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发展维度、内容维度、科学维度和实践维度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从发展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内容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从科学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含四个最根本、最核心内容的严整体系;从实践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根本成就的取得,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并实现了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和科学发展。从根本上说,这种有机统一和科学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发展维度上,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整体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定型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运动的学说,是对现阶段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该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解放的学说,实践基础是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维度,加强其理论构建,还要注意吸收借鉴国际妇女运动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以及理论构建与宣传倡导并举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这是由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总结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实践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地进行理论上的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永葆青春活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从理论、发展、建构三维度入手。理论维度是指导,发展维度是基础,建构维度是关键,三者辩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形成的“两个确立”的重要历史结论和政治成果,需要从四个维度展开。一是关系维度,即领导核心地位与思想指导地位的辩证关系;二是理论维度,即自然科学的类比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三是历史维度,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四是实践维度,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情。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辩证的、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离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体系,总结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如何把几十年多党合作史上所蕴含的启迪,所沉淀的经验,总结发扬共创美好未来是时代、人民和历史赋予民主党派新一代的重托。民主党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抵御政治风险能力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五个维度,拓宽视野,完善制度,提升参政议政水平,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上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从提出到走向完善,从三个维度同时展开:一是从发生上,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二是从地位上,经历了从谋求社会发展的目标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高度定位的过程;三是从内容上,经历了从注重社会管理到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过程。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是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其根本性质仍然是科学社会主义;其内涵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之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统一,社会、个人、自然的统一,信念与实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基本原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背景、发展实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为鲜明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逻辑基点。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就是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逻辑展开的伟大进程。历史赋予既有理论和既往实践意义,并为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提供作为出发基点的历史方位;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形塑历史;实践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检验理论并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素材。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初心使命沿着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挥协同效应,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以党的初心使命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逻辑展开。多重团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创新的理论整体,有其自身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解放思想为理论创新的思维起点,以问题意识为理论创新的实践动力,以整合建构为理论创新的结构优化。这一创新逻辑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逻辑,对于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并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文化潮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藉此多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维度是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灵魂;历史维度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价值维度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精髓;实践维度是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是全面发展的文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认识和建设实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它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沃土,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精神来自物质的唯物观;在坚持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基础上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群众观;公然申明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体现了相对与绝对相一致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场域,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系统揭示在成功开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及其形成的科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我国已初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体现世界现代化普遍特征、如何超越西方式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其原创性贡献和重大意义等重大问题,从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建立和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划分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唯一正确坐标。要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实践标准;坚持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