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价值取向.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重视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管理学研究中鲜有研究如何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员工层面,这给企业培养员工工匠精神以及检验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都带来了挑战。探索工匠精神的内涵,聚焦员工的工匠行为,通过对201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梳理、焦点小组讨论及对十余位来自澳门和广东的具备工匠质素专职人员的访谈,得出了构成员工工匠行为五个维度:职业承诺、职业使命感、工作投入与自我表达、尽责以及创新。  相似文献   

3.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分别提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来,"三种精神"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更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以及实践领域探讨落实的焦点。通过对"三种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通过对高河埂社区模范事迹长廊打造和淮北矿业集团"工匠年薪制"实施的详细分析,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隆平精神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长期的职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和榜样力量,其内涵特征与工匠精神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外在的同向力.立足湖南本土社会环境,深入分析隆平精神融入湖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隆平精神融入湖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从构建育人模式、建设实践基地、创建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隆平精神融入湖南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职业中所体现的精神——职业精神,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具有各自独特的精神内涵。几百年来,职业(Calling)被看作是上帝的召唤,是个人在现世的责任和义务,这一思想在西方有着浓厚的宗教背景,它不仅一度被认为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而且也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应如何看待职业的理念和参照。本文从基督新教伦理出发来追溯"职业"和"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历史,力图通过考察西方资本主义背后的职业精神和宗教背景,以及它作为现代敬业精神的渊源,为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精神"注入更多信仰内涵和责任意识,倡导在作为国家意识和国民意识的不同层面中,取得对职业精神的新的认同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源、"中国制造"的软实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企业打造"百年老店"的"金钥匙"。但是,近年来,由于工作标准不高、急功近利、劣币驱逐良币等原因,导致"工匠精神"严重缺失。要通过强化价值激励、创新教育培训、完善政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行各业,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活力添动力。  相似文献   

7.
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急需大量“工匠湘军”,培育学生“芙蓉工匠”精神是湖南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从“芙蓉工匠”精神应具备的素养模型分析了其深刻内涵,阐述了“芙蓉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基于“芙蓉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关键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建立“芙蓉工匠”精神培育新格局、组建高水平的“芙蓉工匠”型教师队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和营造校企协同育人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有效的培育对策,以期为湖南高职教育培育“芙蓉工匠”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专业、敬业、勤业和精业,其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凝练升华。中国经济转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生存发展民族品牌振兴、高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大学生就业和成长发展都需要当代大学生养成和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养成,思政教育是重要渠道、专业教育是重要阵地、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要手段,实践教育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培育工匠职业素养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的重要支撑点。但目前在多元观念、消费升级、智能制造等强势因素的影响下,培育工匠职业素养在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机制制度、职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我国必须构建提升工匠职业素养的生态体,构筑国家监管与社会支撑相融、企业激励与个人提升共生的培育空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培育提升工匠职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角力中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2016年12月14日,《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入选。将工匠精神放到企业员工层面,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而将工匠精神放到企业领导层面,则工匠精神是一种企业家精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于2015年6月16日正式公布,文件中着重强调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同时,创新精神本身又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关系,是在一定层面上研究企业家精神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系。本文通过两个具体而生动的例证,对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具有对立统一关系这一论点做出了详细论述,并据此认为现阶段中国企业家应更多地采用渐进式创新的方式,坚持不懈地逐步积累创新动力以求突破,才能在双创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范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之一,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培养培育工匠精神是其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利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呼唤的产物,是国家强盛发展的需要。社会责任感是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境界。高职院校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将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相融合,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成就无数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和行家里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政法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法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依托和特色品牌发展的基石,具有独特的理念导向、情操陶冶、精神激励和价值认同功能,在高素质技能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使得前期的"科学"和"民主"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中国社会以及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被看作是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的,一位使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先生—"马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和"马先生",意蕴丰富,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形成了"五四精神",并为其中主要的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极大促进了民众的精神觉醒,特别是对青年一代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推动了真理的传播,特别是推动了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它们还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民主精神促进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科学精神推进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苏兆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诠释,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弘扬苏兆征精神,要立足工会改革,将"苏兆征精神"价值内涵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通过分析苏兆征精神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实践、日常生活层面的多维内涵,从提高政治站位、守住主业主责、践行群众路线、加强队伍建设、打响工会品牌五个路径推进"苏兆征精神"从符号意义走向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孺子牛精神是全国民政系统一贯倡导的行业精神,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士"文化精神体现了责任、道义、良知等卓越的人格品质,以孺子牛精神、"士"文化精神、工匠精神熔铸民政大学精神,彰显民政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履行民政大学使命,助推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塑造民族之魂,体现国家软实力,树立民族自尊心,意义深远。坚定信仰,放大和升华核心价值,不断增强凝聚力有助于抵御西方社会多样化思潮对人们思想、价值观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一方面通过明确民族精神的特点,梳理民族精神的脉络,提出重塑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措施;另一方面阐明了国家信仰的时代内涵及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而对培育民族精神、坚定信仰、体现核心价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既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的有效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弘扬“工匠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善用“大”的资源,汇聚“大”的合力,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贯通课堂、校园和社会,做到“三位一体”。结合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的探索实践分析和总结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综合式实践的具体做法和相应的考核评价。如发挥工会院校优势,落实“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邀请“全国劳模”进校园分享她们的成长故事,强化职业院校的“职业”底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现代数字媒体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堂引入“微头条”自媒体随笔写作教学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借助自媒体“微头条”平台,以随笔的形式发布作品,表达个人见解和思想感情,有助于拓展学生个人的写作和交流空间,提升写作能力,在自媒体平台占有一席之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扩大眼界和胸怀;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诚信精神、工匠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并有助于形成以数字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