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殷华 《法庭内外》2013,(11):35-36
银行存款是老百姓最为普通的一种财产处分方式,看似零风险的储蓄行为,实际上却蕴藏着一些让人想都想不到的风险,而这种类型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老百姓的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即使能够挽回损失,也会耗费很高的成本。下面就具体说说3种常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律》2009,(4):36-38,94
2007年10月9日,原告王永胜在被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河西支行(以下简称中行河西支行)办理长城电子借记卡(以下简称借记卡)一张,该借记卡为无存折卡,借记卡业务登记表背面附有管理协议书及借记卡章程,载有“持卡人应妥善保管密码,因密码泄露而造成的风险及损失由持卡人本人承担”的内容。2007年12月2日晚,案外人汤海仁等五人到中行热河南路支行的自助银行纲点,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9,(10)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不适当履行合同,或者故意、过失地损害他人财产或财产利益,不仅会给对方造成财产上的直接损失,而且也往往会使对方的可得利益蒙受损失。从司法实践来看,一般对受害人财产上的直接损失都比较容易确定和赔偿,而对于可得利益损失则往往难以确定,在赔偿中也常常引起争议。为此,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违约和损害他人财产所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范围及赔偿方法作些粗浅的探讨。在我国,赔偿损失作为一种民事责任,它的范围,总的来说,是以民事违法行为给受害人财产或财产利益所造成的实际损失为限。对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当然也不能例外。行为人由于违约或者故意、过失地损害他人财产而给对方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论保险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保险,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旨在分散风险、消化损失,即将不幸而集中于一人的意外危险而生的意外损失,透过保险而分散于社会大众,使之消化于无形。①但保险必须以保险利益的存在为前提和生效要件,从而防止道德危险之猖撅,并杜绝以他人灾害为赌博之流弊。投保人如果以自己的寿命、身体或财产为保险,自然不发生利益是否存在的问题,但若以他人的寿命、身体或财产为保险而不具有保险利益,则暗中毁损财产或伤害生命身体的不法行为,就难免时有发生,从而不仅保险制度被破坏,就是公秩良俗也难以确保。因此,保险利益之研究,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透支中容易诱发的银行工作人员犯罪李文杰第一,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每人至少有一张信用卡,卡部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条件,用自己的信用卡进行大额透支,供自己或亲友进行盈利活动。一旦经营亏损,透支款无法归还时,极易导致卡部工作人员走上贪污等经济犯...  相似文献   

6.
一位八旬老人把自己的财产如数捐出,只因不愿酿成这样的悲剧:“我在天堂,钱在银行、亲人对簿公堂。”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把财产留给了后辈,法庭之上,天天都有遗产战争——  相似文献   

7.
一位把自己财产如数捐出的八旬老人说:“我不想将来我在天堂,钱在银行,亲人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8.
马丽  王磊磊 《法人》2008,(12):38-39
四年前的中国,别说普通老百姓,可能连银行自己都没把知识产权当回事,而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市场化的深入,知识产权尤其是银行专利已经成为当前金融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案例启示:对于银行卡中存款占有的归属,民法理论上以银行占有并所有为通说。刑法理论中,对于银行卡中存款的占有完全可以按照民法的理论进行认定,即银行卡中的现金归银行占有,存款人取得对银行的债权,该抽象的债权归存款人占有。如果以盗窃、诈骗等方式使该债权发生转移的,就可构成上述犯罪。[案例一]2013年9月19日下午,陈某因自己忘带身份证,便向朋友李某借身份证一起到工商银行办理工行卡一张,陈某设定好密码后向卡内存款20000元。  相似文献   

10.
控申科的工作,外行看,感觉好像是旧时衙门堂前的大鼓,老百姓敲响它,冤情就会大白于天下,其青天在上的雄浑和明镜高悬的凛然是其他工作难以比拟的;而内行心里都明白,控申科的牌子下面,还有许多婆婆妈妈、提不上手的事情。江苏省通州市检察院的控申科自从两次捧回全国文明接待室的奖牌后,现在更变得有点像热线传呼了,老百姓只要有难办的事,就朝检察院举报中心跑,至少在那里可以受到“一张笑脸,一声招呼,一杯热茶”的厚待,把心中的不满情绪吐一吐,用不着担心受冷眼,更不会遭呵斥。老百姓这么一信任,控申科的接待工作就更加繁…  相似文献   

11.
繁星 《检察风云》2010,(23):50-51
一张克隆卡,三方当事人,官司打了一桩又一桩。先是持卡人把发卡行告上法庭,为自己追回损失;继而,委托行与代理行又打起了官司。各方究竟因何纷争不断,听我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2.
朱静芬 《检察风云》2008,(16):80-80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理财也有了"七件事":查询账户、提取现钞、存入现金、从事投资、归还欠款、银行转账、缴付账单。随着信用卡的功能日益强大,小小一张卡就可以完成理财的所有"七件事"。信用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信用卡数量已超过6000万张。但是,为了发卡成功,一些银行也存在一些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为此,信用卡消费应警惕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3.
遗产子弹     
一位八旬老人把自己的财产如数捐出,只因不愿酿成这样的悲剧:我在天堂,钱在银行、亲人对簿公堂。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把财产留给了后辈,法庭之上,天天都有遗产战争——  相似文献   

14.
保全是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9章规定的主要内容,其中的重头戏依然是财产保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不少当事人都想申请财产保全,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又不太清楚申请的步骤和可能承担的风险。笔者结合案例对财产保全的申请程序、处理原则和风险预防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案情情简介]1992年10月4日,王某到中国银行某市支行存款(港币)。银行工作人员交给王某四张存单,其中,一千元面额的存单三张,五千元面额的存单一张,合计港币八千元,存期一年。一年后,王某到该支行办理转存手续,但银行工作人员发现面额为五千元,号码为0006509的存单与银行“留底帐卡”所印的金额不一致。王某持有的“存单联”面额是“港币伍汗圆整”,而银行“留底帐卡”面额是“港币壹仟圆整”。银行工作人员送探寻发生误差的原因,发现号码为0006509的存单要素不全,该存单不但缺印了“中国银行”四个字。而区缺印了中国银行行…  相似文献   

16.
陈丽 《中国公证》2012,(11):55-56
案例一:某天一大早.公证处就迎来了一位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刘某,声称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有错误,银行拒收,不让他领钱。经公证员了解得知,刘某的父亲生前留有一张银行卡,密码无人知晓.刘某来公证处申办了继承公证。按照程序,刘某办完公证书后.去银行取钱,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公证员粗心大意还是另有原因?通过调取卷宗仔细核对.并没有发现公证书的记载有错.而当事人又说不清楚银行不让取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在家中,银行卡却于凌晨在外地被支取数万元,持卡人认为这是伪卡交易,银行应偿还其损失,而银行对持卡人的主张则不予认可。双方各执一词,为此对簿公堂。居中裁判的法院,又该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16,(6):58-66
"养卡挂失"的场合,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的构成要件,不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存款指向的现金由银行占有、银行所有,债权人必须以正当程序取出,否则成立犯罪。存款本身是债权,有通过财产犯罪规制的必要性,但在结构上,应当由"占有"为核心的框架转变为一种对应关系。"养卡挂失"中,行为人通过挂失将养卡人的债权转移给自己,被骗的人是办理挂失的营业员,因此成立三角诈骗。因此,在"养卡挂失"的场合,对象是债权这一财产性利益,既遂标准是挂失的时刻。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时,不仅可能给对方造成直接损失——现实财产的减少,而且往往还会使对方遭受可得利益方面的损失。在我国,对于经济合同的违约方应否承担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责任,人们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对此提出一点见解。目前,不赞成在经济合同违约责任中包括赔偿可得利益损失这一主张的根据是:在理论方面,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宗旨,首先不在于对局部利益保护备至,而在于促进和保障国家计划的全面完成;通过赔偿直接损失就可以起到制裁违约方、促进合同履行的作用,同时也就对受害方的经济利益提供了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20.
物权是有形的,知识财产有的无形,有的无体,有的既无形也无体(比如,人的创意)。我国已故的著名的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对于诸如一张桌子,所有人可以通过占有它而基本上达到保护自己的财产的不受侵害的目的,而对于诸如一项发明、一部作品或一个商标,所有人基本上不能通过占有它们而达到保护它们不受侵害的目的。因为没法将知识财产控制在所有人的手里,个人的知识财产,很多时候成了一种公共产品。有的人甚至将它当作了免费的午餐,随意地往自己的饭碗里扒,致使知识财产的所有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