的严格管理,真正的人性化管理。谈到“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微笑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你满面冰霜、横眉冷眼,一个人对你面带笑容、温暖如春,他们同时需要你作出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回答当然是后者。  相似文献   

3.
这是香港电台主持人、儿童心理学导师梁继璋写给儿子的“备忘录”——1.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做真朋友。  相似文献   

4.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5.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6.
百川 《求贤》2006,(1):26-26
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这样写道: 你今天做的善事可能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你帮助别人可能会被人认为你是出于自私的目的,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帮助别人;人坦诚待人可能会受到伤害,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坦诚待人……  相似文献   

7.
何谓礼貌?从浅处来说,就是待人客气点儿,此乃个人的处事习惯;往深处讲,它体现着人的品行,是伦理的基础,是安定的条件,是人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人的前提。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你觉得别人没有把你当人看;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别人觉得你没把别人当人看;这时,礼貌伤及的是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不礼貌的时候,别人没把自己当人;而你对别人不礼貌的时候,你也没把自己当人:这时,礼貌体现的是人的自爱。自尊与自爱是人的美德,美德往往脆弱,易受伤害。即如“礼貌”,恃财可以自傲,恃权可以自傲,恃貌可以自傲,恃强可以自傲,恃才…  相似文献   

8.
腰围的粗细     
快乐大叔 《党课》2013,(7):95-97
如果问你朴载相是谁,你肯定会发愣,可要是问你鸟叔是谁,你就会抢答了——就是唱《江南style》、跳“骑马舞”的那个韩国人。没错,加10分!朴载相就是鸟叔,  相似文献   

9.
说话的学问     
“你会说话吗?”这样问你,你一定觉得可笑,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可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众言妙语     
《党的建设》2014,(4):52-52
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法国哲学家德尼·狄德罗 能看到多远过去,就能看到多远未来。——英国历史学家温斯顿·丘吉尔 如果你不是经常遇到挫折,这表明你做的事情没有很大的创新性。——美国电影人伍迪:艾伦  相似文献   

11.
卢诗韵 《党课》2012,(18):89-89
当你还是年轻人,你认为世界就是需要热血。你带着你的行囊,开始你的旅行。到了第一站,你停下来,安排妥当,一腔的热情还没有释放。当你拿起手里的乐器,弹奏你认为最展现自己的节奏,弹完却发现没有人在听。你苦笑着摇头,旁边的人走过来说,兄弟,你占了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随风 《求贤》2008,(12):24-24
那个学生答:“不重要,讨厌死了!”老师说:“但是10个好朋友留不住你,你却为了他一个人离开。你说,这个人重不重要呢?”敌对的关系有时要比爱的关系来得更深沉,恨一个人要比爱一个人付出更多的情感。你若一直处于跟某个人的抗争中,慢慢就会失去自己:当你把整个焦点都集中在那个人身上时,他就涵盖了你的整个世界,成为你生命的重心。这样的结局,是你愿意的吗?  相似文献   

13.
当你在车站、机场、广场,听到“可美”、“可得”、“中”等略带粗犷的对答,你会想,这是一群河南人;当你在餐馆,看到旁边的人在吃着烩面、烩菜,或者扣碗、胡辣汤,你会猜,这也是河南人;当你看见一群敦实身材、皮肤黝黑、四方脸的人,挎着娃娃,横穿马路,杂乱无序,你会想,这或许还是河南人……  相似文献   

14.
不知道你的姓名,没见过你的背影,为什么你总在无怨无悔地奉献爱心?不是你的远亲,不是你的近邻,为什么你常伸出有力的双手,帮助一个又一个需要关爱的人?其实你的行动已告诉我,你的付出既不为扬名,也不图回赠,因为你是不图名利的公益人。  相似文献   

15.
多心     
《党课》2009,(6):76-76
有时候,你难免多心。心眼儿一多,对许多小事就跟着过敏。于是,别人多看你一眼,你便觉得他对你有敌意;别人少看你一眼,你又认定是他故意对你冷落。多心的人注定活得辛苦,因为情绪太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多心的人总东想西想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16.
秋仙 《求贤》2011,(12):27-27
信任一个人有时需要许多时间.倘若你只信任那些能够讨你欢心的人.那是毫无意义的:倘若你信任你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那你就是一个傻瓜;倘若你毫不犹豫、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个人,那你就可能也会那么快地被你所信任的那个人背弃:倘若你只是出于某种肤浅的需要去信任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尊严与金钱     
吴汾 《廉政瞭望》2004,(6):52-52
我常坐地铁,有时会在地铁里遇到讨钱要的人。遇到那些生活确是有难处、境遇确实很糟糕的人,给他们些许帮助是人之常情。可有时,我并不想拿钱给他(她)们,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因为站在你面前和你讨钱要的人,是一个可以比较自如行走的人;是一个你经常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魔术     
语言这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门学问。我们天天说话,也天天都在听人说话,可对“语言的魔术”却懂得很少。往往是不经意间,就被人糊弄过去,有时甚至不明白是自己糊涂、别人糊涂、还是那事情本来糊涂。  比如说,你去买皮鞋,旁边有人对你说:“这皮鞋样式虽然一般,但是皮子好嘛!”你就觉得这皮鞋是可以买的。如果旁边又有人向你说:“这皮鞋皮子虽然好,但样式太一般了!”你就觉得这皮鞋似乎不该买。如果你打不定主意,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两个人的话有啥不同时,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合乎实际的,只不过那“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19.
银杳     
郭沫若 《党课》2012,(18):119-120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13):114-114
帮助下属:无论你是高管还是个小组长,都是别人的上司。然而,你的下属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听话”,也不可能没有失误或错误。他们虽然不能像上司一样能直接提拔你,但却是给你做事的人。只有下属的工作做得出色了,你的工作才能增色。那就多关心帮助你的下属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