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惩罚     
小飞 《廉政瞭望》2005,(7):59-59
我在天安门广场碰到一对母子。儿子40多岁,拉着一辆三轮车,母亲就坐在车里。他们 的装束很土,风尘仆仆,和周围的光鲜格格不入。 我问男子:“你们从哪里来?” 男子说话声音很轻,却带着自豪:“山东,我骑三轮车来的。我娘一辈子最大的心愿是看 看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可是家里太穷。眼看娘86岁了,再不出来,怕将来没有机会了,我一 咬牙就蹬车来了,骑了整整7天呢!”  相似文献   

2.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3.
为希望吆喝     
每天清晨6点,酣梦中的我就会隐隐约约听到一个中年男子的吆喝:“买粽子哟——醪糟汤圆——”我已把这吆喝声作为我按时起床的信号,也作为自己不敢懈怠每一天平凡工作的忠告与鞭策。这是一种传统而落后的行商方式,比坐商要辛苦得多。有一天,我在买他粽子的时候,与他闲聊起来。他说,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他就骑着这辆载有200多斤货物的三轮车沿街叫卖,估计一天至少得骑100多公里路程。我问他一天要吆喝多少次,他笑着说:“没算过,不过我一分钟至少吆喝3次。全天上街14个小时,用于休息的时间不足半小时。”我默算了一下,他一天至少要吆喝2500多次。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他说,他每一次吆喝都是极其认真、卖力的。当我问他生意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2011,(5):49-49
1945年6月,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前的一周,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别墅,问他会不会骑马,朱可夫回答会。斯大林告诉他,他得负责大阅兵那天的检阅,朱可夫大为吃惊,坚持让斯大林本人检阅,但斯大林说自己老了,他还向朱可夫推荐:“我建议你骑那匹自马,布琼尼元帅会指给你看的……”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10):98-99
一个农夫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他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便跳进水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头,农夫却摇头说:“这不是我的。”财神又拿出一把银斧头来,农夫还是摇头。最后,财神拿出了一把铁斧头,农夫说:“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财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起送给了他。  相似文献   

6.
崔文耀 《湘潮》2011,(6):35-37
1971年8月中旬的一天,时任湖南省文艺工作总团团长的我,刚上班就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电话,要我立即赶过去,参加重要会议。我迅即骑自行车来到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值班的秘书告诉我:“赶快去华国锋同志办公室,他正在等你。”我疑惑道:“华国锋找我?”他说:“是,赶快去吧!”我边走边想,  相似文献   

7.
顶天立地的彭德怀元帅一生有“三怕”。一怕出名。当年毛主席曾书赠彭帅:“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彭老总知道后,致信毛主席,请求将“惟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雄红军”。二怕言过其实。《保卫延安》这本书翔实记述了彭老总的巨大功绩。彭老总看后,建议作者重新修改,他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物,把我写得太高了我有点害怕。”三怕脱离群众。有一次,彭老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偌大的一个公园没有游人,一问才知道是有关部门为了他的安全把群众赶走了。彭老总生气地说:“不逛了,免得人家背后骂娘!”  相似文献   

8.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创建平安大道”一样,我从来没有具体想过是给谁看的、针对哪些人的。  相似文献   

10.
1945年6月,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前的一周,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别墅,问他会不会骑马,朱可夫回答会。斯大林告诉他,他得负责大阅兵那天的检阅,朱可夫大为吃惊,坚持让斯大林本人检阅,但斯大林说自己老了,他还向朱可夫推荐:“我建议你骑那匹自马,布琼尼元帅会指给你看的……”  相似文献   

11.
由县委书记骑“倒骑驴”说开去□林雨报载,黑龙江省依兰县有关部门要对骑“倒骑驴”(人力三轮车)的人员征收管理费。县委书记何甫声对此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深入实际当了一回车夫,切身感受到了骑“倒骑驴”挣钱的滋味,并当即作出决定:“倒骑驴”的“管理费”一律减免...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0,(15):71-71
爷爷训孙爷爷每天接送上小学的孙子,很累。爷爷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骑自行车了。”孙子说:“爷爷吹牛,你那时还没自行车高呢。”爷爷觉得话说大了,便解释说:“我是站在凳子上骑的。”爷爷怕孙子怀疑。又红着脸补充道:“不信问你爸,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14.
彭真的智慧     
傅洋 《党史文苑》2001,(5):45-46
我常回忆起父亲的一些教诲。那中间同样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显露着他伟大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关于拍马屁父亲曾经说:拍马屁股,是为了骑马。拍你的马屁,也是为了骑你。谈笑间,父亲将谄媚者的嘴脸揭露无遗,也揭示了乐于接受谄媚者的愚蠢。怎样当律师我做律师以后,父亲对我说:某某在旧社会是名律师,蒋介石也很给面子。有人被抓找他求情,他也不问案情,收了金条,找蒋说一下,就能放人。解放后,有一次,他为一个坏人向毛主席求情,他也不清楚那人做了什么。主席要我处理。我把那人的案卷调来看了一天,看完心中有了底,把全部案卷送…  相似文献   

15.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16.
偏爱霉干菜 有一次,周恩来与贺龙元帅同在杭州楼外楼饭店用餐。因为周恩来是“回头客”,饭店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便特意为他烹制了两道菜:干菜蒸肉、虾仁干菜汤。服务员把这两道菜送上餐桌时,周恩来高兴地指着干菜汤对贺龙元帅说:“你尝尝,看我家乡的这个汤,比你喜欢的酸辣汤如何?”贺龙元帅仔细品尝之后,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17.
小风 《学习导报》2012,(6):50-50
偏爱霉干菜 有一次,周恩来与贺龙元帅同在杭州楼外楼饭店用餐。因为周恩来是“回头客”,饭店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便特意为他烹制了两道菜:干菜蒸肉、虾仁干菜汤。服务员把这两道菜送上餐桌时,周恩来高兴地指着干菜汤对贺龙元帅说:“你尝尝,看我家乡的这个汤,比你喜欢的酸辣汤如何?”贺龙元帅仔细品尝之后,连声叫好!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19.
贤士荐相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10,(8):53-53
战国时,魏文侯继位后,励精图治,但魏文侯在选任谁做宰相的问题上颇费思虑。一次他问大臣李克说:“古人讲,家贫思良妻,国乱择良相,现在我不知道是选魏成子还是翟璜做宰相,你看这二人谁合适呢?”李克说:“臣才疏学浅不能深论,但是观察人的方法还是有的,这就是:做百姓时看他以何人为友,富贵显达时看他向国君举荐何人,  相似文献   

20.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