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们似乎将刑事审判模式与法官职权的大小简单地等同起来。其实不然,刑事审判模式的核心特征是庭审中法官对哪些事项具有决定权。因此有必要结合刑事审判模式的转型,思考如何对法官职权进行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法官在刑事庭审中承担“搭建庭审框架”和“调控庭审活动”两个部分的程序功能。这两部分的程序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从世界各国刑事庭审程序来看,法官现实的程序功能不尽相同。我国法官在刑事庭审中也承担了“搭建庭审框架”和“调控庭审活动”两部分的程序功能,并尽力在这两个部分的程序功能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刑事卷证以侦查卷证为蓝本,对刑事审判产生决定性影响。庭审严重依赖刑事卷证,是以侦查为中心的表现,同时使控辩不平等,庭审虚置化。其主要原因是官僚体制对文书档案的依赖,充分信赖公权力机关以及司法传统的影响。其消极后果是侦查卷证主导审判,庭审以刑事卷证为中心,庭外裁判也以刑事卷证为基础。要消除刑事卷证对庭审实质化的负面影响,就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庭前法官阅卷产生预断,庭审实现直接言词审理,对庭后裁判做出限制,使庭审真正成为刑事诉讼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的最主要特征,它既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始终的具体工作。要求法官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庭审准备、庭审阶段、法庭教育和执行阶段,都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后,新的审判方式已在我国基本确立。在新刑事审判方式中,审判主体法官是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具体执行者,负责主持、指挥、驾驭庭审活动,并"居中"裁判。刑事审判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庭审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因此,塑造公正、廉洁的刑事审判主体形象,是充分发挥庭审职能,适应新的刑事审判方式的客观要求。本文拟就刑事审判主体形象的基本要求、意义以及如何塑造等问题,作一探讨。一刑事审判主体形象的基本要求刑事审判主体的形象,是法官在刑事审判活动中,通过具体的审理、裁判等执法…  相似文献   

6.
刑事庭审网络直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够强化公众对法庭审判活动的监督,促进法庭审判的规范化并最终提升刑事审判的质量;另一方面,它又存在侵犯公民权利并使刑事审判程序发生异化的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刑事庭审网络直播进行系统地考察,并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对其规范化运作作一宏观上的制度设计,从而有效防范其风险,提升刑事审判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庭审中心主义是保障法庭审判实质性和法院裁判中立性的关键原则,在此种审判模式下各诉讼主体才能够真正富有意义地参加到法庭审判中来。近年来,庭审中心主义在学界备受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也都提及对于庭审中心主义的贯彻和保障。但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在现阶段贯彻和实施庭审中心主义仍面临很多问题,其中诉讼资源不足和法官综合素质不到位是最突出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以完善诉讼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法官诉讼能力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以提高审判效率为导向的刑事缺席审判程序,需要兼顾保障人权,遵循正当程序理念的要求。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就规范而言,程序上法庭审理不完整,控辩平等被损害;证据上被告人供述缺失,证据收集、质证活动受到影响,认证难度增大。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刑事缺席审判的法庭审理可能会出现庭审形式化、辩护权弱化和证明标准空置化的危险。为完善刑事缺席审判的法庭审理,应当确立该类案件证人证言直接言词原则,采取措施便利律师会见,并适度降低证明标准,以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维度上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主导力量,刑事审判主体在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中形态各异。除法官作为重要的刑事审判主体以外,民众参与司法程序成为中外审判主体制度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刑事诉讼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在借鉴国外审判主体制度的基础上,致力于增强司法的民主性,是防止司法腐败、确保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审判进行监督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这种监督不会动摇法官的中立地位,不与检察机关的刑事追诉职能相矛盾.应通过强化对审判程序的监督和限制对不利于被告人的生效裁决的抗诉等方式完善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1.
鉴定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它包括鉴定人资格、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等几个 方面。根据我国目前司法鉴定人制度的现状以及借鉴两大法系有关此制度的成功经验,中国应在加强 对司法鉴定人员的资格认证、培训和管理工作以及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法官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借鉴西方两大法系法官制度的优点,进行三项改革:实行彻底的从律师中选拔法官的制度、大幅度地提高法官的待遇和排除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司法考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通常所言的法官是指具有独特性格的法律人,但在职业化背景下,法官最基本的性格应当是专业、中立、独立。而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法官缺乏这些应有的基本性格。因此,在我国,重塑法官性格对实现法官职业化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官角色伦理分析出发,分析法官职业的本质,从法律的不确定性与法官角色伦理的博弈中引出法官的任职保障制度对于做好"法律世界中"法官的重要价值意义。文章从确保法官职业身份、树立法官职业尊荣、强化法官职业队伍三方面就法官非物质利益保障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希望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对法官职业化进展进行分析梳理,指出问题,找到对策。文中以司法改革“上海方案”为分析对象,该改革方案中针对法官职业化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值得称赞,但也存在一些诸如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科学性,职业化制度保障缺失性,“上海方案”的可复制性等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加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希望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6.
司法独立机制的实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缜密的司法制度,合理的权力配置体制,完善的法律法规等,都对司法独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应为人的因素,在假设其他影响因素都达到完善的情况下,法官在执法工作中的法律信仰、专业素质等各种行为都对司法独立机制的实施效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是确保法官素质、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在当前实现法官职业化,就要进行以高素质 法律人才库为依托的法官选任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将法官职业"去行政化"是我国司法领域改革一直致力于打破的藩篱,是遏制司法行政化的必要一环。深圳的法官职业化改革只是为法官职业化改革点起了"一束光",并需要进一步细化,接下来的法官职业改革至少应该在理顺法院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法官职业选任条件和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应有之义.法官独立的具体制度包括法官选任制度、法官保障制度、法官惩戒制度.我国法官独立的具体制度存在诸多缺失和不健全,应在宪法层面改革审判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审判具体制度,实现现代法治意义上的法官独立.  相似文献   

20.
法官只在枉法裁判时才应受弹劾 ,这一标准符合我们的直觉思维。但法律的或然性以及法官内在思维过程的难以把握性 ,决定了这一标准常常是不切实际的。此标准只能在极有限的范围内保留使用。应该主要采用的是“公信力”标准。公信力是法官之为法官的必要条件。如果法官因其各种关联行为、非关联行为而丧失公信力 ,那么他就应该被弹劾去职。此一标准具有较强的实施便捷性 ,并对法官的违法行为有由表及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