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集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集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都江堰市灾后如何在新的构架下,针对集镇发展的现状和要求,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优化灾后集镇体系,形成合理的集镇格局,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文章通过对都江堰市灾后集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情况、做法、成效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加快都江堰市灾后集镇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市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的灾后重建打破了原有的城乡边界,将更多的乡镇特别是城郊乡镇、重点集镇纳入了城市重建的范围,扩大了城市半径,给新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与社区事务公开带来了新的课题。关注城市社区重构后的财务运作制度和规范管理,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是灾后重建"后时代"软实力建设一个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闻名遐迩的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世人关注,中央关切。胡锦涛总书记指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要走在全省前列。四川省委、成都市委要求:建设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的示范。  相似文献   

4.
按照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统揽灾后重建工作,都江堰市正努力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  相似文献   

5.
灾后重建,都江堰市以基础设施重建为重点,有序推进重建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统筹力。半年多来,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新开工或复工项同已达290个,总投资387亿元。目前,都江堰市已初步确定了16个城镇安居住房项目和200万平方米的农村统规统建房建设项目,并计划分3年投资133亿元,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城乡永久性安置房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灾后重建中崛起并成为灾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示范和样板。” 都江堰市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从灾后重建启动的那一刻,它就确定了这样非同凡响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以来,都江堰市按照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标准,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围绕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的目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化害为利,坚持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四大基础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创新路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8.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共造成全市309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30多亿元,是全国极重灾区之一。面对灾后十万居民住板房、十万家庭建住房、十万大军在建设等异常艰巨复杂的重建任务,都江堰市按照党中央、  相似文献   

9.
走进都江堰     
"在灾后重建中崛起并成为灾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示范和样板。"都江堰市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从灾后重建启动的那一刻,它就确定了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确立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但是,都江堰市旅游目的地格局还未达成,与国际国内的主要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应优化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布局,合理利用资源与保护性开发并重;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发展理念,实现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改变落后的旅游运作模式,建立一体化旅游圈;加强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国际知名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保都江堰市;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努力推进旅游管理国际化;大力提升市民素养。  相似文献   

11.
向林 《廉政瞭望》2010,(24):63-63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在灾后重建中,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大地震后,都江堰市区50%以上的房屋成为危房,不再适合继续居住;山区和沿山区95%以上房屋垮塌,受灾房屋无法正常使用的家庭估计有7万到8万户。都江堰市是第一个开始灾后重建规划的县市,灾后重建的物权争议自然也在这里率先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3月20日,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第五批项目签约,随着84亿元援建协议的签署,上海援建全部资金悉数落定,达82.5亿元。  相似文献   

14.
灾后重建加快了都江堰市农民集中居住的步伐,农民住房的硬件设施和生活形态的软件改变客观上走在了前面,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却相对滞后,只有提前关注与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后时代的政策体系,才能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华 《先锋队》2011,(11):4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7日至9日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于9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6.
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也是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试点地区,其中鹤鸣村率先在成都市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该村把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结合起来,再次创造出了新的“成都经验”。  相似文献   

17.
“灾后重建,既要解决眼前的居住需要,也要考虑到今后的长远发展,不能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重建不是为了搞一两处做面子,只要有利于群众、有利于长远,该搞多少处就搞多少处。”——都江堰市天马镇党委书记竹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治多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灾后重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工作,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2):50-50
四川省着眼于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社区组织、服务、民主管理、维稳和党建工作考评“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推进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20.
处于城市之尾村落之首的集镇,作为桥梁和纽带,是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过渡性区域,更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前沿阵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集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浙西等地区集镇建设现状来看,集镇所在地一般都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其政治中心地位自然形成。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使集镇已成为带动周边村落组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经济中心。近几年,集镇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巩固和加强,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但相对而言,集镇文化中心地位虽客观存在,但其建设的质量和发展的速度却明显滞后。集镇文化建设已成为集镇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