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民主理论范式。传入中国后,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标。从结构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包括党内协商民主、执政协商民主、国内党际协商民主以及人民协商民主四个方面。就目前而言,我国既存在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民主传统缺失、选举民主不发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等不利因素。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思想上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以及选举民主的内在区别,在制度上要将协商嵌入票决民主的已有制度结构,在行动上要选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基层协商民主研究应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架构视野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思路下,重点关注"什么是基层协商民主""基层协商民主应该在什么范围、以什么形式有序、有效和规范化发展"等基本问题。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在执政党和学界长期的理论思考中,逐步获得相应的理论定位。在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可以被定位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架构中社会协商的一个层级,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协商层级。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经历了自在和自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分别形成了温岭民主恳谈会模式和成都社会协商模式两种实践典型。基层协商民主的典型实践模式蕴含着共有的规律与经验。完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应着重构建统一的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机制、统一的基层社会全覆盖的基层协商民主平台、多层次系统化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以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为架构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十八大提出并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以来,学术界就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理论来源、发展历程和推进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新成果,综述其要有利于为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进入新时代.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开辟了新境界,指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其实践的新贡献集中体现在制度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继承了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相结合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了新的开拓.新时代要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道路,更深入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其政治优势,承担好协商治国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引人瞩目地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正式理论概括,所谓正式的理论概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理论概括。改革开放后,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权威且清晰地逐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的进程,客观地显现了中共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与制度由两大构成部分:一是政治协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社会协商思想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部分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协商民主"新概括的历史与现实内涵与结构,两者都逐步呈现出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理论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并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以来,学术界就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理论来源、发展历程和推进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新成果,综述其要有利于为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协商民主这个概念以后,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我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西方理论界认为,协商民主是对自由选举民主的反思,是更能体现民主本质的一种形式,而中国协商民主也已历经半个多世纪。总结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优秀成果,从而探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来,理论和实践工作领域集中围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及其路径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支撑。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中的程序和规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概括后,政界与学界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了区别于会前的一些新认识,这涉及到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缘起民主革命时期的认识渐趋一致,仅在形成的具体标志上尚有分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制度基本架构的认识渐趋一致,由政治协商制度单一衍成说,演变到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两部分衍成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概括何时兴起还有分歧,有1991年兴起说,2006年兴起说,还有1987年兴起说。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协商民主"的提出引起了中国政界与学界对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这一民主理论的反思与探究。在中国,建设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长期追求,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理解协商民主的内涵,了解中国协商民主的探索历程,对于完善中国政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管理的强化和创新,其目的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来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终建立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稳定有序的社会。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进一步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中,参政党是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参政党实践协商民主有利于社会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基本原理同中国协商民主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新论断、新部署。这标志着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又一次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内容丰富、完整严密、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围绕"什么是协商民主、怎样发展协商民主"的根本问题,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地位、作用、内涵、渠道、方式、程序、原则、目标、任务、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来源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效性等方面。这些研究存在偏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以静态和割裂思路研究协商民主的完善等局限。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要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注重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制度化衔接,注重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所谓协商民主截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没有协商各方真正共同内化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而我国则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协商民主的观念和理念的基础因素。协商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普及,并且有助于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基本的社会觇标,以衡量和引导人们在协商中的意向和主张,协调人们的立场,推动人们塑造利他、利世、利社会的心理-行为指向并养成相应素养。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中包涵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构成这些因素、提升这些因素、灌输或潜移默化地浸染这些因素,正向转化这些因素。因此,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目的导向,营造协商民主的良性社会条件,塑造协商主体应有特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就需要新的理论导入与对策支持。我们需要对政党协商基本内涵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系统探索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于政党协商的宏观定位与发展健全,为加强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提供方法论思维,实现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机创新,助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升中国民主政治品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夯实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特征、意义、局限性、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观点和思路。总结并归纳这些观点,对于今后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论断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协商民主在中国数十年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的一个总归纳和新概括。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问题的研究要求我们准确理解其内涵,认清和把握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在整个中国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把握其实践运行层面和推进路径,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选举民主的补充形式,协商民主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实现民主和发展民主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中,其实早已诞生了协商民主的思想因子和自觉不自觉的政治实践,具有丰富的协商民主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公共管理创新和公民政治自治的实践中,协商民主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协商民主的社会整合功能做一探讨,并就建立协商民主的长效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民主的"特色"。加强协商民主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为了在制度上更加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更好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立基于对自由主义民主的反思,协商民主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登堂入室。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强调协商过程的合理性、公开性和参与性,也强调协商结果尽可能的共识性。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场域、协商过程、协商方式和协商结果共同构成了支撑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