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上为人,在待人处世时,有一条很重要的规矩,就是懂得怎样把握好一定的尺度,能得寸即得寸,能得尺再得尺,适可而止。因时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有理、有利、有节。遇事有节制,见好就收,得寸不进尺,得陇不望蜀,得饶人处且饶人。  相似文献   

2.
如何吸引广告客户,增加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笔者认为要围绕广告价格特点,大打心理战,变“得寸进尺”为“得尺进寸”,让客户“短痛”不“长痛”,通过降低客户的期望值,提高客户对其他广告方案的满意度;通过降低客户的损失感,提高客户的心理刺激,促使客户作出购买决策。同时,要运用客户对同样价差反应不相同的特点,争取同“大客户”做“小交易”,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更大范围增加广告收入。  相似文献   

3.
刘伟 《湘潮》2010,(11):29-30
在被毛泽东称为“西方山洞”的滴水洞,这里有毛家的祖居地--东茅塘,这里流传着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墓地的种种传说,还保存着1966年毛泽东回家乡时住过的一号楼。毛泽东祖父墓的墓碑就陈列在一号楼,墓碑长约3尺,宽1尺,厚3寸,棱角分明,系祁阳石雕刻,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乃全 《先锋队》2014,(10):25-25
前不久,与一位村干部交谈,他说做村干部最深的体会是"干一寸胜过说一尺"。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这位村干部之所以连选连任,且得到乡亲们的信任与支持,看来就得益于他"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中华密鉴     
<正>汉·西岳华山庙碑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立于陕西华阴县西岳庙中,目前一般认为作者为郭香察。其书于整饬端严中饶有变化。《金石萃编》载:碑高7尺7寸,宽3尺6寸,字共22行,满行37字。明嘉靖34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  相似文献   

6.
苗族织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888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编号:Ⅷ—105 项目名称:苗族织锦技艺 发布时间:2008年6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麻江县、雷山县 简介:苗族织锦是以丝、棉等原料织成色彩艳丽、精致美观的锦,制成服饰、背带、裙带、腰带等。织锦方法分为挑织和编织,宽的有尺许,窄的一寸。  相似文献   

7.
家中有个1尺长、6寸宽、4寸高的檀木匣子,那是母亲的一件嫁妆。在60、70年代,它是母亲珍藏得似乎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件宝物。贵重的不是匣子本身,而是母亲往匣子里放的各种各样的“票”:什么布票、粮票、煤油票呀,生病时才能得到的糖票呀,以及家里每次将养了一年多的猪送到食品站后才得到的5斤猪肉票……小时候每次随父母上街前,我总是眼巴巴地盯着母亲藏在抽屉里上了三把锁的那个木匣子。倘若他们从里面拿了一两张“票”,那么保准我在街上能吃到一小碗米粉,或是可扯一块蓝布做一件羡慕已久的新裤权,或是可屁癫屈癫地替父母拎回一,…  相似文献   

8.
正"工匠精神"恰恰聚焦细节,讲究得一寸智慧便得一寸快乐。人们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会有享用不完的乐趣。2016年春天,没有人能预料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一部正儿八经的央视纪录片,会在B站这种"不正经"的网络社区爆红。"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纪录片导演陈黛曦说,"踏中年轻观众心灵的,是凝结在器物身上一代代御工的智慧与匠心,也是职业的崇高。"  相似文献   

9.
傅兴国 《党建》2015,(2):25-26
<正>思想教育是建党、强党、兴党的生命线。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现实中,领导干部出问题,归根溯源是思想上的问题、信念上的问题。"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加强思想教育,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坚守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生命线,下大力气解决学而不信、学而不化、学而不用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他勉励离退休老同志要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以身作则,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同志,把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是理所应当的,但最可怕的是退休后接受的政治教育减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含义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级别的上制,佩剑长三尺,所以又用"三尺"来指定剑。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则提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这个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绅带。《礼记·玉藻》载:"绅长制,士三尺。"郑玄解释说,"绅,  相似文献   

12.
林海     
老舍 《党课》2012,(16):124-125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中原王朝进入夏商之际,进入青铜时代的沈阳先民以一把短剑走天涯,他们中的部族头领或是军队将领,抑或有身份的贵族或士人,总是剑不离身。他们的佩剑不是李益《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中的“平戎七尺剑”,而是杜甫《重经绍陵》笔下的“风尘三尺剑”,甚至比“三尺”还要短,大约是今天的一尺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但含义却各不相同。例如,"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什么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级别的上制,佩剑长三尺,所以又用"三尺"来指剑。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则提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大家千万别误会这"三尺"是王勃的身高,王勃可不是侏儒。这个"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绅带。《礼记·玉藻》载:"绅  相似文献   

15.
廉政漫画     
《天津支部生活》2006,(6):35-35
战国时期的“蔽竹”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举报箱”。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李悝首先帮助魏文侯建立了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官府在人们不常走的街道设立了“蔽竹”,就是一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竹简塞入筒内。后来,李悝还专门把设立“蔽竹”的经验写进他的著作《法经》中。  相似文献   

16.
王文山 《奋斗》2009,(1):63-63
小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母亲身边总也离不了她的三件宝。第一件宝是她和父亲结婚时.接受娘家老妈陪送的长方形描金木匾匣。约一尺多长.五寸宽.厚度有四寸左右.刷着珠红色油漆。上盖儿和四周用金粉画的龙凤呈祥和蟠长、云子卷等图案。母亲用她装针线、顶针儿、剪子、压底儿刀。我8岁那年耍皮影时偷着把里边的东西全倒出来.用它做影箱.装影人子.母亲做活找不着针线了气得打我三匾匣盖儿。  相似文献   

17.
荨 追 念 往 昔 ,缅 怀 先 人 ,是 人 类荨荨共 有 的 情 怀 。 运 用 得 好 ,可 以 对 今荨人 和 后 人 起 到 教 育 、激 励 、鼓 舞 的荨荨作 用 , 引 导 人 们 发 扬 光 荣 传 统 ,继荨荨承 前 辈 遗 志 ,不 忘 过 去 ,珍 惜 现 在 ,荨把 工 作 搞 得 更 好 , 日 子 过 得 更 美 。荨荨比 如 前 不 久 对 改 革 开 放 总 设 计 师荨邓 小 平 百 年 诞 辰 的 纪 念 ,就 有 非 同荨荨寻 常 的 重 大 意 义 ,收 到 了 良 好 的 效荨果。荨荨 但 是 ,凡 事 都 应 该 把 握 住 一 个荨荨尺 度 ,纪 念 活 动 也 如 此 ,不 能 搞 偏荨了 方 …  相似文献   

18.
正视官位     
正视官位张英林分别多年的老朋友、旧同事相逢,难免要畅叙别后生活收获,也常常会谈起哪位青云得步,地位令人仰目,哪位工作多年,连个副股级都没混上,似乎枉活。这种议论经常能听到,仿佛官位成了走仕途的朋友们衡量人生成败得失的一把速算尺。我对此论不敢全信,因为...  相似文献   

19.
要懂得低头     
有人问哲学家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答:“三尺!”“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相似文献   

20.
山(小小说)     
太行山深处有个小山村,山村后的大山前矗立着一座碑,石碑身高1丈2尺,宽3尺,厚7寸。它面对入山进城的大道,肖向苍郁连绵的山梁。 人们常常都会看到村支书泉大爷来到碑前,用衣袖拂去碑文上的落尘,沉思片刻,然后才上山修树育林。也常常见到泉大爷的老伴秀奶奶抱着小孙子来到碑前,用一种深沉的眼光看那碑身中央仅刻着的一个大字——山。 上了年纪的人们常给后生娃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