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当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与控制时,受教育者存在的一种反控制的心理。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是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倡导的持消极、冷漠、怀疑甚至是批判的态度;相反,对教育者所反对的却持积极、热情、肯定及至推崇的态度。这种心理,是思想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我们要使思想教育具有充分的说服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众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思想教育工作内容、教育者的素质及工作艺术和受众的态度等方面因素形成的。要有针对性地克服教育受众的逆反心理、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可以从提升宣传者素质、了解受众因材施教、提高宣传艺术等方面实施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对象由于主客观原因,对教育内容或教育主体表现出来的对立情绪、消极态度或抗拒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者人格魅力缺失等原因.要有效规避逆反心理,必须坚持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凸显内容的丰富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凸显方法的丰富性;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结合,凸显教育者良好的角色形象;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凸显教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教育实务中,受教育者都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对教育目标的完成产生消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必须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性,剖析其成因,最终找到合理对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育者业务能力与个人修养,二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改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多,但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比较容易接受,效果较好的还是“谈话法”。青年思想教育中的“谈话法”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面对面进行坦诚、平等、心平气和、畅所欲言、以心交心的方法。教育者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探讨与研究一般都是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揭示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教育上的原因。但是,在当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引起的,即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角色换位”就是指在思想工作中,教育者有意识地调换一下位置或角度,去观察体会和分析问题,设身处地体验、感受被教育者的所思、所感、所为,从而改变原有的心理定势,修正原有的不正确的认识以求得自己的认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善于与被教育者换把椅子坐一坐.来个将心比心,把自己摆在被教育者的位置上想一想、问一问这件事放在自己身上会怎么办,就会对被教育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沟通,就能够在感情上拉近与被教育者的距离,也能把话说到被教育者的心里去,把工作做到被教育者的心坎上.反之,如果老站在领导者、教育者的角度看问题,用“我说你听”、“我讲你度”的态度做工作.就难免要碰钉子.  相似文献   

8.
张琪 《工会论坛》2010,16(3):118-1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逆反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了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分析"逆反心理"的形成、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一个综合的因素。人格是教育人的前提,教育者必须用自已的模范行动为教育对象作出示范;信心是被教育者上进的精神动力,要善于运用黄金评价规律,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信息是教育的支撑,教育者必须更新知识,扩大视野,努力增加教育的内涵;互动是群体内部的作用形式.把单位的风气搞好,就会产生良性的思想共振;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基本原因,教育必须虚实并用.找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逆反心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或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谈及的事物产生厌恶、反感,从而故意表现出来的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的一种抵触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造成负效应,严重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家庭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固有的态度障碍、人格障碍等。但就中学生而言,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诱因更多的则是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情境等,即他们的对抗不是固有态度的对抗,而是由于某种引导的特征而诱发的态度对抗。经调查,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家庭中的表现尤为明  相似文献   

13.
青年的情绪问题探析李玉春黄伟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发展状态。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必须重视青年的情绪问题。一、青年情绪是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给各项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是如此。网络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手段,促进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网络优势,有效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客观存在角色障碍、知识障碍、观念障碍、生态距离障碍、心理障碍等人际沟通的障碍。可以通过分析形成各种人际沟通障碍的原因,明确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方法,即缩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存在的“信息沟”,并充分利用情感效应等,来达到教育官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青年官兵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不仅模糊军队思想教育交流点、削弱凝聚力、降低正效应,还直接影响青年官兵身心健康;其成因主要是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影响、教育中的失误、官兵主体内部综合心理因素等;要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正视负效应、优化外部条件等,控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7.
任何进步的思想教育活动,都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自我认识活动。因此,思想工作必须改变以往那些强迫式、命令式、填鸭式的方法,采取讨论武、商量式、启发式等民主的办法,把外来教育转化成群众个人内在的自我教育。只有当教育者同被教育者之间在认识和愿望等方面相一致的时候,思想工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被教育者根据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评价的一种自我意识活动,自我教育是“内省”的功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标志。凡事都要讲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不例外。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以相互沟通为基础的,采取行政性、命令性的方法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抵触和对抗。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和拥护。被教育者也应当积极地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相互沟通了解,双向交流,以"和谐"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确保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9.
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将教育内化为大学生的需求、形式主义及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不高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大学生的需求,清除形式主义,树立教育者高尚的人格形象,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也称逆反行为,当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有时便会产生厌烦、反感,出现态度逆向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对象本身思想观念的错误而产生的对抗情绪,如一些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认为“六十分万岁”,从而对教师的要求产生了对抗情绪;二是由于外部客观原因引起对象思想上的反感,如有些学校的制度不完善,生活设施差等,从而使有些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产生了反感。如何会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呢?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原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