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特效生茸宝是由中西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应用于养鹿业取得良好生茸效果。通过本实验证明,对实验动物失血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具有明显地生血效果;对骨髓细胞中RNA、DNA合成有促进作用;对实验动物的造血功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本实验为特效生茸宝的生茸效果,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茸鹿食盐中毒的诊断1996年2月,某鹿场因饲喂含盐超标准的饲料引起茸鹿中毒,并死亡1头公马鹿。发病情况吉林省某鹿场建于1994年7月,人工饲养茸鹿102头,其中马鹿41头(公16头,母25头),梅花鹿61头(公44头,母17头),分别在4个圈舍饲养。...  相似文献   

3.
1986年,有纯中药配制的饲料添加剂——增茸灵,在吉林龙潭山鹿场 ,对101只雄性成年梅花鹿进行实验,取借了单产增收鲜茸近0.45lg的显著效果(王绍维等1987),但增茸灵对鹿体机能代谢状况有何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鹿饲喂增茸灵对10种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测定,以探讨增茸灵促进茸鹿代谢,增加鹿茸产量的机  相似文献   

4.
马鹿黑茸病是产茸公马鹿的一种新陈代谢疾病 ,常见、多发于饲养户拴养舍饲鹿群。以产茸鹿的茸角黑细短小、畸形、茸毛稀疏或无茸毛为主要特征 ,当地群众谓之黑茸病。病鹿茸角质量劣、产量低 ,且药用价值不高 ,往往滞销 ,使饲养户蒙受较大经济损失。若不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则连年发生 ,严重者可导致产茸鹿死亡。近年来 ,笔者曾诊治该病 3 17例 ,治愈率 10 0 %。1 患病鹿群饲养管理概况秋、冬、春季粗饲料为风干玉米秸 ,每日 5kg/头左右 ,利用率 40 %~ 5 0 %。全年饲喂的精饲料以玉米为主 ,个别饲养户在玉米中配以少量小麦或麸皮、油渣 ,每…  相似文献   

5.
1987年9月至1989年3月新疆农二师21团养鹿场出现了结核病。先后发病90只,发病率为42%,病死54只,病死率为25.2%,发病死亡的多为5~6岁成年鹿。有些患病鹿虽然不死,但影响生茸、产仔,降低经济效益,给养鹿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了控制和消灭鹿结核病,从1989年9月开始我们根据细胞免疫的基本理论,对鹿结核免疫程序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鹿的选择:选择1989~1992年,当年所产仔鹿和1~2周岁的鹿作免疫接种。 2.试验药物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鹿茸(Hartshorn)为中药珍品之一,入药历史至少有两千年。因其疗效卓著而倍受历代医家重视。在中药学经典中,从东汉以前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到最新出版的《中药学》,鹿茸均属必载要药。随着野生资源的日趋减少,鹿茸主要靠人工养鹿而获取。目前我国茸鹿存栏,已超过30万只。然而,由于饲料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地区茸产量较低,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了大幅度提高鹿茸产量,降低其生产成本,我们以中兽医学理论为指导,根据茸鹿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纯植物性中药为原料制成增茸灵。经3年的系统研究证实,该产品对各地区、各种饲养条件下的梅花鹿及马鹿,均有显著的增茸效果。  相似文献   

7.
氯化琥珀胆碱是一种骨骼肌松弛药,服用后能使动物肌肉松弛丧失反抗能力但意识清醒。该药应用鹿的锯茸时间不长。1980年我们采用麻醉枪注射氯化琥珀胆碱锯茸取得了一定成功,由于该药的锯茸剂量与致死剂量极为接近,安全系数小,加之梅花鹿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药物剂量不易掌握,造成20余只死亡和危症。从1981年起,我们采用药原液查滴法计算剂量并由人直接对鹿注射,从而找到了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实用的给药方法。4年来,用该法共注射梅花鹿418只次锯茸,无一死亡和危症,茸完好率100%。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保定2号对茸鹿肌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马再玉,肖映珍,袁厚春(长沙动物园410003)从1991年以来,作者连续3年对三种茸鹿进行大剂量肌注保定2号后,从静脉采血进行了白细胞检测,发现有明显的白细胞减少现象。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动物马鹿...  相似文献   

9.
复方噻胺酮对马鹿锯茸保定的试验近两年我们用复方噻胺酮麻醉马鹿进行锯茸300余头次,安全可靠,省时省力,麻醉鹿苏醒快,无一例死亡。药品及使用方法15%复方噻胺酮及苏醒3号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麻醉剂量为每100kg体重肌注1.5ml,苏醒剂每头鹿静...  相似文献   

10.
马鹿食管破裂临床不常见。笔者曾遇到一例。 发病经过 该鹿系本场所养,2岁,营养良好。1969年7月2日锯茸时,因人员配合不协调,该鹿颈部卡在吊圈(专门用来保定鹿)的月牙板内时间太长,鹿猛烈挣扎,颈部被毛擦掉,皮肤裸露,当时未于重视,7月3日晨饲养员反应,锯茸后该鹿不吃不喝,不反刍,精神不佳,即拨入吊圈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为大幅度提高鹿茸产量,降低其生产成本,增强茸鹿体质,减少疾病发生,我们遵循传统的中兽医学理论,以中药为原料制成饲料添加剂——增茸灵。于1986年在吉林龙潭山鹿场,对101只雄性成年梅花鹿进行试验,取得了平均每只增茸湿重近9市两的显著效果。而且,受试鹿的体质、膘情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鹿:选用体质、年龄及膘情基本相同的健康成年雄性梅花鹿101只,随机分成2个组:试验组55只,对照组46只。试验时两组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相似文献   

12.
司可林 (氯化琥珀胆碱 )为肌肉松弛类药物 ,常用于对动物的保定等。目前许多鹿场改用眠乃宁进行锯茸时对鹿的保定 ,因该药具有安全范围大、适合吹管使用及有特定的拮抗药而被广泛应用。我场根据司可林与眠乃宁价格悬殊、用自制长杆注射器使用方便等特点 ,在准确掌握司可林剂量的前提下 ,保定待锯茸鹿 968例 ,无 1例事故发生 ,取得较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待锯茸鹿 均为本场饲养的塔里木马鹿 ,年龄为 0 .5 3 .0岁 ,临床检查健康状况良好。1.2 司可林 由上海海普制药厂生产 ,每支安瓿含量为 10 0mg/2mL,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为…  相似文献   

13.
实验动物 为我园饲养的梅花鹿,共21头,其中公8头,母13头。分为两组,第1组4头公的6头母的;第2组4头公的7头母的。平均个体无大差异。 实验用料及方法 第1组用Ⅰ号料(玉米62,麸皮15,豆饼20,石沫2,食盐1);第2组用Ⅱ号料(玉米28,麸皮31,豆饼33,高粱5,骨粉2,食盐1)。各饲养1年,青草足量供应,每头鹿平均每天供应1.25公斤。 结果 第1组动物食欲不振,食量小,公鹿产茸细,畸形多,4头共产二叉鲜茸1.6公斤,嗜毛严重,毛不顺,毛色不光泽,整体消瘦,6只母鹿屡配不孕,无一头繁殖。第2组动物膘肥体壮,毛顺有色泽,茸粗壮,产量高,4头公鹿共产两叉鲜茸2.5公斤,无异嗜现象,7只母鹿共生4头仔鹿。其中我们还每组各解剖1只年龄较大鹿,第1组的骨骼表面较粗糙,第2组的骨质坚韧光滑。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是野生动物,人不易接近,诊疗其疾病、锯茸和实验研究都有一定困难。所以解决保定方法就成为重要问题之一,保定的好坏是决定诊疗效果、安全锯茸和顺利进行实验研究的关键问题。过去对梅花鹿多用吊圈、夹圈等保定方法,不仅费人力多,而且也不便于诊疗疾病和实验研究,还不够安全,往往发生伤鹿伤人事故。 关于梅花鹿的化学药物保定法,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报道,但在使用方法和安全有效上还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仔鹿假死的急救仔鹿产出后心脏跳动而呼吸障碍或无呼吸,或心跳、呼吸虽有但昏睡不醒,统称新生仔鹿假死或窒息,如急救不当常发生死亡。假死的原因胎盘或脐带血液循环障碍使临产胎儿缺氧窒息,其因素有:倒生胎儿脐带被自身压迫使胎盘血液循环受阻,娩出缓慢而胎儿缺...  相似文献   

16.
眠乃宁注射液是由二甲苯胺噻嗪等药物经优选配比组成的新型麻醉剂 ,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动物的麻醉与保定。 2 0 0 0年7月 2 1日 ,笔者用该药对永靖县龙汇山特种动物养殖园饲养的 1头公梅花鹿和 1头公马鹿进行了锯茸麻醉保定的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眠乃宁 :由解放军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生产 ,批号9910 19,为 2mL/支注射液 ;苏醒灵 4号 :与眠乃宁同一产地 ,批号 9910 11,为 2mL/支注射液。1.2 动物 公梅花鹿 6岁龄 ,公马鹿 2岁龄 ,均为临床健康 ,体重均约 10 0kg。1.3 方法 采用颈部肌肉快速注射眠乃宁 ,按 2mL/10…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仔鹿溶血病的诊治丁国安姜玉富陈江宁郑瑞峰杨德才李有常单国军(解放军农牧大学兽医院长春130062)新生仔鹿溶血病,在鹿的饲养、管理和临床诊疗中,容易被忽视。近期我们收治了3例,经抢救1例好转2例死亡。1病史特征2例仔鹿为吉林省伊通县新兴乡李某等饲...  相似文献   

18.
马鹿难产时有发生 ,尤其是产头胎的母鹿。大部分难产母鹿经有效助产均能顺利产出胎儿 ,但有个别母鹿胎死腹中 ,采用常规助产法会危及母鹿的生命。对这类病例应迅速采取剖腹产手术 ,才能挽救母鹿的生命。笔者近 2年在鹿场工作中 ,曾先后对 5例死胎孕鹿施行剖腹产手术 ,前 2例因经验不足结果均失败而母鹿死亡 ,2 0 0 1年在母鹿产仔季节进行剖腹产手术 3例 ,均获成功1 手术方法1.1 麻醉与保定 用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研制的鹿眠宝 2号注射液 ,根据母鹿的体格大小、体质状况 ,给予2 .5~ 3 .5mL ,注入母鹿肌肉丰满处 ,经 7~ 1…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 本鹿场1976年发生破伤风3只,死亡2只,治愈1只;1977年发病2只,死亡1只,治愈1只;1979年发病4只,死亡2只,治愈2只。这9只患鹿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途径,有3只母鹿在放牧中蹄叉被利物扎伤引起,有1只育成公鹿,因创伤引起,1只成年公鹿,因割茸消毒不严引起,另外4只公鹿,在配种期互相争偶,被顶破皮肤引起。 (二)临床症状 据观察鹿的破伤风潜伏期在1~20天左右。发病后,表现头颈部肌肉强直,可见采食、咀嚼、吞咽和反刍困难,呈现动作缓慢死板,两眼呆滞,第三眼睑麻痹,瞳孔放大,四肢强直,后期牙关咬紧,饮水采食困难,四肢开张站立如木马状。跌倒时四肢  相似文献   

20.
马鹿眼球摘除术三例雄性成年马鹿3只,因患严重角膜炎治疗无效,患眼视力消失,眼球肿大突出而脱出眼眶,角膜溃烂、疼痛,精神较差,食欲废绝。为防止感染和影响对侧视力而采用眼球摘除手术。计有右眼患鹿1例、左眼患鹿2例,均无不良影响,获得成功。化学保定按马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