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是经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难题。单位经济犯罪是个人经济犯罪的对称,讨论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要结合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进行。我国现有司法规范规定的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与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比例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新的比例关系。即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应与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经济犯罪侦查僵局是指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基于某种原因造成侦查线索的中断,从而使侦查主体不能合理地对案件事实、作案人或侦查出路等作出唯一肯定性结论的案件侦查状况。经济犯罪侦查僵局具有相对性、关联性、变化性和对抗性等特征,突破经济犯罪侦查僵局需要组织专家"会诊"、重新分析案情、调整侦查部署等。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原因解释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一直是犯罪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国外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解释经济犯罪原因主要理论有理性选择论、差别接触论、力量和诈欺犯罪的一般化论、整合解释论和无规范理论等。其中无规范理论适应了解读经济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即经济犯罪在事实上是个人和经济社会所不可避免的经济偏差行为,只是由于经济形态的改变,而产生了不同形态的经济犯罪。因此,长期以来无规范理论被理论界和实务界作为研究经济犯罪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被广泛引用。在我国,体制变革为经济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资本积累的负面效应是催生经济犯罪的原动力。制度冲突和深层次矛盾为经济犯罪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少数权力腐败是经济犯罪的催生剂,改革时期社会心态的浮躁和相对被剥夺感是经济犯罪的重要思想原因,跨国跨境犯罪是诱发经济犯罪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4.
公职人员实施经济犯罪行为 ,是其特殊的心理动机所支配和驱使的 ,只有认清和把握这些心理状态 ,并建立起完善的防范和矫治经济犯罪心理的法律控制体系与制度 ,才能从根本上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滋生和扩张做到防患于未然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裁经济犯罪 ,警示具有潜在经济犯罪心理意识的其他公职人员 ,健全完善廉洁自律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犯罪案件犯罪过程的复杂性、手段的智能性、空间的跨区域性、现场的不明显性及内外勾结作案等特点,致使侦查工作难度较大。公安机关接办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的时间校短,经验不足,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斗争的需要。因此,必须规范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一是规范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基本工作;二是加强经侦队伍建设;三是狠抓经侦基础业务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具有受害人数多、涉及地域广、办案周期长、涉案金额大、网络敏感度高的显著特点,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数据时代创新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创新预警研判机制、合成作战机制、追赃减损机制、维稳处突机制,形成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李殊辰 《理论前沿》2006,(12):20-21
从认识、需要、意志、语言四个方面对经济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对于揭示经济犯罪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效预防犯罪、揭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犯罪,不仅直接侵害国家、集体或公民的合法经济利益,而且也严重地危害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任何一种经济犯罪行为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要有效地防治经济犯罪,就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的方法,从整体对策上考虑,努力消除滋生经济犯罪的动因和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客观条件。针对经济犯罪的成因及特点,防治经济犯罪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一、建立严密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经济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经济与政治总是紧密相连,并相互影响。经济犯罪行为侵害的不仅是国家、集体或公民在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也…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源具有信息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信息存在形式的公开性、情报素材的多样性、情报获取方式的合法性、情报获取的便捷性等特点。公安经侦部门应从发现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源和提高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收集技术等方面确立经济犯罪情报收集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学界关注的主要议题包括公共服务动机的基本概念、公共服务动机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等。公共服务动机概念的复杂性和内隐性是导致其测量与相关变量关系研究复杂化的主要原因;公共服务动机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存在很多对立的观点,这与动机的复杂性和公共组织环境的复杂性有关;在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方面,需要注意不同方法的局限性问题。未来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需要明确研究出发点、注意研究方法的严谨性、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跨学科角度深化对这一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