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涛 《当代韩国》2014,(4):125-128
正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公元2世纪左右传人越南,公元4世纪传人韩国,公元6世纪传人日本,以中国佛教为核心,以越南佛教、韩国佛教、日本佛教为受容国,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东亚佛教文化圈"。就传播方式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主要是中国佛教,更准确地说,在前近代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传佛教,为此东亚佛教文化圈亦可称之为"汉传佛教文化圈";就传播内容而言,越南、韩国、日本所导人和受容的  相似文献   

2.
佛教在公元2世纪经过多种途径传入越南。在越南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状况,佛教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入世”特征。僧侣们不仅精通佛学,还谙通汉学。他们积极参与朝政、外交、文化教育以及文学创作事业。这不仅促进了越南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越南古典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越南外交战略的调整是一个渐进过程。对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的理念更新奠定了越南外交战略调整的理论基础。这一调整过程开始于越共“六大” ,基本完成于“七大” ,经“八大”发展与充实 ,至“九大”基本定型。在新时期外交战略指导下 ,越南外交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 2 1世纪 ,在革新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中 ,越南外交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革新时期的越南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6月,越共“七大”通过了一个《到2000年越南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战略》的文件,它展示了越南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蓝图。越南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思,是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为二十一世纪的腾飞奠定基础。1995年11月...  相似文献   

5.
郑翠英 《东南亚研究》2001,(3):36-41,49
20世纪 90年代 ,越南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 ,4次调整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从原来的“单向”外交转向以“多样化、全方位”为基础的务实性外交 ,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并为 2 1世纪越南外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缅甸历史所称公元前 85 0年释迦族在缅甸太公建城之说 ,乃抄自梵文经典的印度传说。至缅甸载籍中蒲甘王朝阿奴律陀以前之事迹 ,则多缺乏根据。在缅甸的早期国家中 ,最主要的是骠国 ,早在公元 1世纪时 ,骠国就已经开始出现 ,到公元 7世纪时 ,骠国已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缅甸封建社会经历了萌芽 (蒲甘王朝时期 ,从 10 44 - 12 87年 )、分裂(12 87- 15 31年 )、发展 (东吁王朝时期 ,15 31- 175 2年 ) ,鼎盛 (雍籍牙王朝前期 ,175 2 - 182 3年 )。在 182 4- 1885年间 ,英国向缅甸发动 3次战争 ,1885年 11月 ,缅甸王室灭亡 ,全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被收集在《李—陈诗文》中越南11世纪至14世纪初的汉文诗歌为中心,分析了佛教在越南的传入和发展以及李、陈时期越南文学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佛教曾经对越南的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陈朝是越南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时期.随着国力不断增强、民族意识的勃兴,加之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李陈朝也极力将周边国家如占城、真腊、哀牢等变为其藩属,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宗藩关系",我们可称之为"亚宗藩关系".李陈朝统治者充分利用这种"亚宗藩关系"逐步加强自身的实力,使越南的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9.
越南是从丁朝(公元969—979年)开始有銅币的,錢名为“太平兴宝”。 前黎朝(公元980—1005年),有“天福珍宝”銅币,反面刻有“黎”字,另有光刻“黎”字样的銅币。 李朝李太宗时(公元1028—1044年)有“明道通宝”銅币。李高宗时(公元1175—1210年)有“治平元宝”铜币。  相似文献   

10.
越南电影事业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它于19世纪末在法属殖民地背景下发端,在抗法抗美战争中艰难成长,此间纪录片和故事片成就突出,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影响。进入革新建设时期,文化环境宽松,越南电影秉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向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迈进。21世纪前后,一批海外越裔导演的崛起为越南电影赢得了空前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11.
村社具有千年历史,是俄国农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十月革命之后,村社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获得了复兴,牢牢控制了苏联农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在夺取政权之初,布尔什维克为控制广大农村地区,曾试图建立并控制基层(村级和乡级)苏维埃,以取代村社,但未获成功。于是在1918年6月转而在农村建立贫农委员会,以期在农村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然而,在内战背景下,这场运动激起农民广泛反抗,以失败而告终。1919年初,布尔什维克被迫调整政策,解散贫农委员会,与村社秘密达成了妥协。这是村社在1920年代持续复兴,对基层农村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雄王是越南国家和民间记忆中的英雄祖先,被越南人奉为“国祖”.在当代,雄王公祭成为越南建构其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其理据在于:雄王符号的民族和国家双重象征性,雄王公祭的历史延续性,雄王信仰被赋予的民族论、文化论话语,国家的法理支撑,广泛的民众基础以及越南世俗国家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越南旅游业发展的成效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新开放以来 ,越南旅游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该国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本文对越南旅游业发展中的成效、措施、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17世纪到19世纪,越南华侨曾有两次大的移居活动,一次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一次是在19世纪的60年代以后。这两次移居活动,对越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越两国历史关系的向前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1644年,清兵入关,到1664年才全部征服中国。在这20年中,清统治者为了建立统治秩序,镇压人民的反抗,不惜采用空前残暴的烧杀劫掠手段,“焚其庐舍”,“杀其人,令士卒各满所欲”。因此,从北至南,凡清军所到之处,成千上万的人民被屠杀,房屋被烧毁,财产被洗劫一空,田土荒芜,工商业受到严重的破坏。1645年,清政府又强制下令发,限…  相似文献   

15.
张洁 《当代亚太》2006,(8):59-64
从文化角度考察印尼腐败问题长期存在和反腐失效的原因,是全面研究印尼腐败问题的必要之举。爪哇传统文化中的尊敬与重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等级制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庇护制和主公制度形成的文化基础,也是腐败问题在印尼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建立健全的反腐法律机制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本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对于印尼长期的反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越南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侯松岭1995年是越南改革开放重要的一年,是越南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11月6日至14日召开的越共七届九中全会会议通告中指出。到1995年,越南"十年来的革新事业已取得巨大的、有很重要意义的成就。党的'七大'提出的任...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8年6月国内媒体着力报道越南"经济危机"的情况,本文着重探讨国内媒体关注越南的动因,并探讨越南经济"危机"与否.2007年末开始,持续走好的越南经济出现了若干困难,并持续到2008年.2008年6月,国内媒体大规模地报道越南的经济"危机"--楼市、股市等表现,同时也有学者用"较大困难"一词形容越南经济.国内媒体对越南的关注更多地是提醒中国.类似的关注模式此前也有出现.此类关注更多是借题发挥,而对越南的报道显得有些片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挖掘越南作家保宁饮誉国际的小说《战争哀歌》的人文主义与反战传统的渊源,论述其对亚洲和平的重要意义。国际上(包括越南国内)对《战争哀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粗浅的水平,本文则从越南文化史、文学史以及中越文化交流史的长远视角出发,挖掘其深层的历史文化渊源。围绕《战争哀歌》对"招魂丛林"的描述,本文探讨越南历史上招魂仪式的文化意义,以及《战争哀歌》与越南文豪阮攸的《招魂文》的相似之处。此外,本文还将《战争哀歌》同越南文学史上的名著即18世纪邓陈琨的《征妇吟曲》进行对照,发现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更是惊人相似,在揭示战争创伤、谴责战争罪恶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本文针对亚洲地区近些年来的紧张局势以及各国鼓吹战争的声音,讨论保宁本人及其《战争哀歌》的反战行为与思想,呼吁人们品读这一世界名著,维护亚洲和平。  相似文献   

19.
越南实行经济革新与开放已有20多年,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越南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国家,越南拥有的后发优势与制度优势,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所不具备的.笔者预测,在本世纪中期以前,越南完全有可能崛起成为东南亚的一颗经济增长新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美两国关系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通过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背景、动因、表现、制约因素、合作领域、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动向等方面的梳理,作者发现,学界对21世纪以来越南对美"伙伴关系"政策这一影响双边关系的关键变量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文章通过对该政策的内涵、起源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实现了越美两国关系的全方位互动的深入,推进双方全面伙伴关系进入实质深化阶段;二是通过与越南加强经济联系,美国始终对越南开展和平演变,客观上成为美国干预越南国内政治,力促其国内进行西方式改革的抓手;三是越美在南海问题上相互利用,联手制衡中国的趋势得以强化,给南海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四是对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越中关系将可能演变成长期的"经热政冷"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