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0最早是设在刑侦部门的报警电话,功能单一,不为人熟知。1990年左右,福建漳州公安机关提出“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简称“四有四必”,广大群众这才知道,有困难可以找民警,警察服务于民的色彩开始显现起来。1996年,公安部将“四有四必”推向全国,“四有四必”成为公安队伍一块响当当的品牌。然而,今年1月10日浙江嘉兴市警察却悄悄揭下了悬挂在嘉兴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标语牌。这是浙江省警方首次明确撤销110报警服务台“四有四必”承诺。对此,舆论议论纷纷,广大群众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2.
田东县检察院采取“五必谈”“三必访”来密切干警关系。“五必谈”,即对岗位调整者必谈、对职务晋升者必谈、对思想波动者必谈、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者必谈、对情绪低落者必谈;“三必访”,即对干警生病住院必访、对家庭遭遇重大困难必访、对家庭成员遭遇变故必访,以上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干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做好检察工作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蒲江县检察院今年3月开始对在押人员实施“五必谈”制度,即进、出所必谈,重大节假日和生日必谈,对有重大立功表现(迹象)者必谈,对有串供、翻供迹象或拒不认罪者必谈.对未成年在押人员的家属必谈。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4年公安部部署“命案侦破专项行动”以来,“命案必破”就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日前,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拿数据说话”,通报了“命案侦破”的有关情况,强调“命案必破”不会引发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情况,更不会影响公正执法。(5月17日《新京报》)看得出来,主管部门仍然十分青睐“命案必破”的提法,对其震慑犯罪、提高破案率的积极效应也是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5.
李怀成 《江淮法治》2011,(13):21-22
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集聚人气”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到2010年底。全区城镇化率达到35.6%。为巩固现有成绩,努力实现全区城镇化率“十二五”末达到45%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峰  尚爱国 《特区法坛》2003,(78):20-22
“告”与“理”是司法审判的核心内容,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对于公正司法、保障人权、实现法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下的司法改革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告不理是现代社会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不告而理是对不告不理原则的背离。有告必理既是现代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准则,它体现了“有权利必有救济”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而告而不理则是对有告必理原则的反动与背离。本文拟结合法学理论和司法实  相似文献   

7.
吕瑶华  张强 《江淮法治》2013,(23):24-24
民以食为天。芜湖县人大常委会连续4年跟踪监督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支持县政府解决了群众买菜难、菜价高、食品安全等实际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这项惠及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治纵横》2013,(14):60-60
轮台县法律援助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大局,扎实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活动”,牢固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扶贫助弱、维护公正的宗旨,认真履行“贫者必援、残者必帮、弱者必助”的承诺,努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办案中有时能碰上几个“无赖”——前面招供,后头翻供。“翻供”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证据确凿。这已成为许多办案人员之共识。不可急功近利。办案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抓紧时间,不失时机,又要稳扎稳打,切不可“三步并作两步走”。不可因小失大。任何案情必有细节,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关键在于搞清细节,才能使案情暴露无遗。细节就是质量,忽视细节就是忽视办案质量。“翻供”者往往从某个细节入手叫你“全盘皆输”。因此细问、细记、细查、细取,像蜘蛛编网似地一丝不苟,再狡猾的对手也难以翻供。不可以推理代证。推理在办案…  相似文献   

10.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一次齐景公出访晋国,席问。他向晋国著名的乐师师旷请教治国为政之道,答曰“君必惠民而己”.景公不解。酒至半酣.复求教,师旷还是那句话。景公再一次请教,师旷重复了同样的话。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君必惠民而己”,难道意有所指?景公酒意未退,突然醒悟,师旷所言正是齐国目前的政局。“君必惠民”实际是师旷反复提醒他,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0年以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人民法院从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司法正义的高度狠抓信访稳定,努力探索涉诉信访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在全院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有访必接,有信必复”的大信访格局。该院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月3日的联合大接访,党组成员轮流参加。  相似文献   

12.
凡有黑幕,必有人所不知的危险。即便是一瓶“陈醋”,一旦被倒出其中的秘密,也会让你咋舌。与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饲料截然不同,以醋精勾兑“陈醋”还是合规的,简直成了这个行业内彼此无需避讳的主导工艺。  相似文献   

13.
郑黎 《检察风云》2010,(6):62-63
在浙江省宁波市有一务工人员,专挑违规用工企业的“刺”,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近年来相继将13家企业告上法庭,并且几乎每告必赢,由此被称为“维权狂人”,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14.
曾经被公安部门普遍宣扬的“四有四必”的标语口号,不久前被悄悄地摘了下来。所谓“四有四必”是指“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时简称为“四必”。这一口号曾经在上世纪末被公安系统广为宣传,一度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被认为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救死扶伤、从警为民的高度概括。据说,在这一口号下广大民警作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也有人认为作为公安机关,本身职责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而“四必”中的“有难必帮”和“有求必应”并非公安机关的职责,而且对“有难必帮”的“难”和“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5.
曾闻某君对上级派来的检查组振振有词道:“老子没有中饱私囊,经济上没问题。”或许此君说的是实话。但现实中,确有那么一些自以为“经济上没问题”的人,抽必“三五”、吃必餐馆、行必卧车、言必女人,这样能说廉洁上没问题吗?当前,一些干部或热衷吃喝,或变相购房,或公款购、换车。群众议论有些干部“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坐越小”。房子是生活必需,车子乃工作需要,本无可厚非。但就房子而言,关键是有的多头占房,有的严重超面积,有的公款装修超标准;至于车子,则存在“不管哪一级,都想坐奥迪”、“不管官多小,都要坐蓝鸟”的…  相似文献   

16.
余刚 《法治研究》2006,(2):69-69
照一般民众的理解,警察的职责就是保护、帮助老百姓,于是人们遇到杀人、抢劫等寻求警察帮助,遇到门打不开、宠物丢了,甚至代买早点也寻求警察帮助。由于相对于警察的本职工作而言,警力总是有限的。于是人们有理由对警察“有求必应”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7.
“蒜你狠”,“豆你玩”……蔬菜价格的上涨为人们所关注。黄山市继去年之后,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工程继续作为市直民生工程予以实施,为了促使这项工程得到较好实施,在工程实施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让群众的菜篮子越拎越轻。  相似文献   

18.
魏梅  杨金秀 《法制与社会》2013,(35):157-158
“越闹越有”的上访方式让各级政府头疼,法治化解非正常访容易陷入目的合理性、程序正当性和实体正义三者相互纠缠中。本文试从法理角度探索在审查逮捕环节中的涉检上访问题,以此构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曹林 《公民与法治》2013,(14):20-20
有报道说,地处苏北的一位网友发帖称,某市管委会花巨资购买了一艘豪华游艇专供官员游玩。网帖透露,“购买该游艇花费1200万;游艇内部装修花费100多万”。八项规定之下,又是“豪华游艇”,又是“专供官员”,又是在欠发达的地区,自然引发舆论风暴。虽然官方否认了,其真实性有待调查,但人们之所以本能地相信,是因为这类来自欠发达地区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人民法院必须做到“有法 可依”,有法 必依,执法 必严,违法 必究”,民事审判工作当然毫无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