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有多方面的表现,如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同步现,社会意识的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看作是人类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阐述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即“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自身固有的规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  相似文献   

4.
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则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即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思想理论观点和表现在人们的社会感情、习惯、信念等方面的社会心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谈到新闻传媒领域,一直使用"新闻宣传工作"这个提法,而这次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一个新提法,即"新闻舆论工作"。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提法变化,而展现出习总书记传媒思想的新理念和新认识。首先,它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新闻传播的条件和背景在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今天的社会存在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人们的社会意识必然也要发生相应变化,以求适应新的社会存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6,(24)
改革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是几年来改革的实践,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的一个大问题。搞得太紧张不行,搞“一刀切”也不行,紧张和划一就束缚改革的进展。现在,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政治改革,文化改革,思想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7.
有人经常会问,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理论灌输吗?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理论灌输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也普遍重视理论灌输的作用。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精神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经常需要将本阶级的意识形态灌输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去,竭力使之内化成为人们的一种共同信念,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重视灌输已成为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特别是在两种制度的斗争从主要以军事对抗的形式转向经济竞争和意识形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通市的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有什么关系? 一种看法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物质利益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存在范畴,一股说,思想政治是属于社会意识。因此,在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问题上,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从制度上处理好物质利益关系,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如在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基本方针,十四届六中全会重申“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现实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大力宣传和强调“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一方针的同时,做了不少建设性工作,然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却不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疑惑: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作为社会意识范畴的精神文明没去重在其决定因素(物质社会存在)的自然推进决定上,却重在主体行为活动——“建设”上,这不是舍本逐末吗?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态度消极,行动怠慢,而重在物质因素、社会存在的自然推进…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来源哲学话语,属于上层思想建筑,它由物质基础决定。无论哪种社会存在方式,都必有相应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存在方式,意识形态可直观表现为人们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赞成或否定的思想认识,是国家政权稳固的思想根源。近年来,随着西方宪政和民主、新自由主义、新儒家、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传播,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作用。高等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思想圣殿,应有责任和义务承担意识领域工作重任,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态是指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是以整体面貌存在和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内化为社会主体的精神结构的心智状态。它是在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精神中介,任何社会存在只有通过社会心态才能上升为社会意识(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意识都直接地来源于社会心态,社会心态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架起了一座精神桥梁。因而只有那些能够同化为社会心态的社会意识,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而不能被同化的社会意识,即使是正确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问:为什么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只能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答案? 答:“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历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两种答案。古往今来,尽管有众多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释。不管他们的答案多么不同,在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只能有或者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只能归结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想超越于这两者之上或把这两者合而为一,提出第三种回答,都只能被视为二元论和折衷主  相似文献   

13.
浅谈市场经济对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影响及其对策尹纬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不仅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正在引起人们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必然对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产...  相似文献   

14.
认识误区一:虚无论。有些人认为,民族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观点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唯物辩证法。就民族精神而言,它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15.
霍荻  韦玮 《学理论》2010,(29):244-24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结合《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解读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为师之道,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对策。全面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群体合力观,建设有梯度的管理团队,综合运用激励手段来完善学生管理,这是新时期辅导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认为,造成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精神文明认识上的偏差,将精神文明混同于“精神”和社会意识,甚至将抓精神文明与发展经济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和哲学上的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何区别与联系?简而言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类改造自然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而哲学上的社会存在则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等观点。社会存在与物…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2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农村人口流动的家庭化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探析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婷  李敏 《学理论》2013,(3):232-233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十八大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哲学角度来说明教师职业道德随着社会发展引起的教师职业的变化而发展,在当前中国所处的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失范现象,建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构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商品经济。马克思主义一条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商品经济的土壤,就会有反映商品货币的意识。就经济活动这一领域而论,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总的看是十分积极的。它告诉人们要尊重价值,奖励先进,淘汰落后,它使整个经济的上升运动如烈马奔腾,一发而不可止。但是商品货币关系,特别是它所派生的  相似文献   

20.
朱执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了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初步理解和接受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十月革命。其局限性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的理解在总体上还比较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