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以被收集在《李—陈诗文》中越南11世纪至14世纪初的汉文诗歌为中心,分析了佛教在越南的传入和发展以及李、陈时期越南文学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佛教曾经对越南的社会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孔子创立的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和南亚诸国,使上述诸国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深刻。“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其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公元2世纪经过多种途径传入越南。在越南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状况,佛教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入世”特征。僧侣们不仅精通佛学,还谙通汉学。他们积极参与朝政、外交、文化教育以及文学创作事业。这不仅促进了越南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越南古典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界过去对印度佛教研究较多,对尼泊尔佛教研究不多;对中印、中尼佛教交流研究较多,而对中、印、尼三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的研究则不多。2019年11月25日,由中国友谊促进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加强佛教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融相通——中印尼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印度德里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贝纳勒斯印度教大学、新那烂陀佛教大学、加尔各答城市学院和尼泊尔的特里布文大学、莲花学院、蓝毗尼佛教大学以及中国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上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三个国家18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中、印、尼三国"佛教源流与影响"、"佛教传承与艺术"以及"佛教融合与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三国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中、印、尼佛教交流的历史起源、特点、影响、问题和建议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实学是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提倡"实心""实理",反对"空谈""重虚",以"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潮流和学说。17世纪初期实学相继在中国、日本、朝韩、越南等国发展,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学术,在近代东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建设东亚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文化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具有超越时空及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价  相似文献   

6.
日本志怪小说《青头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其"青巾"、"证道得脱"的主题有明晰的佛教文化传承谱系,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日两国民间传说、市井文化和佛教思想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佛法与情欲的冲突"、"禅密冲突"等既有观点的进一步反思,在回答大谷雅夫教授三个诘问的基础上,认为该小说是以"佛魔一如"思想为核心,以教人不断破除欲执、语执、法执为根本旨归的"佛教叙事"。  相似文献   

7.
缅族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公元10世纪左右,缅族从云南进入缅甸境内.缅族进入缅甸之前,属于南亚语系的孟族、属于汉藏语系的骠族等民族已经在缅甸生活了近10个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缅族进入缅甸后很快与族源相近的骠族融为一体,并继承了骠族的物质和精神文明.1044年,缅人首领阿奴律陀以蒲甘为中心,建立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王朝.1057年,阿奴律陀出兵攻打位于缅甸南部的孟人国家直通,把30部三藏经和直通国世代供奉的佛舍利运到蒲甘,并把精通三藏经的僧侣及各类技师带到蒲甘,在蒲甘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此后缅人以骠文化、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部分印度文化,创造了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蒲甘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宗教、文字、碑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内容.其中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成就远远高于文字和文学方面的成就,达到缅甸佛教建筑史上的最高水平.在蒲甘文化形成过程中,骠文化、孟文化和印度文化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和影响,而缅人则为蒲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蒲甘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是生活在缅甸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蒲甘文化是缅甸文化的基石,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以上座部佛教为核心的蒲甘文化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东南亚佛教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大约经过了 1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公元11世纪却在印度本土消失,或者说,被印度教所同化.为什么佛教会被印度教同化,佛教与印度教到底是什么关系?佛教产生之初,虽然反对印度教的种姓歧视,倡导众生平等和无神论思想,但是它也吸纳了印度教奥义书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解脱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的思想与印度教逐渐接近,它放弃了无神论思想,开始把佛祖释迦牟尼神化,奉他为全知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另外,大乘佛教的理论过度玄虚化,晦涩难懂,脱离了广大民众.7世纪,佛教密教化.密教大量吸收印度教性力派的理论、仪礼和咒语等,故使佛教在理论和修行上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使它与印度教难以区分,这为佛教最终被印度教同化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外交为主要手段,日本重视并积极推动对东南亚地区的全方位外交。菅义伟组阁不到一个月即把外交首秀选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使安倍二次内阁以来日本重视对东盟外交、通过越南、印尼等重点国家对东盟施加影响的趋势更加明确。越南担任2020年度东盟轮值主席国,同时也是该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希望通过其在东盟内部以及东盟与地区相关国家间发挥协调作用,树立在地区乃至国际上的形象。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的越南,对日本的资金、技术及市场寄予厚望,也明确表示欢迎日本在安保领域发挥作用。日本则伺机在经济、政治及安保领域全面介入,在助力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牵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2020年末RCEP成功签署,给东亚合作带来新契机,东亚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以东盟为核心,推进包括中国、日本、东盟多边、湄公河次区域以及日越、中越、中日等双边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华文圈内的韩国大众文化热潮 最近,通过韩国等有关国家的各种传媒,在以中国大陆为主(包括香港、台湾)的华文圈以及东南亚等地(包括越南),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颇为引人注目,在华文圈内被称为"韩流".以中国为例,在北京数次举办了韩国歌星的演唱会,香港的凤凰卫视播出的韩国电视剧也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受外交部委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主办的东亚合作暨东亚思想库网络成立大会于 9月 2 9日至 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以及东盟秘书处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 ,代表中国政府表达了对东亚思想库网络成立的大力支持。与会学者对东亚合作进程和东亚思想库网络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在东亚合作进程方面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东亚合作进程虽然开始较晚 ,但已取得很大进展 ,并且得到包括美国…  相似文献   

12.
儒教文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绪 论 以人口过剩和资源缺乏闻名的韩国,虽然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可是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是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亚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唯一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引起了世界各国主管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金融人士以及众多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1945年,韩国一获得独立就迸入了资本主义体制,并在美国军政府的指导下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可是,由于社会剧变和战争,韩国经济一直没有摆脱落后而不稳定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军事政府主动参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始执行以出口为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家庭变化,主要研究了东亚社会中的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这四个社会中电视剧是如何对家庭和家庭关系进行再现的。该研究的研究范围如下:首先是对电视剧中再现的家庭结构和状态进行分析;其次集中研究家庭关系;最后将关注点放在了电视剧中再现的个体性问题上。通过研究可知,从家庭自身的中心性层面来看,韩国最为明显,而日本并不是从基础的家庭关系,而是从新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中国不同于日本和韩国,家庭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结构。同在中华文化圈的台湾地区则在乡土剧这一类型里,主要是强大的家长式权威下的两代为中心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佛学研究出现了一股“文化热”,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看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跟随着这股潮流,有关日本文化的研究也掀起了高潮且日趋精进。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发表的论文达上千篇。通过国内出版的著作和学术杂志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佛教和日本语言文字、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分析综述,以期廓清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1~3日,在韩国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资助下,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举办了“古代中韩海上交流学术研讨会”,中韩日三国二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一度称雄东亚地中海的新罗商人张保皋为中心议题,对八九世纪唐、新罗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关系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的三国学者共提交了13篇学术论文,与同行充分交换了学术观点和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韩国张保皋研究会金文经会长《新罗和江南》一文,论述了新罗与中国江南活跃的人员往来、贸易关系、航路、造船业、瓷器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历史事实,阐明了…  相似文献   

16.
日本妈祖文化的传播,呈现出或是传承中国民间的文化信仰,或是融会佛教文化的习合文化,或是被标榜为日本本土化的信仰等特征,即带有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分离的特征。这样一个具有“共生文化”性格、且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文化”的妈祖文化,为构思21世纪东亚文化的框架建设与未来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敖英 《当代韩国》2015,(4):113-125
本文以期刊论文和硕、博士学位论文为中心,考察了中韩建交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韩国的新罗时期和高丽时期,较关注新罗的入华求法僧这一群体和金乔觉、义天与知讷等个别僧人。同时,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分布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虽然经过这二十几年的研究,大陆地区的韩国佛教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对相关研究主题的海外研究成果关注不够。再有,大陆的韩国佛教研究也有很大的延伸空间,有很多主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国的法律文化一度成为日本所学习的范本,最早的追溯至公元三世纪前期,当时被称为"邪马台国"的日本,已有强制性法律规范。《三国志-魏志》有邪马台国"其法,轻者没其子,重者没其门户"的记载,据推测,这可能源于中国《汉律》和《魏律》的"夷三族"。到日本推古天皇(6世纪末7世纪初)执政的圣德太子深慕中国之灿烂文化遂有"遣唐使"之举,隋炀帝亦遣使来日,于是中、日交通因之盛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以前,受皇国史观的控制,日本史学界的主流态势是基于军国主义分子宣扬的日本的"神国"性,强调日本国家、民族形成过程的独自性,而将日本历史作为东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广阔的东亚历史视域下研究日本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者极少。二战结束后,受民主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出于理性把握日本的历史和未来的目的,关于日本历史的发展形式,日本史学界打破以往的"独善"史观,开始较客观地阐释日本历史与古代东亚历史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国际环境影响下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东槎日录》作为一部重要的朝鲜通信使文献,详细记录了17世纪后期,朝鲜使臣泛槎海路出使日本的见闻及感受,对于研究日本江户时代的风土民情、朝日邦交,乃至东亚文化格局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东槎日录》为中心,从朝鲜使臣的视角切入,考察在汉文化圈的整体语境之下,中国、朝鲜和日本彼此间的叙述、认识与想象,进而加深对东亚文化格局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